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产生于元末明初的《南溪笔录群贤诗话》,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部分文字可补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之缺.据现有文献,该书最早刊刻于明正德五年,分前、后、续三集(卷).《四库全书总目》、《天一阁进呈书目》等所谓二卷本,实为三卷本之残本;《四库存目丛书》影印三卷本残本却标为二卷本;《千顷堂书目》所言四卷本,亦当为三卷本.  相似文献   

2.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0,(3):122-128
《四库提要》体量庞大,兼备学术属性和政治属性,对私人藏书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四库提要》是藏书家考察图籍的重要参考对象,藏书家着意于对《四库提要》收录的残书、佚书等稀见本的访求,藏书家对《四库提要》开展批注、补充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明代沈津所辑《欣赏编》是一部以玩赏、游艺为主题的丛书,有明正德间沈津刊本、明嘉靖三十年汪云程刊本,以及明万历八年茅一相刊本。茅一相本系沈津本之重刻本,茅本刊成后版片屡经剜改,不同时期的印本面貌有所不同。茅一相又有《欣赏续编》十种十卷,所收多为明人作品。明末重编《说郛》的编刻者为了凑足《说郛》“二千余家”之数,曾选择《欣赏编》及《欣赏续编》的部分子目,作为重编《说郛》及《说郛续》子目的底本。明末《重订欣赏编》为书贾使用重编《说郛》系统版片编印的丛书,假托茅一相重订,为书坊射利之产物。  相似文献   

4.
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的《六臣注文选》底本并非宋赣州本,《四库全书考证》所指出的其底本的讹误基本都同于明翻六臣本,且《洛神赋》曹子建名下的注文也可证《四库》六臣本与明翻六臣本相同,《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荟要》所收六臣本的密切关系,进一步证明《四库》六臣本的底本属于明翻六臣本系统,确切说应是明吴勉学本。  相似文献   

5.
文章考证了有关《卧游录》的文献著录和成书过程,指出《卧游录》为南宋理学家吕祖谦晚年所编,四库馆臣的“明人依托”说没有根据。  相似文献   

6.
驰名中外的聊城扬氏海源阁藏书的下落.始终为众多学者所关注。本文以“书信总单”、《中国版刻图录》、《楹书隅录初编》及《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的目录为依据.对照说明了当时风传海源残阁所藏二十三种宋元珍本售于日本人的不实传闻。  相似文献   

7.
本馆藏有二十八卷元刻《乐府诗集》残本。该书不仅存世的同种书甚少,而且钤有多枚印章,表明该书曾辗转为多人所收藏,其已知的收藏者主要是上海人;有部分藏书印尚未能知其所属。希望能有专家予以帮助。  相似文献   

8.
近出《四库大辞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版)集部别集类有一“龙溪全集”的辞条,其文如下:《龙溪全集》二十卷明王畿(1498-1583)撰。王畿,字汝中,号龙溪,山阴(今属浙江绍兴)人,嘉靖进士。官至兵部武选郎。受业于王守仁之fi。著有《格全集》、俄溪全集人忧溪语录》是集为其子应斌、应吉所编,凡二十卷。其中语录八卷,书序杂著九卷,诗一卷,祭文、志状、表传二卷。乃其门人萧良干所刊。王钱虽受王守仁良知之学,而渐失本旨。如认为虚寂微密是于圣相传之秘,从此悟入,乃范围三教之宗一又对佛氏所说:“本是吾儒大路。”…  相似文献   

9.
《香台集》是一部藏之甚秘的明代诗集。目前所知,仅在国家图书馆及台北故宫博物院内珍藏着这部明代蓝格钞本的三卷本残本。台湾伟文出版社1977年、1978年曾两次排印出版,编在《秘笈丛书》中。收藏者及伟文出版社均认为这部作品的作者是明代瞿佑。然而问题并非这样简单。国家图书馆所藏的这本《香台集》,笔者认为它的作者应是明徐伯龄,书名为《香台集注》。两书体例不同,并因此《香台集》的性质与归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0.
《四库禁毁书丛刊》的文献学价值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四库”文献体系的完善与贡献;2.对“四库”禁毁书的系统普查与清理;3.收录子目对诸多专门史研究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1.
《鹖冠子》卷第一,唐人写卷子残本,硬黄纸,有栏线,书高二十四厘米,长三百三十二厘米。共存一百八十五行,每行十七字,内存原文四十四节,注文十三节。卷末顶格题名“鹖冠子卷第一”,下空一行顶格书“大唐贞观三年五月勘校定毕”十二字。避唐太宗讳,文中“民”字皆缺末笔作“(?)”。确为世所罕见的唐人写本。此唐人写本残卷不标篇目,今以《四部丛刊》涵芬楼明翻宗本陆佃注《鹖冠子》核之,其书残文起“凶者反此”迄“退谋言弟子愈恐”,即《环流》第五(残篇)、《道端》第六、《近迭》第七,计此写本残卷存文  相似文献   

12.
我的珍本书     
前代藏书家很重视“善本书”,有的就简单地以书的刊印时代为标准,非宋版元刊不得入“善本”之列。我也收集了一些书,主要是新文艺方面的,自然不得称为“善本”。但有些是得到自己珍爱的,姑且名之为“珍本书”吧。 我的珍本图书中的第一类,是作者签名本和题字本(包括“题赠本”)。 30年代《良友文学丛书》初刊时,曾发行过一部分作者签名本,我曾有过沈从文《新与旧》的签名本,不幸于抗战时丢失。作者题字本,现在我有钱君匋《战地行脚》、《许钦文小说集》,施蛰存《上元灯》、《丈夫与情人》、《晚明二十家小品》和阎庆生《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等。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八类书类存目二:“《事物考》八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明傅岩撰。岩字野清,义乌人。”按:此书《浙江省第五次曝书亭呈送书目》云“明傅岩著,四本”,《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云“刊本,明御史义乌傅岩撰”,即《四库总目》所据之本。《安徽省呈送书目》亦著录,唯不记撰人。知当时浙江之外另有安徽呈本。检诸家目录,题傅岩撰之《事物考》八卷未见著录,访之南北各馆,亦未见有藏。唯明代王三聘《事物考》八卷颇见流传,计有:明嘉靖四十二年何起鸣刻本、明隆庆三年王嘉宾刻本、明隆庆四年金陵书林周氏刻本、明万历间钱塘胡文焕刻《格致丛书》本(作  相似文献   

14.
最近翻阅有关国了监刻书的论著,发现对元国子监刻小字本《伤寒论》的两种不同说法。程千帆、徐有富著《校雠广义》版本编中说:“元代中央机关掌管刻书的有兴文署和艺文监。国子监刻书不多,《书林清话》卷四《元监署各路书院医院刻书》仅提到元裙三年(1088)刻小字本《伤寒论》十卷。”(齐鲁书社1991年版,  相似文献   

15.
宋张方平所撰《乐全集》四十卷在其生前业已编讫,但现在可见最早的宋刻本仅剩十八卷,该残本当从明代内阁流出,且至清初尚有全本。现存明代的钞本仅有一种,清代完整的钞本则多达十多种。原陆心源藏本流入日本静嘉堂,据《日藏汉籍善本书录》记载,此本为影摹宋刊本。《四库全书》所采用的底本即汪如藻家藏本,今藏于国家图书馆。通过对读底本与《四库》本,可窥见四库馆臣编书和改书的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16.
《目录学》是晚清山西目录学家耿文光所编的一部目录学著作。现存世者有刻本和稿本之分,前者九卷,后者原二十卷,今则为残本。九卷本成书时间及刊刻过程有资料可据,二十卷本则需要进行进一步考证。国家图书馆所藏的二十卷本,并非初稿,而是第二次修订稿本。其成书时间大概在清同治十年,至光绪十四年尚在修订。其对《万卷精华楼藏书记》的最终成书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史记》自问世以后,历代均有抄写翻刻,但因时代久远,在抄写翻刻过程中,多有衍误脱讹,以至使人产生了“今传《史记》是司马迁原书吗”的疑问。明、清及近代学者对《史记》诸本多有研究,但对西汉末至六朝时期的写本状况甚少涉及,而这一时期对《史记》版本形成至为重要,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史记》的原貌。本文以抄于六朝时期的两卷残本为根据,以相关典籍为佐证,揭示了六朝古本的特点,论证了其与今传本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订正了今本《史记》的讹误。  相似文献   

18.
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以下简称《丛刊》)第114册中收录了“据明成化十一年郑、郑琥刻本景印”的《麟溪集》,集前署名为“明郑太和辑郑玺续辑”。查阅《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两书在著录《麟溪集》时也一律作“明郑太和辑”。其实,此集最初应为元代的郑文融(一名大和)所辑。《丛刊》本集首为元人程益所作的《麟溪集序》,序曰:“《麟溪集》者,郑君大和之所类也。大和之家,九世同,海左无有之者。朝廷有旨以旌别之。台阁暨公侯及山林文学之士或发于诗,或形于颂赞,或见于…  相似文献   

19.
《桐下听然》一书是由活动于明末清初的苏州文人“季美”所编纂的文言小说集,共二十二卷367则故事。目前上海图书馆藏有足本,国家图书馆藏五卷残本。该书编纂主旨是希望通过记录个人的志怪见闻,以及相关的报应故事来警醒人心。由于其出发点近似六朝志怪,因此书中诸篇在故事发生地点、时间上大多有较详细的记录。同时该书在明末清初出现不少选本以及引录本,其中尤其以《集异新抄》保存最为完善,共达248则《桐下听然》故事。佐以引用较多的《坚瓠集》《续太平广记》《识小录》使我们确定了现今所见的《桐下听然》并非初印本。  相似文献   

20.
四库提要的具体所指有:七阁库书提要,或称"原本提要",指《四库全书》所收三千四五百种图书,每种皆冠《提要》一篇;七阁《总目》提要,指四库馆缮写本《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含库书提要加存目提要,并四部总叙、四十三类小序暨子目案语等核心内容),分置《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部之首。此外还有:《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武英殿聚珍版书》所载《提要》近六百篇,以及邵晋涵、翁方纲、姚鼐、戴震、周永年、任大椿等人的《四库提要》分纂稿,等等。《荟要》内四百六十三篇提要,《聚珍版书》内百馀篇提要,经总纂官纪昀等删润、修改,已经写入库书提要之中;邵晋涵等分纂稿,皆为草稿、初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