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武术》2004,(10):19-21
少北拳法中的八部短拳是六根功中主要实练部分。通过短拳落实手根、腿根、步根、身根的四根大法,使法力存于身。  相似文献   

2.
少北拳法中的八部短拳是六根功中主要实练部分。通过短拳落实手根、腿根、步根、身根的四根大法,使法力存于身。 每部短拳都是专一练某一根的法或力,其他各根只是根据六合论与之配合。由于每一招式都不是六根同练,只突出练一根,因此拳法套路练得不全面,有短处,故称为短拳。短拳就像机器的零件一样,组装起来达到六根合作共练,就形成了长拳。 有人说“短小精干的拳称短拳”。按  相似文献   

3.
“僧打道拿”,道家功夫武当洪拳有七十二神擒术即七十二擒拿手,能点穴闭脉,分筋挫骨。擒拿手为武当洪拳历代嫡系传人的必修功夫。在整个拳术体系中有系统的擒拿手法练习,比如阴柔圆活的关西架主要练习擒拿手法的缠、捋、撕、叼劲法,器械双拐辅助练习双手的灵活抓握力,功力性的如卧鱼功可增强单侧臂力及手腕的挺力,十八路对练打捶是七十二神擒的母系套子,从中可拆解出七十二擒拿手法。另有秘不外传的丹道气功——抓门道功夫  相似文献   

4.
我在长期的武术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练习武术,首先要以拳术开始。无论掌握哪一种拳路又必须牢牢抓住三个基本环节。即基本功、基本动作、基本方法。“基本功”是端正身体基本姿势、提高专项素质掌握该拳技术的基础训练。以长拳为例,它的基本功有:腿功(压、搬、耗、劈、摆、踢等)、腰功(俯腰、下桥、甩腰、翻腰等)、臂功(俯卧撑、倒立、转肩等)。桩功(马步桩、虚步桩等)。拳谚说:“打拳不蹓腿,总归是个冒失鬼。”“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这说明腰腿功夫是练拳的基础。又说:  相似文献   

5.
三皇炮捶拳属于内家拳,传入北京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这门拳术是技击与气功相结合的拳术,强调“以气为主,以理当先;上步有情理,脚下有圈劲”。沉稳刚劲,内力充实;快猛巧捷,飘忽轻灵。发力气劲合一,刚柔相济,气势勇猛。归纳起来有四大风格特点: 一、简练朴实。大道至简至易,合于阴阳天地之道。简练朴实,舒展大方更显其高雅。外表虽是粗拳笨腿,内情却精微异特,朴实无华,刚柔相济,阴阳变化之妙,非师授加实践揣摸不可得。 二、沉稳刚劲。要求桩功实,两腿稳健有劲,机体松静自然。提携天地,天人合一,沉稳放松,有利于天地…  相似文献   

6.
李汉明 《武当》2009,(2):58-60
白眉拳技是一门高深的内家功夫,它包括白眉乾坤混元金刚气功、四内标劲、八式、六劲及十八法;器械有剑术、刀术、棍术、峨眉刺等。白眉拳术内外兼修,以内炼为主。内炼有白眉拳乾坤混元金刚气功;内外兼修的有铁布衫金钟罩、铁砂掌、白眉气功三关力;外练有搓桥、打桩、对练、铁环功等。  相似文献   

7.
付植红 《武当》2007,(8):15-15
武当太乙金刚拳是湖北的地方传统拳术,又名搪手,分为滚肩搪手和四平搪手两种练习形式,并广为流传。来历无从考察。基本技击法为:得手滚手,滚手打手,一手翻三手,三手翻九巧。手法之快,变化莫测,让对手招架不及,一般几招就可取胜。  相似文献   

8.
连洋 《精武》2005,(10):9-13
少林五形拳概说:相传,少林拳法是以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所创的罗汉十八手为初始,后经白玉峰,觉远上人,李叟等人整理,将罗汉十八手发展为七十二手,以后又增至一百七十三手,成为少林拳中的重要拳术。这一百七十三手的少林拳,亦即本文所述的少林五形拳。  相似文献   

9.
李秒丰 《精武》2009,(12):34-34
太极拳作为一种拳术,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融丹功(养气功)于手搏,练中养,养中练,一别前术之练养分家而成健武一体之术,不能不说是武术的一次革命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成守海 《武当》2004,(7):26-27
六合拳术乃数百年前秘传于民间的一大内家拳宗派。内三合,外三合,内外统一谓之六合。其功、理、术、法、窍,皆独辟蹊径,别具一格。技击理论独特,击法精巧细腻,体系完备,博大精深。因其行功走架不尚花俏,讲究技击,演练时丢丢荡荡,以其深奥的拳理指导研习修炼,  相似文献   

11.
刘鹏 《中华武术》2000,(1):32-32
鹰爪拳是吸收鹰的形,意和击法发展而成的一种拳术,属象形拳。又有鹰爪翻子拳、鹰爪行拳和鹰爪连拳之称。此拳以模仿鹰爪抓扣和鹰翼翻旋的动作为主。其特点是:爪法丰富、抓扣掐拿、上下翻转、连环快速,仿形造拳、形神兼备:要求出手崩打,回手抓拿,分筋错骨,点穴闭气,翻转灵活,神形似鹰。整个套路动则刚暴  相似文献   

12.
唐拳     
小舟 《精武》2007,(1):53-53
唐拳,又名八卦唐拳,现流传于上海、吉林、山东、河北、湖北等地。相传为唐朝李渊第三子李玄霸所创,1911年,河北王少成将此拳传于湖北人丁鸿奎。唐拳动作矫健有力,舒展大方,刚柔相济,朴实无华,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属传统长拳类。唐拳以拳为本,其基本功包括腿功、腰功、臂功、桩功、平衡、跳跃、旋转、跌扑、滚翻、冲推、弹踢。基本拳法为四击、八法、十二型。四击为踢、打、摔、拿。八法为手、眼、身、步、精、气、力、功。十二型为猫窜、犬闪、  相似文献   

13.
练拳三要义     
练习拳术套路,都要经过一个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循序渐进过程。应理、法、术、功并学同练,必知必懂三项要义,就是练"形"明劲功夫的要义,练"法"暗劲功夫的要义,练"功"灵劲功夫的要义。每项要义理法技艺层次不同,练习侧重点及要领也有所区别。拳学之道,古至今来,自有真传正脉,初学必先授之以形,续而授之以理,形中寓法,法中见术,术中得功。拳学之道,当知其理而明其法,行真宗正途,不可为旁门所惑,得师真传当踏实习练,不可这山望着那山高,门未进略得一二,即东抓西找或不辞而去,此种人终生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14.
八步洪拳     
刘国平  王小波 《武当》2013,(8):10-11
八步洪拳分布在浙西南地区,以云和县为主,遍及松阳、景宁、丽水、龙泉等相邻县市,是清末著名拳师,辛亥革命志士,处州双龙会首领之一李春贤,师从奇人凤阳婆和南少林高僧陈德标,在传承发展中巧妙整合而独创的拳种,现已被浙江省武术协会确认为优秀拳种之一。八步洪拳主要步法"丁八步"贯穿于整个拳术套路,还有一种特有步法名曰团箕步,可在原地完成套路习练。套路结构紧凑,动作质朴敏捷,攻防严密,招式多变,拳风刚柔相济,动静虚实,内外合一,素有"拳娘"之称。主要特点是近身短打,动作多变,一招多用,连环交替,擒拿结合,肘膝并施,刮、扫、滑、跟、贴、跳,相互穿插,动作发劲顺大。拳术要诀为:"拳术要名丁  相似文献   

15.
鹰爪翻子拳又称"鹰爪拳、鹰手拳法",是中华武术优秀名拳"八闪翻"繁衍出的新拳种,此拳经过两三代人悉心研究、充实、试验发展而成。它是以翻子拳的技法为基础,吸收少林拳术、岳氏散手的擒拿技法,鹰爪功法的刁、抓、擒、拿的手型,融合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鹰手"手法特点的翻子新拳种。  相似文献   

16.
拳术,是一种按踢、打、摔、拿、跌等徒手技击特点而编成的武术套路的运动形式,即武术徒手技法套路的总称。古时称谓较多:商周时称“技击”、“手搏”等,秦汉时称“卞”、“弁”等,宋代后称“使拳”、“打套子”、“白打”、“拳法”等。宋代以后,拳术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套路。据明代著名战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拳径捷要篇》记载,当时著名拳种有“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囮拳”,还有“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镇、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以及吕红八  相似文献   

17.
蔡星生 《中华武术》2001,(12):27-27
武当纯阳拳功系全真教龙门派纯阳门第二十二代传人刘理航老先生(现年97岁)系统传承的正宗武当内家拳技。它包括普通基本功、专项基本功、基础功法(金丹铁布衫功、地卧丹功、云床子午静)、基础拳法(三步连环腿、五步穿心莲、八步龙心掌)、拳械套路(日月乾坤掌、阴阳连环掌、  相似文献   

18.
明以前鲜见各家拳法的记载,而到了明代,则出现了众多的拳术门类。戚继光《纪效新书》卷14《拳经捷要篇》列举了十六家。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六步拳、猴拳、囮拳、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吕红八下、绵张短打、巴子拳、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干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戚家世居山东,戚继光嘉靖中,袭世职登州卫指挥佥事。其所述拳家  相似文献   

19.
常慎君 《武当》2003,(8):43-43
武谚曰: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在此介绍的强劲爆厉踢及爆炸拳,乃长白山武技之基础功,其法简效宏。通过短期刻苦训练,自然钢臂铁腿,拳出人倒,脚踢人飞。 强劲爆厉踢:在此仅介绍其中一势——倒拖犁功。  相似文献   

20.
我习峨眉拳     
张春 《精武》2006,(8):60-60
峨眉拳始为道姑所创,为出家女子的一种防身拳术,迄今已有四百余载的历史。该拳招法精绝,技击性强,拳理奥妙,以后发制人为根本法则。手、眼、身、法、步自然灵活,动作小、变化大,借力使力,以巧打人。这期,我们请一位习峨眉拳的武友来谈谈练功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