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是制礼作乐的产物。礼乐制度从建立到完善,几乎贯穿于整个西周时期。《诗经》之前的乐诗文本,在西周时进行过两次编订。其编辑思想、宗旨以及诗集的功用,都是为礼乐所用。第一个定本应是伴随着周公制礼作乐编订于周康王朝。它以祖先和上帝一体化为对象,为西周王朝封建宗法政治而颂祷,其特征是“颂声大作”;第二个文本是以王政的礼舣活动与政教内容为对象,表现“王者之迹”,其编定的时间为周宣王朝。  相似文献   

2.
周公发动的宗教维新运动,将商代的子姓上帝改造为全民性的至尊神,又将古代的宗教礼乐扩展到人事,使之成为宗法政治的礼乐制度,纳天下于一统。这一政治化的礼乐制度以宗教信仰为其思想基础,诸侯受命于周天子,周天子受命于天,一切尊卑上下之等级皆出自天命。又由于西周统治者认识到“天命靡常”的道理,于是提出“敬德保民”以“祈天永命”的新思想,所以努力于人事。成、康之际,西周出现了所谓“颂声大作”的太干景象。然而,自懿王以后,西周大一统王朝的“太平盛世”便衰落下来了,尤其是厉王与幽王时期,天灾人祸并至,社会黑暗到了极点,民不聊  相似文献   

3.
《华山赋》译并析张天喜这篇《华山赋》是唐人杨敬之所著。杨敬之是唐宪宗元和年间进士,文宗时累官至国子祭酒兼太常少卿,即王朝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的总负来人及掌管礼乐郊庙社稷时宜的太常寺的副长官。他是一个名不见文学史而鲜为人知的文学家,但从中唐著名诗人...  相似文献   

4.
赵宁 《时代教育》2009,(9):127-128,161
汉代是中国继秦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时代.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疆域的扩展,使这个时代的文学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与宏大的风格.汉代郊庙诗歌是繁花似锦的汉代文学中的一匹黑马,历来未被人重视,但其实它仍具有独特的闪光点.郊庙诗歌脱胎于颂诗,为帝王巩固统治做出了重要贡献.它的内容一是对生命短暂的忧伤以及对成仙的向往,二是对国家长治久安的企盼,三是通过宣扬礼乐制度让臣民敬畏君主臣服君主.在艺术特色上,郊庙诗歌也有其独特之处.郊庙诗歌将宗教迷信、敬神求仙与社会的现实政治需要结合在一起,具有文艺的教化目的,又有统摄万邦的精神,是汉代礼乐秩序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西汉三次外戚专权的程度及特征是不同的;但都有值得肯定的方面。吕氏专权有维持汉初政治、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进步作用。霍光正确地执行了武帝停止战争、恢复发展生产的方针,使危机四伏的汉王朝重新走向稳定,为“昭宣中兴”作出了贡献,他是“照宣中兴”的奠基人;王莽在西汉社会后期,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统治政权摇摇欲坠之机,凭借其姑妈及王氏势力取代了汉王朝,建立“新”朝。他所实行的改制,其用意是解决西汉后期存在的两个严重问题——土地高度集中、奴婢大量存在。但是他的改革失败了,因而也就使得他用非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尝试归于失败。尽管如此,王莽代汉及其改制并不能因此而否定。  相似文献   

6.
"上公"一词在平帝元始四年之前并非一种现实的职官制度。平帝元始四年,随着王莽官拜"宰衡","上公"得以进入现实制度之中。但由于西汉制度中本无此名号,故而造成了"上公"地位的模糊。这也导致新莽王朝在官位与爵位两个系统中均出现了"上公"之位。这一名号也被更始政权和东汉王朝继承。东汉时期,太傅成为"上公"名号的拥有者。自东汉末年起,"上公"内涵开始出现泛化现象,进而成为历史书写者对三公的一种尊称。  相似文献   

7.
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王田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首次具有“均田”意义的土地制度改革,虽然是以失败告终的,但其意义不可低估。因而作为该制制定者、主持者的王莽的土地思想也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8.
在殷周之际的思想文化变革中,周公制礼作乐的意识形态建构不自觉地促生了西周的文学制度。西周文学制度肇基于礼乐,孕育了独特的文学精神特质,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文化基因。具体表现为:礼乐书写制度彰显指向现实的精神向度,教化主题促生趋向温婉中和的审美取向,农业经验涵养深厚的历史理性精神,礼乐文献承载形成体例独特的文学表达。西周文学制度依“礼”“教”“经”“体”之制度四维建构了早期中国文学精神特质的生成场域,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在后世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9.
汉代儒学的正统化,为汉王朝统治者建立大一统宗教与礼乐制度提供理论依据。而儒学化的大一统宗教与礼乐制度的建立,标志着发韧于汉初的改德改制运动大功告成,也意味着汉袭秦礼的历史的结束。本文以汉代郊祀、明堂、封禅等宗教祀典及其礼乐制度的发展变化之迹为线索,具体地考察了宗教儒学化与儒学正统化的这一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用于郊庙祭祀等仪式的声诗,即雅乐的乐章被赋予了统治者的政治理想,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礼乐文化的重要体现。其歌辞的撰写、表演风格的形成,均典型地映现着当时的文化特质。本文在对比历代郊庙声诗形式构成的基础上,对宋代郊庙声诗的总体风格进行了全面评析。认为宋代郊庙声诗风格舒迟和雅,鲜明地表现出模范"古乐"传统、全然雅颂化的倾向。这一风格的形成与宋代文化建设中浓厚的复古思潮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论王莽     
“假若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这是评王莽的一首诗的最后两句。意思是说如果王莽在未“篡位”前死了,他的奸作虚伪面目是不会暴露的。这虽对王莽是否定的,但还肯定其有“真”的一面,即他在辅政时是享有贤名的。班固《汉书.王莽传》、司马光《资治通鉴》则认为王莽是乱臣贼子,连他做的好事,也说是出于奸诈用心。尽管王莽的新王朝与秦王朝统治的时间一样长——都是十五年,班固写的《汉书》将《王莽传》附在  相似文献   

12.
王莽改制是西汉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它的研究,人们较多地是注意从西汉末年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形势,谈它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而从经学的角度来加以探讨,则不多见。王莽的改制,按其依据的理论,又常称为“託古改制”。其实,所谓王莽的“託古改制”,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应是託古经以改制,就是说王莽企图照搬秦汉以前的古代经典来修改和代替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由于在王莽改制的同时,经学上出现  相似文献   

13.
孔子处于春秋末叶,这是一个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社会基础动荡,阶级关系变化。新兴地主阶级同奴隶主贵族,以及奴隶主贵族内部都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孔子基于他的保守为主的思想意识和基本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立场,而对当时“礼坏乐崩”的社会状况深感不安。他站在旧道德、旧制度一边,反对新兴地主阶级坏礼乐,乱纲常的过激行为,而总想使社会秩序象西周王朝“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  相似文献   

14.
嘉靖时期明世宗对国家祭礼进行了全面的变革,旨在追崇其父兴献王,塑造帝系正统.为自己藩王入主大统“伦序当立”的合法性作礼义上的论证。祭礼改制伴随着大枇郊、庙等祭祀之所的建设,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同时.祭礼改制也激起了官僚体制内部的权力之争。可以说,嘉靖祭礼改制对当时政治、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成熟阶段。西周王朝在实现统治过程中所形成的种种原则或制度,对从秦汉到明清中国古代王朝的国家形态、政治制度乃至于思想意识形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中分封制度就是西周王朝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要准确认识西周分封制度,需要从其历史背景、实施过程和制度内容去把握。  相似文献   

16.
富有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西周礼乐文明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模式,其基本精神是通过各种途径对人进行情理兼备的礼乐教化,塑造人和谐的文化心理与完满的“君子”人格。尽管它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其注重以塑造情理兼备的“人”来实现社会的和谐、文明与进步的文化精神,在今天仍应是我们的民族教育认真批判继承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王莽与儒学     
王莽自幼身受儒学教育,服膺儒学价值并努力践行儒家道德.实为西汉末期儒林领袖.自平帝起,王莽秉政,更加大力扶掖儒学,并对儒学的政治理想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践.援儒礼以更张制度,即"王莽改制".王莽改制的实质,就是以儒学政治理想模式,来解决秦汉以来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王莽的这场改革运动,其实是政治制度的儒学化过程.东汉建立以后,对王莽改制进行了清算整理,但涉及儒学及儒学政治制度化的问题,在很多方面仍依其旧.从而奠定了儒学参与建构政治制度的基础,由此可见王莽改制对后世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甚为深远.  相似文献   

18.
王莽与儒学     
王莽自幼身受儒学教育,服膺儒学价值并努力践行儒家道德,实为西汉末期儒林领袖。自平帝起,王莽秉政,更加大力扶掖儒学,并对儒学的政治理想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践,援儒礼以更张制度,即"王莽改制"。王莽改制的实质,就是以儒学政治理想模式,来解决秦汉以来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王莽的这场改革运动,其实是政治制度的儒学化过程。东汉建立以后,对王莽改制进行了清算整理,但涉及儒学及儒学政治制度化的问题,在很多方面仍依其旧,从而奠定了儒学参与建构政治制度的基础,由此可见王莽改制对后世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甚为深远。  相似文献   

19.
《嘉应学院学报》2016,(6):35-39
王莽改制是发生在两汉之际的一次失败的改革,改制失败的原因非常复杂,但王莽个性对其改制失败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王莽个性既有遗传其先人的因素,也与其不同的人生阶段经历有关。王莽的个性具有两面性特征,良好的个性如勤奋刻苦、孝顺仁爱、严于律己、积极进取和善于谋划等一度助其走向事业巅峰;而不良的个性如优柔寡断、长于算计、心狠手辣、沽名钓誉、敏感多疑、缺乏理性等则使其改制难逃失败。  相似文献   

20.
论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和失败原因李光霁王莽改制是两汉之际发生的一件大事。古往今来,对它的评论甚多,有褒有贬,分歧很大。本文想就这一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改制失败的原日做些分析和评论,求教于同道。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要从分析王莽改制前西汉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