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过程中进行学习,它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小科学家”,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等教育,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2.
王金芳 《山东教育》2011,(7):107-107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应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性学习作为我国新一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是一种包含着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教学实践活动。在科学教学中,使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行探究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认识方法的重要内容。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行探索的能力,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小学英语教学创新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核心。它不仅仅表现为智力方面的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展,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探求问题的方式,所以它是一种综合素质。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传统的教学观把掌握知识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知识的积累过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半装满知识的“容器”,是只能背诵课文的机器。而创新教育便是要求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生能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吸取知识,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4.
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人们苦苦地进行试验,从无数次试验的过程中,不断地猜测、修正,最后创造性地解决它。数学教学实际上是模拟人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只不过把这个过程缩短了,但教师必须把解决问题过程的基本思想、方法呈现给学生,让他们从小就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对数学的认识能力。落实数学创新教育,这就需要教师树立学生是知识、方法的发现者的意识。 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发现知识的过程,教师应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引导者,而不是“送话器”。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看作是探索人类知识奥秘的发现者,树立学生是…  相似文献   

5.
胡桐春 《继续教育》2006,20(10):16-17
一、研究性学习及基本特征(一)研究性学习的涵义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创设问题情景出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把学习看作是做研究的学习方式,通过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研究专题进行自主地探究,促进学习者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素质 ,培养学生的探索求实精神是前提 ,因此笔者认为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和探索发现能力。一、自行探求是获取知识 ,诱发创新意识的前提探索式教学法就是通过学生亲自观察、实验、思考 ,直接获取知识 ,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 ,从而掌握应有的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行探求知识 ,意在让学生自行的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 ;自行将规律应用到学习实践中去消化理解知识 ,进行再认…  相似文献   

7.
化学实验,特别是探究性实验,其内容具有兴趣性、探索性、创造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过程看作是一种科学的探究过程,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不断的获取知识.同时使学生切身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获得知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强化知识发现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师当作知识的负载者,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把教学过程看作教师把知识注入学生大脑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变注入式教学为创新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式教学强调知识的发现过程,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途径。这  相似文献   

9.
游莉琴 《教师》2016,(4):104-10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探究是一种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活动。本文主要论述通过使用实验探究教学法来组织高中化学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把学习过程看作是一种科学的探究过程,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不断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WebQuest的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在基础教育的改革纲领上提出: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把学生原来以接受为主的灌输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的、发现式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式正与这一理念相匹配。探究的本质即围绕问题展开的活动,是逐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式教学法主要提倡“从做中学”,经历一个科学地探索历程,主要用探索、发现的方式来习得知识,达到问题解决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活动。  相似文献   

11.
李胜永 《教学月刊》2009,(10):31-33
从2000年9月开始,我们开展了高中化学“主体探究”教学的探索。这里所指的化学“主体探究”教学,是指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化学学习、主动地探索化学的知识和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领悟科学本质、发展人的天性并得到有效的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12.
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当代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指导学生自行探索和应用知识是自然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遵循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认识论基本原理和人的认知的途径与方法。因此,我们只有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索和应用知识的方法,他们长大以后才能独立地进行学习,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从而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现代的动态科学观认为:“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产生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科学生产。”动态的科学观启发我们,把教学教育仅仅看成是传授科学知识是狭隘的。我们要使学生了解科学方法和科学过程,让学生学会怎样探索未知.发现真理;学会怎样思考,怎样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初中科学课中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涛 《新课程研究》2009,(12):157-158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规定中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为他们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之在自主学习和探索中获得新的学习体验。它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呢?如何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渗透到科学教学中,是每位科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在亲自“探究”的基础上,学习掌握一些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去探索、认识事物,从而自行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赵启玉 《教育文汇》2013,(17):33-33
新课程要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为此,物理教学应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把“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不协调——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情境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吸引学生动手、动脑,鼓励学生自行获得知识,主动地参与数学实践,从而获得终身可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能力。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自主的、主动的探究新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呢?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语文课堂把语文学习看作是一种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一种习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主要担当着一个语文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则成为被动的语言知识的接受者。这种单向传导式的、以注重语言知识传授而忽视语言能力和态度情感培养为特征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的转型,需要教师把语文教学更多地视为一个学生主动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变为语文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而要成为有效的教学设计者,语文教师必须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语文教育的本质规律,树立全新…  相似文献   

19.
修订后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在教学目的要求中,明确提出了“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进一步强调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提出了“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等要求;在教学评价中,指出既要关心对结果的评价,更要关心对  相似文献   

20.
张益新 《陕西教育》2005,(12):22-23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所以在教学中应激励学生去发现、引导学生去研究、组织学生去探索;用欣赏的目光去支持,用热情的语言去赞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呢?一、引导参与,主动探究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充分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阶段,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了解结论的由来,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如教“圆周长计算公式”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猜想——验证”、“探索——发现”来展开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老师手中有一个一圆硬币,你能量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