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要搞好科学教育,需要拓宽视野,深化认识,提升境界,减少盲目性。为此,要弄清科学的内涵、关注科学内涵的发展;要摒充狭隘的还原主义科学观,从多种角度揭示科学的内涵、本质并加以综合;要注意挖掘现代科学的文化内涵,认识它对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重视科学文化的教育价值并用来指引科学教育的改革,不能简单地采用"科学 人文"的方式;还要抓住重点,妥善处理好科学文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科学文化是科学教育的灵魂,当代中国的科学教育必须确立传承科学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为此,就要丰富科学教育的科学文化内涵,开展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以传递科学的理性和实证精神,凸显科学的人文价值,强调科学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开展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构建基于科学文化的科学教育体系,即重新定位科学教育目标,追求多元化的科学文化素养;丰富科学课程的科学文化内涵,构建融入式HPS课程体系;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文化品位,注重建构与对话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3.
英国科学家、教育家赫胥黎积极倡导科学教育,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十分强调科学教育的精神价值。赫胥黎对科学教育的精神价值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二、强调科学教育具有道德教育作用;三、科学教育具有文化价值;四、科学教育是自由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科学文化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文化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与方向,对科学教育乃至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文化以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和现实影响力催生了现代教育制度,促进了现代科学教育诞生。科学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教育的改革,引导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科学教育工作者和政策的制定者应把握以科学文化的内涵及其建设为导向的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以科学文化引导我国科学教育改革,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意识,培养科学态度,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当前学界较有代表性的科学文化观点和科学教育的定义。在此前提下分析科学文化对科学教育本质,科学文化对科学教育实践的影响,科学方法实践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进而指出教育文化、科学文化与科学教育的关系。旨在对当前的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及历史上的科学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科学的文化研究;科学文化学研究;科学与人文。西方科学文化研究的问题又可精分为三大方面:科学知识的内容与其文化情景的统一性问题;实在论反实在论二者关系调和问题;科学认识论与政治学的内在一致性问题。人类文化经历了四个时期,而人文与科学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的科学教育严重地扼杀了儿童的好奇心,未能很好地培养儿童对科学文化的理解与接受。这一方面可以归因于我国传统文化本就缺乏科学文化的基因,而当初从西方引进科学教育时也忽视了科学文化的教育,另一方面受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对立观念的影响,我国科学教育一直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轻科学文化素养的培育。今后我国儿童科学教育应充分重视科学文化的宣传,才能真正促进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的科学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片面化、表面化、功利化三种不良倾向。科学教育人文化是在科学教育中要整合人文知识、融入人文理念、渗透人文精神,以纠正当下科学教育中存在的片面化、表面化与功利化倾向,从而实现科学教育对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全面提升的目标。科学教育人文化既是世界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科学教育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还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必由之路。科学教育人文化可以遵循三条实现路径:一是外在整合之道,在科学教育体系中适当增设人文课程;二是内在融合之道,科学教育可以借鉴HPS教育理念;三是实践弥合之道,科学教育需要回归人本立场。  相似文献   

9.
论文化视野下的科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具有鲜明的文化品格。科学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科学文化的教育。文化视野下的科学教育主要应突出以下三方面:体现科学的历史长度、反映科学的社会广度和把握科学的哲学高度。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教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国际科学教育界,人们对科学史(History)、科学哲学(philosophy)和科学教学(Scienceteaching)——常一起简称为HPS①——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日益重视。HPS教育的基本意图是,不但要让学生学习科学内容,还要让他们了解“科学的本质”(TheNatureofScience)。HPS有以下作用:(1)使科学密切联系个人、伦理、文化和政治因素,从而使科学人文化;(2)使课堂教学更富有挑战性和思考性,从而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3)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理解学科内容。本文从课程改革、科学课程、科学哲学和科学教育三个方面介绍HPS的最新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理科教师的科学本质观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经历了由科学的“真理观”向科学的“建构观”的转变。不同的科学本质观将直接影响着教师对科学教育目标的不同理解,对科学知识的不同选择,对教学主题的不同设计、教学话语的不同使用,对学生学习的不同评价。教师不同的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的科学本质观的形成,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内容的理解以及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课程理想与理想科学课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想是课程的有机构成,科学课程理想是人类在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内在规定性的基础上,对科学在培养人和发展人类社会方面的价值和功能的期望。通过寻找科学内在的规定性、科学活动的过程特征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别是心理发展顺序,可以把科学“转换”或改造成理想科学课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从科学理论和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出发,阐述了当代科技和社会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呼唤,以及教育的功能.同时剖析了目前学校学科课程的形成过程及单学科教学的利与弊.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基础教育适当软化已有的学科边界,从大科学观出发,使我们的基础教育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最后,结合我国目前所进行的综合性科学(理科)课程教改试验的实际,从教育观念、师资培训、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钱学森科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学森是中国科学学的创始人和倡导者。他早年就提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技术的三层次划分法。20世纪70年代末期又提出中国科学学的研究纲领,廓清了科学学的定位、范围、内容等。他构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目前最系统的体系,这一体系带动了许多新学科的创建和发展,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研究纲领。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科学在自然观、科学观、思维方式和终极意义上展示了对现代科学的超越,它开辟的新视野对当今人类处理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科技与社会的困境和寻求科学新的发展道路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幻小说翻译介绍国外科学文化概念,反映相应的创新精神这一科学本质。科幻小说翻译从读者阅读的经验层次、科学文化涵养层次和理性思考层次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意识。这既与当今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神形成外在一致性,又与当今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人的科学素养形成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使人们对科学的本质的认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科学知识是暂时性、主观性、建构性的,它会不断地被修正和推翻。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推动了科学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目标,科学教育应更加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科学学习过程要以探究为主要形式,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将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宗教--科学哲学题中应有之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与宗教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不同方式,二者的关系构成了人类思想领域的永恒主题。它们之间既有历时态相互作用,又有共时态相互影响,二者的互制、互促、互克、互害、互融所引起的整合、冲突、协调,为理解科学提供了线索。科学哲学既需要了解它们的发生学渊源,又要研究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历史过程与逻辑形态,才能达到对科学的完全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乃是科学哲学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有关“人文学科”的几点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人学科”的辨析可以从三个层面上进行:一是“学科”层面的“人学科”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区分;二是“历史”层面的“人学科”与“人主义”的甄别;三是“教育”层面的“人学科教育”和“人主义教育”的差异,章对有关“人学科”的几个相关性概念进行了比较辨析,并在此过程中突显出“人学科”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