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维(公元七○一年——公元七六一年),字摩诘,是唐代的大诗人之一.王维的诗,以写景见长.宋朝苏轼《题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中有画”,正是概括了王维全部写景诗的艺术特色.而《辋川集》中的二十首五言绝句,又正是王维写景诗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2.
岑参写景诗艺术美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诗与中国古典艺术的融合、渗透由来已久,特别是到了唐代,相互间的影响更为突出。画、乐、舞、书法、雕塑等的艺术美往往被诗人借鉴、吸取,不仅“田园山水诗派”的创作往往呈现出“诗中有画”、诗中有乐等特色,即使“边塞诗派”的诗人,在其描绘自然风光之时,也时常淡妆浓抹,充满画意之美、韵律之美.岑参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在其一生创作中,有为数众多的写景诗,它们千姿百态,或壮美、或秀美,有如姿态万千的艺术长卷。本文试图从动静关系、虚实技法、情景互生等角度对其写景诗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美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苏轼一生中写过许多不同诗体的山水诗和咏物诗,或咏花卉,或吟山石,或赞湖亭,或题画赠诗,或记茶芥细事,都能使事物的准确描绘和诗人的性格融合起来而不显痕迹。他的写景诗,大都意境新颖,构思出奇,笔意爽健,格调流畅,清丽雄奇,风趣多姿,富有情趣,能够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美感。写景小诗仅仅是他的写景诗中的一小部分,其中有的诗篇,传诵悠久,是诗人得意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8,(74):8-9
安史之乱成就了一名伟大的诗人——杜甫,他以诗写史,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血泪,发出了一个时代的呼号,被誉为一代"诗圣"。本文以杜甫诗作《春望》为解读文本,探究诗中的景物描写,并以此诗写景的三大特点来结构全篇:一、写景状物注重临摹现实,凸显乱世之离殇;二、写景状物讲究布局章法,呈现"顿挫"之气韵;三、写景状物力求传情达意,流露"沉郁"之哀情。借此,窥视诗人那颗流血悲痛的心!  相似文献   

5.
重在写人,还是写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唐诗鉴赏辞典》对其颈联作如是分析: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  相似文献   

6.
杜荀鹤自称“苦吟士”,但不是典型的苦吟诗人。他以“伤时”、“济物”的时事诗、政治诗而奠定了讽谕诗人的地位和影响,又以明丽清新的写景诗句而与苦吟诗派某些诗人创作的幽冷奇僻场景和哀怨凄苦情调大异其趣。《唐风集》全部是近体诗,其创作的特色是:散句多用重字叠词;对句多用数目字;对联多用流水对;对联精心写景。“杜荀鹤体”的特征是以律诗写时事,以通俗的语言炼字炼句。  相似文献   

7.
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一首万口传诵的七言绝句,写出了诗人游园不遂的特殊感受。“游园”而“不值”,如何写景呢?诗人以特有的敏锐,抓住了富于启发性的自然现象,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含蓄、蕴藉的笔法来表现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趣,因而使这首诗显得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诗的艺术特色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离不开对四季景物的描绘。诗人在自然的山水中寄寓他们的情感,留下了不少写景咏物的季节诗。诗歌鉴赏对季节诗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相似文献   

9.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抒情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比例,因而写景抒情诗在诗歌鉴赏中占"半壁江山"。那么,这类诗歌命题者会从那些角度命题,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0.
杨勇  马群英 《海外英语》2014,(12):275-277
在白居易的诗作中既有关心人民疾苦的讽喻诗,也有怡情保和的闲适诗。而闲适诗中的诸多写景诗不仅仅描绘了四季或身边景,更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诗中还应用了隐喻手法。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方式。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在概念隐喻的视角下,从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方位隐喻三个方面分析白居易的闲适诗中的写景诗,解读诗中体现的情感和所折射的当时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1.
这首五律,是唐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秋,诗人五十三岁,游宣城(今安徽宣城县,即诗中江城)时所作。这首诗前三联写景,后一联怀人。首联“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点  相似文献   

12.
【原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赏析】唐代诗人刘长卿擅长写作五言诗,本诗是他的五绝代表作。本诗的艺术魅力,不但在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在于诗人善于营造出一种绝妙的朦胧的意境。首句写景。暮色降临,苍山遥远,正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淡远的朦胧境界。虽已日暮,但苍翠的芙蓉山隐约在目,显得诗中有画。次句继续写景,流露出诗人更多的主  相似文献   

13.
曾几的雨诗具有独特之处,其中咏雨写景的作品与前人迥然不同,构意生新,别出心裁;而另一部分表现悯农思想的雨诗,感情真挚、强烈,处处体现了诗人关心农事的“老农心”。其雨诗风格也因受“活法”说的影响,带有轻快活泼、平易清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浓郁的诗意深邃的哲理──《游园不值》的写作艺术山西吴虹,张振邦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一首万口传诵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游园不进的特殊感受。“游园”而“不值”,如何写景呢?诗人以特有的敏锐,抓住了富于启发性的自然现象,用朴素、自然的语言,...  相似文献   

15.
诗有内意和外意。外意是指诗的字面所显现出来的,即景物形象;内意是指诗的景物形象所包含的诗人的感受和真情实意。诗家有句行话,叫“外意要尽其象,内意要尽其理。”梅圣俞《金针诗格》中写道:“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意都要含蓄,方入诗格。”这就是说,诗的写景状物必须要逼真形象,要栩栩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抒发,也是诗人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的体现。我们要真正解读它深邃而独特的内涵,做好古代诗歌鉴赏题,就需要指引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把握诗的形象,领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蕴含在诗的形象和意境之中,这一特点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表现尤为突出。诗忌直露,讲究含蓄,或情景交融,或写景寄情,或移情于景。因而领会诗的意境必须从把握诗的形象入手。如只有把握住杜甫《登高》中的客观形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才能体会出作者由此产生的苍凉之感。领会诗的意境首先应注意根据诗词的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从诗…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扬州文化名人、著名诗人陈含光的一部诗集以及诗人的有关资料作了搜讨与研究,本文侧重对其《台游诗草》作了探讨,用分类研究法,初步分析了该书对故乡的深情,对台湾省的写景诗,对诗人画家的赠答诗与题画诗.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简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千古流传的送别诗,诗中叙事、写景与抒情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9.
[问题聚焦]北宋文豪苏轼赞美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自古以来,是否富有诗情画意是判断文章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尤其是对于写景类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谜语和诗歌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可是,为了出奇动人,别开生面,诗人们在创作诗歌时,有时摹仿谜语的表现手法,汲取谜语的艺术技巧,使他们创作的诗歌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秋》,是一首写景诗,诗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