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发挥插图的直观教学作用王素芳1、图文结合预习课文。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我启发学生在预习中先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然后思考:(1)从图中看到五位壮士站在什么地方?(2)五位壮士为什么都举起石头?思考这两个问题后,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和这两个问...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优美的儿童科普诗。课文通过云和动物、植物的变化 ,揭示了自然界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教学时 ,既要引学生入境 ,理解诗的景色美 ;又要带学生入情 ,感受诗的意境美 ;更要导学生入理 ,感悟诗的构思美。根据课文特点 ,可按“画、诵、写”三步实施教学。一、画文课始 ,利用课件、动画显示大自然的生动画面 ,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美丽 ,激发学习的兴趣。揭题 ,学生自读课文 ,并完成两个学习任务 :一是遇到不懂的问题想一想 ,再共同讨论解决。二是围绕课后问题 :“课文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语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让学…  相似文献   

3.
一、在读中结合看图训练 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让学生先看图,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说说图上画的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再说说插图中介绍了小黑兔和小白兔都和谁参加比赛?兔妈妈为什么把蘑菇奖给小白兔?  相似文献   

4.
在拼音教学中,我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我运用了以下五种方法。一、插图启示法。教材中的插图具体直观,贴近生活,富有情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编者意图,从课文的插图入手,启发学生发现插图跟字母的音形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教声母K时,先让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有什么?(生:图上有小蝌蚪和水草)再让学生观察小蝌蚪在那儿干什么?(生:小蝌蚪在水草边玩)接着板书K让学生看,这个字母像什么?(生:它像两只小蝌蚪靠在水草边玩)这样结合看图,启发学…  相似文献   

5.
古诗虽然意象丰富,意境深刻,但由于年代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怎样在古诗教学中把握循序渐进这个原则呢?我校范如刚老师精心准备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案例l] 师:(出示挂图)仔细看图,说说插图画了什么内容? 生:陆游在冬天的夜里教他的儿子子聿读书. 师:还画了什么? 生:翠竹、苍松. 师:你认为翠竹和苍松有什么特点? 生:坚强,有韧劲. 生:坚韧不拔. 师:读书需要怎样的韧劲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 [点评]插图形象生动、画面精美,易于引起学生兴趣,利用课文插图与课文内容的紧密相关性,运用探问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了课文的大致内容,也渗透了课文的思想内涵.由于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变得跃跃欲试了.  相似文献   

6.
唐诗《小儿垂钓》是一首富有儿童生活情趣的佳作。吟诵全诗,一个天真烂熳,专心垂钓的小孩跃然眼前。这首古诗,在结构和用词上都与现代口语有较大差异,致使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一、借助插图感知诗意1.破题。①图上画了几个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②小孩在做什么?(钓鱼)③教师讲解:“小孩”也称“小儿”,“钓鱼”也可说成“垂钓”。这首诗是写一个小孩钓鱼的事。板书课题:小儿垂钓。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一说这首诗讲些什么事,你最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7.
一、巧用教材插图。激发学生说话兴趣 一般来说,教材的每篇课文都配有相应的精美插图,这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生动资源,它们能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使学生愿说、爱说、好说。利用插图说话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现行小学历史教材中有各种插图120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进行直观教学,对于提高教学的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图导课,激发兴趣 利用插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明显的效果。如学习《井冈山会师》一课时,首先指导学生看教材封面的彩图,并提出问题,要求边看图边思考:①图上是些什么人?②图中人物的神态怎样?③这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通过看图思考后,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都急于想知道图中这一场面的由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开始学习课  相似文献   

9.
第六册     
八角楼上犤题旨说明犦1.第1题,是对学生进行观察、阅读和思维能力培养的练习。教学中,应把指导学生看图和学文紧密地结合起来。首先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上画的是谁,在做什么?人物的衣着、动作、神态怎样?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桌上有什么东西?然后指导学生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有关句子是怎样表达图画意思的,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再指导学生勾画、思考:课文的重点句说明了什么?本题的重点是承接上期读懂每一句话的训练,可以用“说”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2.第2题,是理解句子意思的练习。所列的两个句子是理解课文思…  相似文献   

10.
吴华英 《成才之路》2013,(26):47-48
仔细阅读教材,我们就会发现教材给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多方面的,不仅提供了学生学习的知识,还提供了学习知识的方法。认真研读教材,除了大量的文字资源,教师千万别小瞧了课文插图这一"方寸之地"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出示插图、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示插图、利用插图进行怎样的语言文字训练等都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教师正确、巧妙引用插图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思维和表达能力。插图往往是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1.
施茂枝  郑婷 《云南教育》2002,(10):34-35
一、以图导入,引发悬念出示课文插图。以“大家从图上看到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为话题,引导学生谈话,之后,告诉学生,图上画的是一老一小两只麻雀。小麻雀为什么会掉到地上?面对两只小小的麻雀,狗为什么向后退去?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一要真实,二要具体”。课始安排看图说话环节,旨在暗示学生表达要真实。学生说得粗浅、简单在所难免,说不好,则营造了“悱愤”之境,为下面更好地领悟课文描写的细节埋下伏笔。在说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两个问题,意在引发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感知,鼓励质疑学生初读课文,…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少教师认为它只起了装饰的作用,因而对它重视不够。其实,插图并非可有可无,在教学中,教师应巧用插图,努力使之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1.让插图成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契机要想认识一种事物离不开仔细观察,而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让插图成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契机,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比如由近及远、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整体到局部等方法。只有坚持长期的、系统的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才会得到提高。例如,对于《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课文专门配有插图,图中有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等。插图将诗中恬静的乡村生活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学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然后问他们:“你看到了什么?这些景色美吗?美在哪?”学生按我之前教给他们的方法,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插图,很快就说出了自己所看到的江南美景。可见课文中的插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叶帅丽 《考试周刊》2010,(25):52-52
课文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直观形象、内涵丰富的优点,容易激发学生观察、想象和说话的兴趣,是不可或缺的可利用资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巧用插图,借图说话;凭借插图,想象说话;借用插图,个性表达等方式,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提高学生善于表达的能力,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精美插图在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它是激发兴趣的动力,是沟通学生与课文的桥梁,是引发想象的催化剂。教师应利用课文插图,正确把握图文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看月食》教学谈江苏省如东县山小学周琴一、扣题引疑首先板书课题,让学生读读课题,围绕课题,我提出这样三道问题:1.谁在什么时间去看月景?2.什么叫月食?3.月食的经过怎样?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有目的地去读课文,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二、读文...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有效地使用插图,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大有稗益。一、借助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合理、适时地使用插图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教学《三只白鹤》时,可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画面描绘的是湖边柳树下三...  相似文献   

17.
《花园果园》是五年制第二册第一组“看图学词学句”中的一篇课文。它包括两幅图画、一篇短文和从中提出的10个词语、6个生字。根据课文的特点,联系一年级下学期学生的实际,这篇课文的教学可这样设计。一、看图,培养观察能力本课插图色彩鲜艳,很容易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可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1.这篇短文配有几幅插图?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2.左边的一幅  相似文献   

18.
师:谁来说说《将相和》这篇课文写了几个故事?其中第一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生:课文讲了3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第一个故事的起因是秦王企图骗璧,结果是蔺相如用智慧完璧归赵。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将相和》。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阅读后两个故事,看你们有那些问题需要解决。 (学生默读课文) 生:我想知道两个故事的前因和后果是什么?课文各部分又是怎样联系的? 生:我想知道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赵两国到底谁胜了?谁最有功? 生:蔺相如躲避廉颇,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廉颇后来为…  相似文献   

19.
<正>课文插图作为教材中的非文字性资源,也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直观的可视画面再现文章的重点内容或关键情节,对文章进行着必要的补充和诠释。若教师能把插图利用起来,体现插图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有好处。一、利用插图,激发学习兴趣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唤起后,就会产生走进文本的渴  相似文献   

20.
宋倩 《山东教育》2008,(11):33-33
一、结合课题质疑 在教学《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这时学生提出了“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怎样卧薪尝胆的?”这几个问题,而这几个问题正是切入课文重点的重要问题。因此,我紧扣这几个问题不放,由此来拓展到课文的前后内容,使学生不仅知道了勾践卧薪尝胆的前因,而且知道励精图治的结果,从而感受到勾践发愤图强的意志与精神,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