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能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它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在中专德育课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能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与积极的求知欲望。在课程应用中首先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应从始到终做好指导性工作,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18世纪以来,“研究性学习”至少被大规模地倡导过三次。中国当前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研究性学习”,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那么,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与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区别到底在哪里? 从学习目的看,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或旨在培养“理性的人”,或旨在培养“民主社会的公民”。今天倡导“研究性学习”则指向于培养个性健全发展的人,它首先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它把“探究性”、“创造性”、“发现”等视为人的本性,视为完整个性的有机构成部分,而非与个性割裂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实施研究型课程的根本点就是要改变学校教育始终围绕着考试转的局面,真正把教育的重心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我校三年前,开始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研究型课程,为学生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研究性学习打开了一扇通过体验、感悟等自主获得真知的大门。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研究型自主设计课。该课以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或项目,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下面就以我在指导学生进行“砀山梨生物保存法的研究”课题研究为例,谈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伊始,不少教师担心学生是否有研究的积极性和能力,是否会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面对教师的种种疑虑,我们意识到:研究性学习已经列入教育部的高中课程计划,作为我国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开设这门课程是国家意志,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我们只有选择怎样开设的自由,没有拒绝开设的权利,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加强领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对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奠基性的价值.本文阐述了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三方面问题,为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提供理性参考和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时代的呼唤、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尝试。最后,笔者对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作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革命性的学习观念,又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转变给人才的培养赋予了新的任务和内容,教师要具备研究性的素质和能力。师范生应适应研究性学习, 应培养树立研究性的观念;改变计划经济的培养模式,加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为适应研究性学习和市场经济,师范生应培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能激发成教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现新时期对“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无不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过程中,而提升质量的核心是学生、教师和课程。高职教育要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如何做高端技能人才,走出学校做“可用”“好用”“经用”的人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素质;教师要做专业的学习者,爱心的传递者,理性的思考者,信念的守望者,教改的行动者,风趣的对话者,建设一支文化传统深厚、课程建设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梯队合理的教学团队;人文素质课程在服务转型的新阶段是最具竞争力与影响力的课程,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忠诚度,让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均衡发展,手脑并用,会学乐学,让学生感受终身受益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本科生应以网络资源等媒体为载体,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理解信息知识,学会运用信息知识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本文从探讨研究性学习、信息资源的概念内涵出发,探寻运用信息资源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提出凭借信息资源,开展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初中生物只是一门杂科,在许多偏远的农村学校,更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的学科。随着二十一世纪生物世纪的到来,生物学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学好生物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主宰者———这一代学生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了更好的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达到预期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有了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主动学习。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其学业…  相似文献   

12.
试论培养青少年的自我教育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教育改革的头等大事,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每个学生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以充分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各种能力,而自我教育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的条件之一。二十世纪即将成为历史,二十一世纪眺然可望,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刻,各国都在研究如何迎接二十一世纪。就我国而言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要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这就要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我国未来的发展.要转到…  相似文献   

13.
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实验课程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通过实验课程可以弥补学生动手能力的不足,但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结合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研究性学习的要求,本文从实验课程的准备阶段、教学阶段和课后评价三方面提出操作中要注意的具体问题,而且就课程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为目的。根据外语学习的规律和我国目前外语教学发展现状与需求,要切实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以适应21世纪人才的需要。笔者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教改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简论农村中学校本课程目标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中学校本课程目标,来源于农村中学学生的需要、整个社会生活的需要以及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的需要。农村中学开设校本课程,要帮助学生确定他们的需要,培养农村中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要培养农村中学生的“爱农”情结,重视向学生传授农业生产技术;要确立培养农村新人才的目标,培养学生树立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努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6.
今年国家教委的五项工作要点之一就是要彻底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下面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中如何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是素质教育,有人认为,只要抓抓体育就是素质教育;有人认为,只要抓好“第二课堂”就是素质教育,还有人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了,这些看法都是片面的。真正的素质教育应是全面的复合型教育,它不仅要教学生掌握科技文化知识,还要教育学生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动手,会生活,会健体,也会考试,培养“高分高能”的学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17.
新建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类二级学科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别四个板块来建设,两大类是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四大板块是“主干基础课程”、“基础性选修课程”、“研究性选修课程”、“特色性选修课程”。根据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和现阶段师资力量的实际,先行重点建设主干基础课程和基础性选修课程;根据教师的科研方向,有步骤地建设研究性课程和特色选修课程,这样就能有力保证实现厚基础、宽视野、重素质、强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民办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向社会输送能胜任一线工作的有理论、懂业务、会应用的实用人才。针对民办本科“国际贸易实务”这门综合性极强的专业主干课程,提出了案例教学引入该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案例教学是该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案例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肯定和完善。运用案例教学要注意:精选案例;精心组织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9.
学科课程教学中,教学手段改革必须与我们的课程改革结合起来。我们要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手段易创设问题的优势,进行课堂教学的思考和设计,努力创设产生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运用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知识经济与大学生终身健身能力进行探讨,指出知识经济与终身学习的变革,学习将成为大学生的终身需要,从“学会”转向“会学”。并阐述了知识经济的特征,提出了高校培养大学生终身健身能力的必要性和途径,为加速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