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汉语音节的原始模仿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分析汉语音节在发音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特点的模仿特性,从不同的角度归纳出了汉语音节对客观事物特点加以模仿的几大方面。在对汉语音节的模仿特性加以较为详细的分析之后,得到了作为汉语有声语言的基本单位汉语音节,它在历史上的起源也如汉字的象形字一样起源于对客观事物特点的模仿这一结论,即前者是图画性描摹的模仿,后者是发音器官、发音位置、发音气流等方面的模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归纳出汉语音节对客观事物的模仿特点,并尝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充分利用汉语音节的原始模仿性,帮助学生通过建立音节与事物特点的关联来学习汉语音节,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对外汉语语音课堂教学中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马氏文通》对兼语句的分析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氏文通》的诞生 ,标志着汉语语法学的创立 ,但由于它模仿拉丁语法、运用其词本位理论分析汉语 ,因此所作的分析有些并不符合汉语的实际情况 ,甚至出现了前后矛盾之处。兼语句在其中的分析就是如此。但是 ,正是这些问题 ,显示了它在语法研究中的价值 ,说明 ,汉语语法研究不能机械模仿西方语法 ,而要从汉语实际情况出发 ;短语和语序在汉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必须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4.
重读《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卢英顺一、前言方光焘是著名的一般语言学家,也是一位汉语语法学家。他对汉语语法研究如何摆脱模仿的、不科学的现状、如何开创科学的汉语语法研究的新局面,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解放后,在一系列的论文或提钢中,他对汉语语法研究发表了许...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美学功能通常是直观可感的,可诉诸于人的视觉和听觉。小说中“变异”英语是作者利用拼音文字的形态发生机制的优势,有意违反语言常规“人造”的,用以模仿人物“怪音”、“醉音”和“乡音”。“变异”英语的美学效果如何在译文中复制呢?“动态模仿”,即用汉语“飞白”辞格翻译“怪音”和“醉音”,以通俗畅达的汉语口头语翻译“乡音”。  相似文献   

6.
模仿说的创始人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曾说:“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的小学生,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纫,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唱歌的鸟类中学会了唱歌。”《现代汉语词典》对“模仿”一词的解释更简明、更直接:“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相似文献   

7.
纵观汉语语法学史:以模仿西方语法体系到运用西方语法理论,直至采用西方语言学的研究方法,都是以引进西学来研究汉语的。在引进西学的过程中始终交织着西方文化的科学主义与中国文化中人文主义的矛盾冲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汉语语法学史看作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典例。每个时期的研究成果——语法著作也无一不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因此,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评价汉语语法草创时期的模仿体制的历史功过,对今天如何把握汉语语法研究的方向将是一种有益的反思。 (一) 模仿体制产生的文化背景中国的儒学取得独尊之后,与政治上的  相似文献   

8.
李晶 《考试周刊》2007,(52):34-35
"模仿"作为英语写作的有效方法之一,指的是仿照现成的词语、短语、句子、段落、文章,甚至中心思想来写出与模仿对象相似的英文语言形式。而这个"模仿对象",对于中国英语学者而言,一般情况下,源自汉语或英语语言形式。汉语的诗词歌赋及优秀著作以及英语的名人名言及英美文学作品是众多模仿对象中较为方便的部分。正确应用这些模仿对象会使英语写作获得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9.
客家地区汉语次标准语的形成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人所说的那种没有翘舌音,没有轻声、儿化的,带有浓厚地方色彩和书面语化的普通话,实际上就是一种汉语次标准语。它是伴随汉语标准语而来的,因为模仿汉语标准语才会产生这种次标准语。分析客家地区汉语次标准语的形成原因、基本特点有助于我们对其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一、汉语语法特点研究概述 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语法学著作的诞生,中国比较科学系统的语法研究自此开始.汉语语法学是在模仿印欧语语法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事实一方面使忽略汉语语法本来面貌而向模仿的语法体系或语法理论认同的倾向一直成为汉语语法学难以摆脱的阴影,另一方面又使得汉语语法学者极力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同印欧语语法不同的汉语语法的特点,企图摆脱印欧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它与西方语法体系和它与中国语文传统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着手点之一。《马氏文通》和中国语文研究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此,从《文通》与中国古代语文理论、《文通》中的文章学思想、《文通》中的辞气论、《文通》中的古典文化气息四个方面分析阐释了《马氏文通》对中国语文研究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助字是《马氏文通》中没有西方语法为依傍的"华文所独",以《论语》中的助字用例为语料,从三个方面考察马氏的助字,发现:其一马氏以"传信"和"传疑"远不能概括助字的语气意义,《论语》的助字可分为陈述、疑问、感叹和提起。其二《论语》中语气词连用的情况证明了马氏对"合助助字"论述的正确性。其三马氏遵循助字的单功能性,有助于分析助字的细微差别和语气词连用。  相似文献   

13.
《马氏文通》对"其"字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后来的"其"字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疏理《马氏文通》"其"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马氏文通》的"其"字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乎"字是<马氏文通>介字卷和助字卷论述最为详尽虚字之一.介字"乎"有表比较、介引转词、表示受动等功能,助字"乎"既可助句,也可助字.对"乎"的研究是<文通>虚词研究的一个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5.
论《马氏文通》的语料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通》的取例原则一直为后人所诟病。其它,《通》对语料的选择是该书的语法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也与马建忠的人生经历、思想观念及语言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对韩的推重,既是语法分析的需要,也是个人情感的诉求。因此,对《通》的取例原则应重新予以认识。  相似文献   

16.
略论《马氏文通》的语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学著作,马建忠除了总结汉语语法规律外,还不时地表露出他对语言的看法,认为,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规律可寻;相对于其他语言要素来说,语法的变化要缓慢得多;语言有普遍性,也有其民族性。  相似文献   

17.
《〈马氏文通〉读本》是研读我国第一部系统语法著作《马氏文通》的最佳版本,但因其编著者未采用初版《马氏文通》、失校和解读方法等方面的原因,使这部巨著尚存一些可以补正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马氏文通》"合助助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忠在《马氏文通.助字》章中详细地阐述了古汉语助字同现现象,透过《助字》章,我们可以探究马建忠发现的助字同现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9.
自从《马氏文通》问世以来,副词便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词类。其争议之处主要表现在副词的定义、副词的虚实归属、副词与其它词类的区别、副词的语法特征、副词的分类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萧统《文选序》是研究《文选》选文标准的重要依据,但学界多集中于对“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理解,对其中“文之时义远矣哉”一句大多未加关注,而此句在整个序言中既上承,又下启,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文之时义”中“时义”一词的理解,对于确定《文选》的选文标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文选序》全文,考索文、时义、清英,“时义”当指文章美好教化功能之意.再结合萧统本人的文学观及当时重华采,尚巧似,追求骈俪、声律和文采之美的文学风尚和审美追求,“文之时义”在内涵上可兼指形式上追求艺术之美、内容上注重教化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