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元璋是元朝末年反元起事中一个极为活跃的人物,是一支反元武装力量的首领,最后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朱元璋如何评价,历来争论纷纭。有人认为“朱元璋原是一位佃农出身的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后来蜕变成封建皇帝”(1);也有人认为“朱元璋一生而三任,先是贫苦农民,再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最后是封建皇帝”(2);又有人认为“朱元璋的一生有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爆发的农民起义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同封建旧王朝的对抗中,有些地主阶级分子,加入了农民起义军的阵线。他们或者独树一帜,与农民军配合作战;或者直接参加农民起义军队伍,前者如项羽、刘邦;后者如刘秀、李密等人,就是如此。 那么,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尤其是后一种情况呢?人们往往把他们看作“钻进起义队伍”的野心家、阴谋家,认为他们“混入”的目的是“伺机破坏革命”,①而新莽后期加入农民起义队伍的刘秀,就是“典型代表”,②这种看法,是由于缺乏对具体历史事实作客观分析的结果。本文拟结合刘秀的情况,作深入一点的分析,以求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3.
吕母(?-公元18年),女,琅琊海曲(今日照)人,是一个财产俱丰的富户。她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女领袖。西汉末年,封建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压榨农民,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被迫流离失所,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王莽掌权后,“托古改制”,朝令夕改,  相似文献   

4.
《水浒》中的宋江,是混进农民起义队伍的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他篡夺梁山起义军的领导权,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最后交出武装,屈膝投降,成为封建王朝的忠实走狗、屠杀革命人民的急先锋。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不触动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决不是革命,而是不折不扣的修正主义。在我国长期封建社会中,曾经发生过大小数百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斗争锋芒都是指向封建剥削制度和包括皇帝在内的整个封建政权的。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要用农民革命政权代替汉朝封建政权。唐朝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自称“冲天大将军”,表现出决心推翻唐王朝的豪迈气概。与宋江同时的方腊,“仗义而  相似文献   

5.
北宋末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猛烈地冲击着地主阶级的统治,《水浒》就是以当时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古典小说。过去,有些人曾把宋江说成是“农民革命的杰出领袖”。这是背离马列主义观点的。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揭穿宋江搞修正主义、投降主义的真面目。毛主席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本质。在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6.
昆阳之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它不仅是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的一次决定性战役;而且是东汉政权的创始人刘秀利用农民军势力创建基业而开始大显身手的一次战役;同时,也是历史上一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千多年来,历代的史学家对在这次战役中立下奇功的偏将军刘秀曾有过不少的述评。有些记载,如《东观汉记》和范晔的《后汉书》等,对刘秀在昆阳之战中的地位和作用虽有言  相似文献   

7.
略论项羽     
项羽是否是农民起义的领袖,史学界的看法还不一致,基本上有两种意见。一是杨翼骧先生在1954年“历史教学”第四期上“为甚么项羽是农民起义领袖?”一文中,把项羽分为两个历史阶段来考查,在灭秦时,是代表着农民阶级利益的,因此是农民起义领袖;灭秦后分封十八王,违反了历史统一的要求和人民的利益,是代表旧贵族的反动利益,因此导致项羽的最后失败。一是同年张传玺先生在“文史哲”第十期上“项羽评论”一文中,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项羽在反秦斗争中尽管有其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他自始至终是站在旧贵族利益的立场上,是为了挽救其本阶级没落的命运的,在整个反秦斗争中没有转变为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起义,从而否定了项羽是农民起义的领袖。近来,仔细地看了有关秦末农民起义的材料后,觉得上述两种说法有可取之点,但也还有可以商讨的  相似文献   

8.
王莽以新代汉,长久以来被看成是一次典型的篡夺政权的事件。王莽本人也成了外戚权奸谋朝篡位的代表人物。文章力图不受《汉书》等史书中贬抑挞伐王莽及“新莽代汉”的内容的束缚,而着眼于西汉末年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和儒家思想的发展情况,以及西汉末年王莽的个人表现等因素,从客观和主观方面综合论述“新莽代汉”的客观必然性,从而使人们对“新莽代汉”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刘秀生于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西汉王朝描摇欲坠之秋,卒于中元二年(公元57年)东汉王朝蓬勃向上之时。刘秀亲眼看到了王莽将西汉王朝取而代之,亲身参加了埋葬倒行逆施的新莽政权的农民起义,亲手镇压收编了众多的农民起义军并翦灭了封建割据势力,亲自制定了确保东汉政权“长治久安”的国策。由于这一历史时期社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各种政治力量同时并存、各个政权频繁交替,刘秀本人的脸谱又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增加了对刘秀评价的困难。在众多的论文和专著中,对东汉政权建立之后、作为开国之君的刘秀,基本上一致肯定他削平群雄、完成统一,促进了东汉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封建盛世——“光  相似文献   

10.
新莽末年,刘演刘秀兄弟怀着“复高祖之业”的雄心,纠集宗族宾客参加农民起义军。刘演遇害后,刘秀奉命到河北召集义军,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消灭了王朗,镇压了铜马、高湖义军,扩充势力,并在高(今河北柏乡)称帝。当时天下尚有渔阳彭宠、秦郡秦丰、梁地刘永、齐地张步、庐江李宪、天水隗嚣、河西窦融、巴蜀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光武帝及其部将经过十五年的征战,翦除割据,完成统一大业。面对东汉初年人口锐减、社会凋敝的局面,光武帝采取发展经济的措  相似文献   

11.
刘邦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参加者。史学界的一些同志曾据此给他戴上“农民起义领袖”的桂冠。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有其探讨的必要,故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刘邦在推翻泰王朝统治中起了作用,但不能因此就说他是“农民起义领袖”。要作出比较科学的评价,首先需要弄清刘邦是抱什么目的,在什么情况下卷入起义洪流中来  相似文献   

12.
关于清初四十年(1644年清军入关至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的社会矛盾性质问题,一直有争议的。而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关系着对清初农民起义、几位进步思想家、康熙等政治家的评价等一系列问题。早在五六十年代就有分歧意见。如吕振羽同志在《简明中国通史》和尚钺同志在《中国史纲要》中认为清朝统治者是黑暗的“民族牢狱”,清代的民族压迫与歧视,始终极其尖锐和严重。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始终是主要的。刘大年同志在1961年《论康熙》一文中,给康熙帝作出了高度评价,他断言,清初压倒一切的社会矛盾,不过是民族矛盾旗子掩盖下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是“反满派”地主和“拥满派”地主争夺统治权力的斗争。他不仅不把民族矛盾说成是当时的主要矛盾,并且认为清初各种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也  相似文献   

13.
《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古典小说。但它恶毒攻击和歪曲农民起义路线,而对投降主义路线却竭力进行美化和讴歌。它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既有投降,就有反投降。在梁山泊里,存在着投降和反投降这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一) 晁盖等人在梁山泊揭竿而起,结束了王伦的关门主义路线以后,便开辟了梁山农民起义的新篇章。他们在梁山泊建立起八百里的革命根据地,拒敌官军,英雄“聚义”,“托胆称  相似文献   

14.
<正>古装剧《秀丽江山》以东汉光武帝刘秀和阴丽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王莽新朝末年至汉室中兴的一段乱世情仇。关于西汉、三国、唐宋和明清的影视剧数不胜数,但拿东汉刘秀做题材的,还真是凤毛麟角。明末清初的大儒王夫之曾盛赞"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那么刘秀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王夫之为何独对刘秀评价那么高?看看他怎么对待名士、功臣、百姓和家眷,怎么处理内政外交,你就会知道答案了。  相似文献   

15.
有关宽容的话题典型语录及事例: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安德鲁·马修斯《宽容之心》西汉末年,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  相似文献   

16.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史实: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建立“大顺”政权,推翻明朝腐朽统治以及起义的失败。 2.认识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起义军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胜利面前滋长骄  相似文献   

17.
陈友谅和朱元璋是同一时代两个对立的历史人物,正因为朱元璋在政治角逐中是胜利者,他翦灭了群雄,建立起大明帝国,从而有人把他标榜为反元的英雄,奉献上农民起义领袖的桂冠,他的一切行动都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反之,陈友谅作为兼并战争的失败者,不仅不承认他是反对蒙汉地主阶级统治的俊杰,而且还视之为“野心家”。这毁誉之间,颇有点成者王,败者寇的色彩,实在是有失公允。陈友谅与朱元璋的斗争就其实质来说是封建割据势力的斗争,然而,从反元斗争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18.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这就深刻指出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反动本质,揭露了宋江一伙投降派的真实面目。《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古典小说。北宋末年,由于地主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举行起义,矛盾直指反动的封建王朝,杀得赵宋官兵闻风丧胆。在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下,起义军战士殊死作战,英勇抗争,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这一时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  相似文献   

19.
清朝统治末年各种弊端暴露,全国各地受压迫的人民纷纷揭竿而起。苏天福经常与捻军领袖接触,最终于1852年结捻,正式加入农民反清起义的斗争中,成为捻军中重要领袖,使得捻军阵营不断壮大,农民起义军的力量不断增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清朝政权的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20.
明末新泰名人张遇留,方志中载其战死于“崇祯癸未”新泰“城难”。关于此役,有学者认为是指崇祯十六年“土寇”围攻新泰之战;本文则根据《胜朝列节诸臣录》与新检茨的卢hong《张氏二烈士祠记》之记载,考明“城难”实为清军入塞攻掠新泰之战。因此张遇留绝不是抗拒农民起义而死的历史罪人,而是抗清殉节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