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关于课程与教学的隐喻:课改必须"改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来,我们与课程建设共成长,与课程改革共进步,对课程、对课程改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认识上的收获就是:课改必须"改  相似文献   

2.
夯实高校课程改革 着力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课程与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育质量及人才培养水平的三大基础性因素,抓好了这三大因素,可谓抓住了创新人才培养的牛鼻子。当前,在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既要关注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简称"教改")和学生学习方法改革(简称"学改"),更要关注作为联结"教改"和"学改"之中介与桥梁的课程改革,即"课改"。否则,不管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就很容易沦为无本之木、无的放矢之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是党和国家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作出的一项事关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此,近两年来我们澄城县城关一小在教育局、教研室的关怀下,本着“立足超前性,突出整体性,追求规范性,关注创造性”的管理思想,高扬“科研兴校大旗,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取得了令人欣慰的《主体性教学与课改整合实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下面结合教改实践,谈谈自己的基本管理理念和方式。教育科研工作是推进、深化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要卓有成效地推进课改工作,就必须高扬“科研兴校”大旗,潜心打造课改精品。科学技术推动着教育的改…  相似文献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位于关中西部的宝鸡市近年来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主抓手和突破口,在全市大力推进“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改“师中心”为“生中心”,改“教中心”为“学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天,让我们走进“全国十大区域课改样本”的宝鸡市,感受那——  相似文献   

5.
刘雯 《考试周刊》2014,(83):5-6
中国课改十余年,依旧没有全面落实于城乡、城镇。中国课改还有许多不足,我们要着眼于未来,放眼望世界,跟随教育的潮流,从现在开始深思,课改究竟该怎么改、改什么、怎样改才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中国负责。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曾说过:课改不改不行,失败也不行,要积极稳妥的推进。应该说自2001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市的教育教学以及教研状况都有了可喜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新课程实施的保障体系、教研制度的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准确把握教改理念,科学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顺利进行课改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时下,教改、课改成为主题,到底如何改,改成什么样,无数专家学者前赴后继探讨研究。本文仅从一门新开发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与众不同之处入手,谈谈笔者对于教改、课改的一点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季长会 《学语文》2013,(6):29-29
初中阶段新课程改革已经近十年了,从当初参与教学新探索的那份兴奋和面对教改手足无措的困惑,到现在的酸甜苦辣。我们应该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应该怎样上好每一节课呢?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课改实验过程中,我坚持不懈的追求着人本思想、对话意识和致用原则。  相似文献   

9.
早在2001年,深圳市教育局就发出了“转变教与学方式,构建自主有效课堂”的教改号召。为了响应这一号召,近十多年来,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重要课程,小学品德学科在市、区教研员的带领下,逐渐踏上从“课改”到“改课”的征程。我们努力坚持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核心教研目标,继而探索形成了以下教研新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改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 ,课改的效果越趋明显 ,然而在课改逐步走向深入的进程中也遇到了重重困难 ,其中以培养课改的实施者———小学教师为目标的教育基地的小教大专师范学校的教改与基础教育课改步伐不一致 ,成了制约基础教育课改的瓶颈 ,要想突破这一瓶颈 ,使基础教育的课改得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重视小教大专师范学校的教改状况。  一、小教大专师范学校实施教改的困境   (一 )教育理念滞后。一直以来 ,在教育界中都流行着这么一句话 :“师范里的老师最好当 ,没有压力。”然而恰恰…  相似文献   

11.
为高质量实施“双新”课程改革,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管理改革指导专委会在上海召开2022年度研讨会,大会充分讨论了“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与特征,提出“双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一次“教改”或“课改”,而是“综改”和“深改”,理解“双新”课改要有时代高度、世界视野和综合思维,区域推进要明确定位、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学校实施要着力推进校本化实施与育人方式变革,教师实践要提升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与胜任力。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渐进式地铺展开来。如何理性、科学地推进高中课改,深化课改成果,需要我们运用教育的原理来思考和实施。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适应与超越,继承与创新三大原理,恰恰为我们理性地认识高中课改,科学地推进高中课改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能使我们从教育理论的高度更好地领悟高中课改。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渐进式地铺展开来。如何理性、科学地推进高中课改,深化课改成果,需要我们运用教育的原理来思考和实施。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适应与超越,继承与创新三大原理,恰恰为我们理性地认识高中课改,科学地推进高中课改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能使我们从教育理论的高度更好地领悟高中课改。  相似文献   

14.
课改,如火如荼;教改,为呼应课改声势不减。任何改革,从本质上来讲,都是观念的更新与变革。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那么教改,在教学设计、教学方式等方面都融入了新的理念,开拓了探求教改观念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5.
正伴随"课改",诸多先进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然而,走进一节节日常课,却常让人有课改无力之感。是的,"课改必须改课",但日常教学中教师个体对"课改"的无视、曲解或"只心动不行动",却使"改课"在一线课堂步履维艰。一、日常课"改课难"的现状基层学校,欲实现全校上下的课堂改观,常常有心无力。教师个体惰性、实施执行繁琐、积年累月坚持、学科年级差异性等等,都成为学校层  相似文献   

16.
沈本领 《江苏教育》2008,(12):51-51
作为我省第八次课程改革首批实验基地,无锡市整体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已经6年,小学阶段第一轮实验即将结束。为交流各县(市、区)数学课改经验,展示课改成果,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研讨问题,努力推进课改,积极深化课改,4月23日至25日,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组织了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成果展示研讨总结活动,  相似文献   

17.
课改,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来,老师们大胆更新教育观念,全力开展教学实践,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语文课改局面喜人。这十年的改革路上,也出现了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一知半解,甚至误解的问题。所谓"一知半解",即为"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这种思想认识上的"不全面、不透彻"导致语文新课程走入了改革的误区。所以,我们必须在课程改革实践中认清课改精神核心,理清课改思想源头。一.知"自由"半解"自主"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个核心包含了"以  相似文献   

18.
韦力 《广西教育》2012,(32):57-58
新课程改革已经迈过了十个年头,最为活跃的小学语文课改也迎来了回顾并展示十年成果的关键时刻。借此时机,广西教育杂志社联手广西南宁市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所举办了小学语文“两岸四地”教学观摩研讨暨十年课改成果报告会。在这次的报告会上,有一位年逾古稀的教师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他就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张发老师。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课改新,改新课。教育正以一种极其艰难的形式在传统和现代的演进之路上跋涉。教育离生命本身、幸福和诗意,还是有点儿远。这样的教育,仍然需要改造。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一线小学体育教师,回顾十年课改的历程,感受颇多:从起初的迷茫困惑,到坚持坚守,再到拓展提升,真有风雨彩虹的感觉。一、坚守学科本位2002年体育课改正式在学校实施时,我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当"快乐体育"、"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