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一个世纪前,中国大儒辜鸿铭便在《中国人的精神》中说:“世界上似乎只有法国人最能理解中国和中国文明,因为法国人拥有一种和中国人一样非凡的精神特质。” 中法两国的交往源远流长。“康乾盛世”时期,100多法国传教士通过书信等方式向法国介绍中国,一时间,在法国和欧洲掀起一股“中国热”。“太阳王”路易十四尤为中国文化所“倾倒”,在他的鼓励下,穿中国丝绸、坐中国式的轿子、养中国金鱼等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  相似文献   

2.
马丽 《新闻界》2006,(1):112-113
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分析 (一)、传统文化的界定 中国传统文化犹如浩瀚无限的星河,在五千多年的文明长卷中出现了老子、孔子、孟子一大批灿若星汉的思想大师,他们留给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思想、深奥的智慧和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国人在传统文化的哺育滋养下创造了令人崇仰的千年文明。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新世纪社会中的潜在影响是什么?笔者认为传统文化的界定应该是中国人在家庭、社会中学到的信念,价值观和风俗。  相似文献   

3.
苗青 《青年记者》2017,(23):142-143
中国传统文化与犹太文化的比较研究是一个尚待开垦的研究领域,这两种文化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以希伯来《圣经》为核心的犹太文化对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产生了交互影响,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参照.  相似文献   

4.
档案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不仅档案本身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成果,而且围绕着档案这一事物所做的一切工作和物化成果都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档案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化,或者说封建主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部分和核心部分。传统档案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期在封建文化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著名学者冯天瑜先生在其《中华文化史》一书中对文化生态是这样解释的:“文化生态(或称文化背景)主要是指相互交往的文化群体凭以从事文化创造、文…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文明史上,传统礼仪文化是源远流长,礼仪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国际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对于整个国家的人民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传统礼仪文化在整个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论述传统礼仪文化在促进个体自身的和谐、整个个体与个体之间与全体之间的和谐、及促进整个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敦煌文化是多元文明长期交融荟萃的结晶,至少自汉代以来,敦煌始终以中华传统文明为根基,汲取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明精华,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敦煌文化是继往开来的典范,更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先声。新形势下,亟须着力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使敦煌文化生活化、具体化、生动化,不断扩大中国文化传播的国际影响力,由此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再上新台阶,唱响新时代国际传播大合唱。  相似文献   

7.
姜玲 《新闻窗》2014,(2):32-33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世界目光投向中国时,中华传统文化更加受到关注和推崇,并散发出新的活力。探寻媒体环境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晖 《大观周刊》2011,(43):24-2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然而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有些古老的、净化心灵的、沉静的文明慢慢的被淡忘,人们的心少了宁静淡薄的文化的慰籍,多了物质的诱惑。文明、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对古典文化的吸收、继承,吸收传统是我们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为师者更要担当此重任。  相似文献   

9.
"尚德"之个人修养",诚信"之社会公德",天人合一"之生态思想,是客家传统伦理思想的主要内涵。其生态和谐的发展思想与求同存异的文化观念,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明基因,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全国新书目》2020,(2):20-45
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上古神话奇幻瑰丽,传统工艺巧夺天工,地域风俗别具特色……这一系列的传统文化不仅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同时也承载着我国5000年的灿烂文明。作为出版人,我们有责任将历史文化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传统文化又热了起来。礼制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之一,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应该怎样看待传统礼制文化?它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对民族文化的塑造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礼不远人——走近明清京师礼制文化》一书给我们提供了一条了解和认识传统礼制文化的捷径。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五千年文明,号称礼仪之邦。  相似文献   

12.
正前不久,由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和法国蒙达尔纪市法中友好协会主办、北京市档案馆协办的"印记──法国文化在中国"展览在法国蒙达尔纪市政厅隆重开幕。本次展览是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而举办的,蒙达尔纪市市长让·皮埃尔·杜尔等地方官员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此次展览主要展示了二十世纪法兰西文明  相似文献   

13.
五千年文明孕育出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迎来传承发展的新时期。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和中外交流的日益扩大,当前社会的国际化融合进程加快,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一些外来文化吸引了很多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兴趣,这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正>实现中国梦依靠经济、科技、国防等硬实力的支持,也依靠制度、治理、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基础性工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中国梦的文化根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蕴育发展出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丰富多样的优秀传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输出,拓宽了中国文化国际化传播的延伸空间,也为本土文化产业创造了跨区域发展的机遇.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框架下,中国传统文化在欧美社会的流行,既处在规模扩大、效益提升的拓展期,也面临着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市场排斥与激烈竞争.因此,应全面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在欧美地区的传播现状、演变趋势,秉持传承、变革本土文化以及促进多元文化融合的动态发展理念,调整、优化现有的统筹思路与运作策略,谋求国际化传播生态的协作、共进,从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效发展与全球一体化文明共建的共赢.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作为华夏文明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汇聚,凝练着先辈们的勤劳与智慧,其媒体传播,是推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并由此散发出了时代的魅力。本文基于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概述,分析了其媒体传播现状,并就其相应发展对策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传媒数字化是传媒产业重要的发展趋势。传媒数字化是传媒产业的发展产物,更是科学进步的结果,也是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的标志。传媒实现数字化给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影响,这些影响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在传媒数字化时代,如果及时地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能有利于我们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吴燕  林锦 《报刊之友》2013,(3):146-147
新闻自由根植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里,中国的传统文化缺少孕育新闻自由的土壤。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理论,文明冲突的表现之一就是根源于西方文明的新闻自由在伊斯兰文明和东方文明里所面临的困难和水土不服。本文也是以此为出发点试图探究在中西文明冲突视角下的新闻自由和中国的新闻自由受到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切入口,从学术出版视角提出以整理国故为开路先锋的学术现代化作为出版业和学术界创新思维、开拓思路的鲜明观点,希冀充分发挥出版业在古籍整理和学术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文明交流与互鉴。  相似文献   

20.
李萌 《传媒》2018,(8):83-85
新媒体时代发展在给受众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给传统文化信息的传播带来了困境.为此,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通过增强传统文化传播的贴近性、融合性来创新传统文化的形式与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价值建构,彰显传统文化在构建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重塑文明方面的重要传播意义,从而达到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