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5,(3):60-64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在高校开设这门通识教育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素质和人文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这门课的教学要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从而使大学生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为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是为了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水质是人体健康与社会发展之本。文章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设计、课程考核以及问题的改进等方面,论述了通识课《水质科学:健康与发展》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辨别能力与博雅通识方面的经验与改进。  相似文献   

3.
刘敏楼 《考试周刊》2014,(12):156-158
通识课是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和合格公民素养的重要基础性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实现通识课目标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学生视角入手,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调查,分析目前通识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对教学实践的思考与总结,提出提高通识课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成  郑志群  王亚希 《文教资料》2010,(24):192-194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通识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桥梁引起了各类高校的重视。本文针对高校通识教育类课程教学的现状,根据通识教育类课程的特点提出通识教育类课程的分层递进教学模式,以期对高校通识类课程教学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宁  张永涛 《文教资料》2012,(17):164-165
就业能力缺失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因素,通识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起着基础性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通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拟结合高校通识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重点阐述高校通识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积极探寻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当代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对大学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但文科大学生却存在科学素养缺失问题,刚刚起步的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通识课教学却存在诸如教育观念的认识误区、教师科学素养参差不齐、文科大学生自身的认识误区和缺少适合文科大学生特点的高水平自然科学教材等问题,因此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提高文科大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自然科学通识课教材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实际综合素质较差、重专业教育而轻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改善等问题的存在,使得专业教育思想指引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面临人才培养理念落后、通识教育课程缺乏特色等现状。在此情况下,高校树立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的理念,明确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核心要素,开设中国历史文化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打造符合学生需求的校园文化品牌,完善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计划,是提高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全体大学生提供他们应该掌握的、与音乐相关的共同知识。本项目立足于深圳大学身处国际化前沿城市的地缘优势,从多维度、多角度对高校音乐通识课在选课机制、教学模式、授课方式、教学内容上的创新研究等方面提出改革方案,强调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体现音乐通识教育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能够克服专业教育的局限性,以造就品学兼优、个性充分发展的人才为方针,让大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怎样生活、做什么样的人。通识教育课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教育现状,培养素质、能力、人格全方面发展的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现今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通识课结构、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等7个方面阐述了提高通识课教育的质量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可以被看作立德树人的重要场域。通识课主要培养通才,通识课的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有一定的差别,学界对公益创业类通识课程的课程思政探讨较少。以“大学生公益创业”课为例,探讨公益创业类通识课的课程思政设计。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四个自信”意识,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青年;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以人民为中心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家国情怀等。由此要求教学团队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场域、教学考核上做好转变,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效果评估,强调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1.
通识课程已成为大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通识课程教学的核心和基础。以机电一体化概论通识课程的教材建设为例,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可读性、实用性以及人文素质培养等四个方面,论述通识课教材的编写和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化学通识教育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是区别于专才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通识课程的设置和改革是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核心途径。就通识课程概念的界定、通识课程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及通识课程的改革思路等问题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师范生素质培养须正确处理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关系,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放在首位;正确处理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关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正确处理专业知识教学和教学能力、教师素质培养的关系,注重素质的提高;正确处理师范性与通识教育的关系,加强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5.
通过优化通识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各组成部分的比例,提高了大学生对通识课教学的满意程度,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提高新时期通识教育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课程(简称通识课程)是指根据通识教育目的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专门设计的课业及其进程的总称,是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工科院校非理工专业的学生基础、兴趣以及理工类通识课的跨越式目的要求,通过"生活中的材料科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课程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方式、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跨学科类通识课的教学质量,切实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内在要求,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高职高专实施通识教育的策略主要包括树立全新通识教育理念、确保通识教育应有地位、强化通识课程科学设置、创新通识课程教学模式、变革通识教育测评体系、提升通识教育教学效率等。  相似文献   

18.
科学通识课程是高校文科生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选取国内三个层次6所综合性高校,从设置要求、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校文科生科学通识课程存在培养方案忽视科学素质培育重要性、课程体系构建不完善、教学缺乏吸引力、评价缺乏特色等问题。因此,国家层面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保障科学通识课程的建设;高校层面需要从课程目标、教学以及评价等方面完善科学通识课程;学生个人层面需要从思想上重视科学通识课程、行动上主动融入课程学习、方法上注重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而信息检索课无论从教学目标还是课程性质都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探讨了应如何在信息检索课的教学中对大学生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理念是通过培养大学生的通识思维能力,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养。而逻辑学求真的特性使其与通识教育有着近乎一致的培养目标,即提高受教育者的逻辑思维素养。然而基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内部因素的制约,逻辑教学遭到一定的冲击和削弱。为此,要实现逻辑学通识课的目的,就必须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和实践,打造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