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活动目标1.通过学习儿歌《搬米》,启发幼儿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2.学习用手指偶表演儿歌,锻炼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育。3丰富词汇:“轻轻”“晃来晃去”。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活动准备1.将儿歌《搬米》改编成故事,并录制成配乐故事。2.设计制作《搬米》的轮动推拉投影片一套。3.制作小蚂蚁手指偶。(幼儿每人三个)活动过程第一部分:利用电教投影片表演配乐故事《搬米》1.表演前,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自然进入故事情景。教师:小朋友你们看,他是谁呀?(投影显示一只蚂蚁)一只小蚂蚁在路上散步…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活动:初步阅读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2.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发展观察力和想像力。活动准备1.将图画书《小熊的阳光》提前几天投放于阅读区,供幼儿自选阅读。2.教师观察幼儿的阅读活动,了解幼儿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和理解颜色和形状的对应关系。2.帮助幼儿学习将两种特征对应并整合。3.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习惯。活动准备1.教具:一张大的图片(国王的新衣),一张表格(小动物对应的形状和颜色指示图,其中的小动物可取放和替换),一张大的操作材料纸。2.学具:蜡笔,幼儿人手一张操作纸。  相似文献   

4.
张宇 《四川教育》2009,(2):63-63
一、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知道别人有困难时应给予帮助。 2.通过表演故事,幼儿初步体验到关心、帮助别人后自己内心的喜悦。  相似文献   

5.
情况分析据观察,我班幼儿都喜欢拼拼贴贴,我就设想将幼儿的动手活动与语言活动结合起来,一方面满足幼儿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幼儿通过拼拼、讲讲,发展创造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内容与要求1、幼儿利用教师提供的2~3个小动物剪影和两个几何图形,摆设和粘贴出故事情境,  相似文献   

6.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的心理变化。2.让幼儿知道看过的旧报纸还有多种用途,培养幼儿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意识。3.丰富词汇“丢弃”“信箱”“清晨”“急促”。4.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7.
【镜头回放】在某中班数学活动《三角形纽图》中,教师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1.出示范图一,问有几个三角形?变成了什么?再请一名幼儿在黑板上模仿图一拼摆一遍。2.请幼儿点数自己的学具——八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后进行操作性学习:(1)模仿图一拼摆.提问:屋顶什么形状?下面用几块三角形拼出什么形状?(2)出示范图二,让幼儿模仿操作。  相似文献   

8.
我班的小朋友最爱听童话故事。如果故事里的小动物遇到困难或危险,他们能发挥丰富的想像力给小动物想办法。有一天,我出示一幅一个小朋友落水的挂图让幼儿看,然后提问:如果你看见了,你该怎么办?回答大致是这样的:请大象帮忙,用鼻子把这个孩子卷出来;用竹竿拉他上...  相似文献   

9.
作品评析这是一篇富有情趣、内容非常贴近幼儿生活的童话故事。故事人物的心理活动逼真,结构均匀,语言通俗易懂,通篇没有说教言词,比较适合幼儿的接受水平。设计思路针对当前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缺乏责任心的现状,设计了这个活动。利用讨论法,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让幼儿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围绕行为后果分析,认识小猫、小鸡和小鹿的不同做法,从而指导幼儿认识生活。活动目标1.通过学习故事,使幼儿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并且会描述。2.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萌发幼儿责任感,懂得做事要替大家着想。活动准…  相似文献   

10.
设计意图: 语言文学中的故事不仅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活动通过幼儿扮演小动物在“小猴连锁店”购买圆圆的东西的游戏活动,丰富《小猴卖“圆”》这个故事的内容,让每个幼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去学习故事,提高描述事物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圆圆的物品:游泳圈、圆镜、足球、饼干、帽子、碗、碟、圆表、呼拉圈、VCD碟、圆蛋糕、脸盆等,小猴及各种小动物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一:熟悉故事 活动目标: (一)通过“小猴连锁店”游戏,让幼儿对故事《小猴卖“圆”》有初步…  相似文献   

11.
活动目标大组:1.能按比例分泥,并运用各种泥工技能想象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2.乐意当小老师,带领中组幼儿共同完成作品,并积极带动中组幼儿游戏。3.能注意玩泥卫生,不乱摸.知道活动后洗手,且能带中组幼儿协助老师收拾场地。中组if.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爱想象制作出各种果果。2能积极参加泥工活动,和谐地与大组幼儿游戏。3.能向大组幼儿学习,注意玩泥卫生,帮老师收拾场地。活动准备l.黄泥巴若干,泥工板,抹市(与幼儿数相等)。2.范例若干。3高粱秆皮、刺槐针、红豆、绿豆、小棒若干。活动过程一、出示范例,演示玩法…  相似文献   

12.
活动目标1.两两自主阅读,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知小动物聪明、善良的形象特点。2.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3.培养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品质。活动准备教师绘画、幼儿涂色的小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一半,内容与故事有关)、液晶投影仪、大图片一套。活动过程1.幼儿两两自主阅读小图片,相互讨论  相似文献   

13.
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编的故事。2.引导幼儿动脑筋想出取皮球的办法。3.提醒幼儿在回答问题时说完整话。活动准备:图片一张。活动过程1.出示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下半部分被白纸遮住,只有几只小动物在图片上)。目的是让幼儿不受图片限制,发...  相似文献   

14.
谢谢小猴子     
谢谢小猴子小班文\朱洁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掌握故事内容,学会元元的对话;2教育幼儿乐于帮助别人,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谢谢”。活动准备1哑剧小品:《谢谢小猴子》;2《谢谢小猴子》的故事录音;3树、猴子、大象、长颈鹿的头饰各一个,帽子一顶。活动过...  相似文献   

15.
大象哥哥     
这则故事适合大班孩子阅读。根据大班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出如下亲子共读建议:1.问孩子:幼儿园的新老师大象哥哥来后,小动物会怎样议论呢?让孩子先说说,讲到"过河""下雨"时,可让孩子先想想办法。2.和孩子谈话:你心目中的幼儿老师是什么样的?让孩子完整地、有条理地说,以此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3.和孩子一起制作立体图书。故事中大象的鼻子、耳朵是可以剪成活动的。这稍许有点难,但过程也许会是最温馨的! (扬州大学第一幼儿园曹丽莉)  相似文献   

16.
张文娟 《教育导刊》2004,(12):19-21
幼儿学作品教学是通过欣赏学作品来学习语言的一种活动,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常包括儿童诗歌、童话、生活故事、幼儿散等几个方面的学习。反思实践中的幼儿学作品教学,笔发现存在着诸多令我们无法回避和否认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教师传授、幼儿接受”的现象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7.
黄文娟 《成才之路》2010,(22):59-59
续编故事是教师讲述故事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部分情节,在情节转折处中断故事,引导幼儿合理地发展故事情节,编完故事的讲述活动。这种创造性的讲述活动对幼儿想象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续编故事的这一教育作用。教师在引导幼儿续编故事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续编故事是教师讲述故事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部分情节,在情节转折处中断故事,引导幼儿合理地发展故事情节、编完故事的讲述活动。这种创造性的讲述活动对幼儿想象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续编故事的这一教育作用,教师在引导幼儿续编故事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9.
活动目标1.能结合已有经验,表达对夏天的感受。2.了解动物和人类夏天避暑、消暑的方法。活动准备1.挂图《谁和小羚羊去避暑》(故事附后)。2.图画纸。活动过程1.和幼儿一起讨论:天气非常炎热时,我们会有什么感觉?2.结合挂图,讲夏天动物避暑的故事《谁跟小羚羊去避暑》,帮助幼儿了解小动物是怎样避暑的。3.请幼儿讲讲我们人类是通过什么方式避暑的,帮助幼儿掌握夏天保护自己不中暑的方法,体会人类的聪明与智慧。4.制作消暑妙方海报。教师将讨论结果记录在图画纸上,制作消暑妙方的海报。如:(1)穿什么样的服装比较凉快?(裙子、短衣、短裤、凉鞋…  相似文献   

20.
一、教师是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一)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探究性活动要求教师引导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把知识呈现给幼儿或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答案更重要。但幼儿受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限制,在探索过程中往往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要探究什么。因此教师在幼儿探究性活动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幼儿在进行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时必然会遇到一些想探索或需要解决的问硒。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明确问题。例如:幼儿对车非常感兴趣,但只停留在喜欢的层面上,并不能进一步地探索。这时。教师就可以帮助幼儿从研究轮子开始,引导幼儿思考:轮子是什么样的?轮子为什么要做成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