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的一篇重要作品。作者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描述了爱米丽这一复杂的艺术形象,展现了美国南方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文章简要分析了这篇小说的主题和写作技巧,以期对福克纳的作品起着管中窥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的一篇重要作品。作者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描述了爱米丽这一复杂的艺术形象,展现了美国南方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文章简要分析了这篇小说的主题和写作技巧,以期对福克纳的作品起着管中窥豹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福克纳(Willilam Faulkner,1897—1962)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于1949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他虽于六十年代初谢世,但其声誉并没有随之衰退.相反,美国的学术界对他的研究正日趋深入,他的文学遗产对美国以至欧洲、拉美甚至东方都在不断产生影响.一九三○年,福克纳发表了《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这一短篇.它似一沉生的块石,旋即在评论界激起千重波澜.有人将这篇小说称为恐怖故事;有的认为它表现了新旧南方价值观念的冲突;有的说它塑造了一个不能享受正常人之间的生活,因而遁世变态、神经失常的女人;也有些评论家干脆说,这是一篇手法超群的旷世杰作.  相似文献   

4.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第一篇小说,也是福克纳被讨论最多的短篇小说。理解这篇作品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分析:故事的叙述者,艾米丽一生中的大事件,艾米丽的四个形象,从而为深入分析这篇作品提供较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死亡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常以其特殊的时间观为架构。在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福克纳采用死亡这一手段重新建立并阐释了时间观。通过对爱米丽父亲之死、荷默之死以及爱米丽之死进行解读,可发现福克纳的死亡哲学以及它与其时间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熊>是福克纳小说<去吧,摩西>里七篇作品里最长的一篇.它讲述了少年艾萨克·麦卡斯林在开化的文明世界与尚未受破坏的混沌世界的边境上通过打猎学会生活、懂得人世的成长经历.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重新解读这一文本,以期展现福克纳注目于文化与自然关系的广阔视野,尊重并善待自然的独到的人文关怀,以及期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崇高理想.这些都将<熊>的主题上升到对人类原有的价值观的一种超越,同时也给当代人如何解决环境危机,重塑人文精神以莫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艾米莉的悲剧是由旧南方的传统、父权主义、清教主义和人性的多重矛盾和冲突造成的。福克纳在文中采用隐喻、象征及歌特式艺术表现手法,暗示着旧南方正在衰败及美国内战后南方人的复杂心态:一方面,北方现代文明的崛起和入侵使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南方衰败的事实;另一方面,他们深深依恋着旧南方的传统、价值和信念。这篇短篇小说也流露出福克纳对旧南方的复杂感情:对旧南方社会罪恶的憎恨和深深的乡恋情结。  相似文献   

8.
黄鹄 《考试周刊》2007,(36):94-95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短篇小说,剥离该文特殊的时代背景,福克纳不仅用这篇短小的小说述说一个女人悲剧的一生,也唱响了一曲人性弱点谱出的挽歌。它是献给人性悲剧的一朵血淋淋的带刺玫瑰,在文学的舞台上散发着历久弥新的光芒。  相似文献   

9.
短篇小说<献给埃米莉的玫瑰>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沉重的笔调刻画了埃米莉这一悲剧人物,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在内战失败后依然留恋过去,无法面对现实的精神病态.本文试图对文中埃米莉与周围各种人物的矛盾关系作一探讨,揭示埃米莉悲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舍伍德·安德森是首先把潜意识写进小说的美国作家之一,这一切在短篇小说<我想知道为什么>中都有所表现.也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安德森被看作是美国现代小说的指向标,是美国现代派作家的先驱.他的创作对海明威、福克纳等作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英国在“光荣革命”后,世袭贵族全面控制了国家的政治权力,占据了全国25%的土地(世袭贵族仅占全英人口的十万分之一),形成了所谓的“贵族时代”,这个时代长达一百五十多年。工业革命完成之后,这种局面开始发生变化,但世袭贵族并没衰落。英国世袭贵族的衰落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到1998年世袭贵族在上院的天然议员权被取消,世袭贵族在英国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2.
A "Silent" Boy     
”叫卜“一卜...+,..叫卜“州卜·刊卜”州卜”叫卜二州卜”州卜.州气”叫卜”州卜”州卜”叫卜“一卜.叫卜一卜一.卜州卜A "Silent" Boy@肖雅琪$湖北省水果湖第一中学  相似文献   

13.
“修辞立诚”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一系列的考证可知,“辞”在上古有特殊的涵义,具体一点说也就是它乃是一种假物取类,言曲旨远的文饰之语。不了解“辞”在上古的特殊涵义,我们对《周易》“修辞立其诚”的蕴意就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霍桑是19世纪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之一,《红字》是最能体现霍桑艺术风格-象征手法的代表作。霍桑的象征手法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不拘泥于传统形式。霍桑被誉为19世纪美国的最出色的象征派作家。  相似文献   

15.
16.
戎狄考辨     
本文认为,戎具有本指与转指二义。戎本是先商族,为东夷的一支,后泛指华夏四境之少数民族,逐渐演变成一个文化概念。由于羌、狄在文化上与华夏族的差异,故戎主要用来指西北之羌人与狄人;狄人强大后,则主要用来指西方氐羌系少数民族。狄为犬族,是以犬为图腾的一个民族。狄族强大后,取得与戎并立的地位,成为北方少数民族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The terms accuracy and precision are consistently differentiated in the literature of engineering and the "hard" sciences. Precision shares a common core of meaning with reliability as used by behavioral scientists. Accuracy and validity have a similar semantic overlap.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n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reveals an interchangeable usage of accuracy and precision in defining reliability, To help beginning students distinguish between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this paper advocates the use of precision, rather than accuracy, in describing reliability.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对“肮髒”与“腌臜”音义演变历史的考察 ,试图说明 :1 表示“不净”义的“肮”与其古代表示“高亢刚直貌”的“肮”当非一词 ;2 表示“不净”义的“肮似当为“腌”的音转与形变。同时本文也指出某些辞书在联绵词立项、释词方面的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20.
论述"休"、"闲"二字的原初构形意图,梳理二者意义发展的线索及其与相关字词的意义联系.指出休的字形构意与表示哺乳的乳字有相似之处,人对自然物的依赖犹如小孩对母亲的依赖,是文章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