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governance"(治理)一词源于古希腊语"kubernan",原意为控制、引导和操纵,柏拉图将其引申为对人的统治与管理。《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控制、管理、整治"。可见,治理的本源还是管理,但其更突出管理深化的要义。治理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利益群体和公民个体,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进行合作互动,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治理从主体上强调多元共治,从理念上强调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从运作上强调各利益主体的合作和协商,其最终目标是求同存异、解决问题、实现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2.
《湘南学院学报》2018,(1):42-45
居规民约是居民基于对社区治理的共同目标和利益,制定的共识性规范,是一种稳定的制度,在我国由社区管理转变为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使"四个民主"的有效运转、"四个自我"的落实,发挥了个人层面上的社区居民自治功能;通过重构社区关系网络、完善社区制度规范、培育社区信任关系,实现了社会层面上的社会资本培育功能;通过组织、利益、价值的整合,强化了国家层面上的社区社会整合功能。因而,居规民约是一种比传统单一行政管理更具有弹性的多元社区治理机制,只有充分重视其重要作用并发挥其功能,才能使社区从"硬治理"到"软治理"的转变,实现社区"善治"。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的社会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市场和社会各自在治理体系当中的作用,作为公共治理重要主体的社会组织应当抓住机遇实现发展以适应治理需要。与政府间维持着紧密"依赖—控制"关系的社会组织面临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选择,这两种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与中西方行会组织的发展路径基本对应,基本呈现了"控制路径"与"自治路径"两种发展路径及其相应的功能特征。从构建社会治理体系的时代需求来看,"控制路径"难以培养能够有效参与公共事务的社会组织,长期依赖这一路径将逐渐造成社会治理的失败。应当通过政府部门管理方式的改革和社会组织运作逻辑的转变实现社会组织发展路径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14,(3):53-55
与经济发展状况相比较,我国社会治理领域的改革相对滞后,治理手段相对短缺,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机制尤其不完善,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自身以及宏观管理体制等问题。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重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外部监督,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其次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体制中的作用,实现治理方式上的主体多样、治理效果上的社会公平、治理图景上的政治民主。  相似文献   

5.
公益类事业单位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寻找改革路径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快速兴起的社会企业可资借鉴。社会企业是"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的组织。它通过引入社会企业家精神和治理模式、组织架构等方面的创新,在平衡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方面,实现了对传统非营利组织的超越。社会企业的实践演进和理论研究,也为我们公益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应走出公益性定位和市场化手段相互冲突的认识误区,围绕实现公益目标和增强活力、能力的中心,汲取社会企业的有益经验,重视相关立法,通过管办分离和强化监管,促进公益类事业单位多元参与的法人治理模式的构建,创新人事制度,培养和任用社会企业家。要认识到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复杂性,改革过程中要重视植入反思机制。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今后我国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这意味着我党在治国理政方面有了新思路、新变化。而农村社会能否实现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当前一些体制性的因素制约着基层乡镇政府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  相似文献   

7.
"社会治理"已成为当下中国最引人注目的术语之一。然而,学术界对"社会治理"这一概念至今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已有的"政治动员论"、"合作治理论"、"实用主义治理观"三种代表性观点在内涵、外延、表述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社会治理是指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公民在形成合作性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法、理、情三种社会控制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以达到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正、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目的的一种协调性社会行动。这一界定的启迪意义在于:一是有助于科学区分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的异同;二是有助于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三是有助于在实践中建构一种科学的社会治理观。  相似文献   

8.
《从地方分治到参与共治———中国流域水污染治理研究》是国家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管理改革"的研究成果之一。该项课题努力从中国政治、治理和管理的实际出发,在中国社会公共政治、公共治理、公共管理面临的人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治理变革,既是一部社会成长史,也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文明化进程。40年来,中国社会治理形态发生深刻变革,逐步实现了从"社会管控"到"社会经营"再到"社会管理"最后到"社会治理"的历史演进,实现了从"包办社会"到"经营社会"再到"管理社会"最后到"治理社会"的发展历程。40年来,中国社会治理变革的历史成就是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在长期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社会活力获得空前释放和增强;在不断扩大社会体量的基础上,社会质量获得明显改善和提升;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的基础上,社会公平获得积极维护和促进;在不断扩大社会参与的基础上,社会自治实现有序推进和发展;在不断优化社会结构的基础上,社会体制实现有效重塑和完善。40年来,中国社会治理变革积累了宝贵经验,集中体现在"十个坚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坚持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保障改善民生,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实行法德共治,坚持维护公平正义,坚持加强党的领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社会治理改革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不仅要处理好历史遗留的老问题,而且要面对现代化发展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打造社会治理新型格局,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改革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0.
《河西学院学报》2017,(1):72-77
当前,国家体制相对完备并不断向乡村渗透,乡村社会治理结构已经或正在发生转型。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几千年的社会组织方式一直影响至今,它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少数民族地区,一方面接受国家的治理,按照国家体制的政策处理各项事务,同时又不得不按照传统的治理方式进行,出现了既接受国家体制管理又按照传统组织模式维持社会运转的"双轨"现象。实践证明,这种"双轨"现象更加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继续运行和发挥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治理的潜在优势,促使国家体制与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的治理揉合起来,形成"双轨"并行互补的多元的现代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高校后勤组织不仅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力量,也是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组织由行政组织向经济组织转变,构成了高校后勤组织在社会改革中的核心内容,这既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高校后勤组织的本质要求,又是高校后勤组织在社会化改革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从工作组织到课程组织: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组织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教育已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这次课程改革尤其突出组织理念,要求把课程组织的突破作为改革的核心目标,依据工作组织进行课程组织设计.它不仅有实践的必要性,而且有现实的可行性.其设计过程包含三大环节,即依据任务组织进行课程体系的组织设计,依据活动组织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设计,依据情境组织进行课程情境的组织设计.  相似文献   

13.
社团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工作研讨会举行;全国财经类高职院校示范性建设研讨会召开;中国职协召开科研成果终评会;教指委2008年度工作会议在大连举行;湖南省高职高专院校新评估方案培训班开班  相似文献   

14.
15.
在组织行为领域密切关注组织信任研究的同时,高校组织信任一直没有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文章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出发,对高校组织信任的内涵、类型、作用和构建途径等进行初步分析,一方面旨在时高校组织信任进行初步的认识,另一方面希望这一问题得到高校组织管理领域更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组织中的心理契约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组织中的心理契约是联系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纽带 ,也是影响员工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在管理领域中对心理契约的研究出现了新的高潮。新一代的研究者对定量研究予以更多重视 ,研究主要沿着两条主线展开 :心理契约的内容构成 ;心理契约的动态发展过程。研究结果对于在组织中形成良好的雇佣关系、完善人力资源战略、制定薪酬福利政策、改进招聘及培训手段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术组织与管理组织是现代大学组织结构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学术组织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多重的目标、多样的行为方式及多元的文化。大学管理组织的基本特征是"科层制",主要表现为:同一的目标、有权威的等级结构及追求效率的文化。学术组织与管理组织之间的差异及矛盾在不同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大学中的性质与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我国大学学术组织的科层化和学术组织与管理组织之间的不平衡是需要思考的两大主要问题。对于学术组织与管理组织的调适,首先需要改变现有的学校与学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降低管理重心,扩大学院在教学、研究等学术事务中的自主权;其次需要改变学院内部的组织结构,充分发挥教授在学院学术事务中的作用,使学院褪去"科层制"的色彩,真正成为一种学术组织。  相似文献   

18.
新制度主义组织社会学与教育组织研究存在着相伴相生的关系.一方面,前者的很多概念和观点是藉由后者而得出或加以求证的;另一方面,后者又借助前者获得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这种新的理论视野关注组织同形、松散结构以及制度和组织的变革等问题,但新制度主义组织社会学在凸显环境、历史和认知因素在教育组织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时,也存在忽略微观基础,淡化批判意识以及缺乏实践关联等不足.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都在逐步适应人的认知发展规律,课堂的教学模式也由传统的单一的授课形式转化为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探究教学即为其中的一种。探究教学是以师生共同探究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具有探究性、开放性、整合与拓展性等特点。通过教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它具体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  相似文献   

20.
课程组织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课程组织问题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然而,怎样组织课程,怎样处理课程的分化与整合、学科逻辑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既是课程的理论问题,也是课程改革的现实问题。我国课程组织的研究应摆脱旧观念的影响,寻求新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