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通过对落叶松S1-1苗木的正交施肥试验,建立了苗高与N肥,新梢与N肥,新梢干重与N、P和全苗干重与N、P的施肥效应函数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计算出不同施肥量下的长白落叶松苗木生物量。最后确定长白落叶松S1-1苗木的最适施肥量:N肥为0.16~0.22g/株,P肥为0.01~0.04g/株。  相似文献   

2.
长白落叶松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白落叶松不同产地的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以MS附加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为基质,探讨了诱导长白落叶松愈伤组织较合适的外植体及培养基。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2011年五常成熟合子胚诱导效果好于其他,培养基中以MS+BA2.0mg/L+2,4-D0.5mg/L的诱导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三江平原丘陵区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间伐后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人工林中龄林为对象,实施4种处理:施氮肥(施纯氮250kg/hm2)、施氮磷肥(施纯氮250kg/hm2+纯磷50kg/hm2)、施氮磷钾肥(施纯氮250kg/hm2+纯磷50kg/hm2+纯钾30kg/hm2)和对照(不施肥),研究施肥后不同时期胸径与冠幅、树高与冠长间的关系,评价落叶松冠长率对间伐后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施肥后不同时期落叶松胸径与冠幅、树高与冠长间均呈幂函数增长趋势;施肥3年后、4年后、5年后的冠长率(冠长/树高)分别为0.1899—0.2030(平均为0.1986)、0.2282—0.2642(平均为0.2428)、0.2851—0.2976(平均为0.2920),低于对照林分相同时期的冠长率(3年后:0.2010;4年后:0.2822;5年后:0.3006).施肥能够缓慢促进间伐后落叶松的冠幅和冠长的增长,施肥对落叶松树干生长的促进作用应该更多来自于施肥后针叶的高效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长白落叶松苗木培育过程中,种子采集、加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顶浆换床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白僵菌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林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是一种无公害的生物真菌农药。通过使用喷粉机械喷粉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试验,得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根据经济有效的原则,2kg/hm2用量可达到的90.68%防治效果,一次用药多年有效。  相似文献   

6.
利用最陡爬坡实验及响应面分析法,研究葡萄糖、酵母粉、蛋白胨对蛹虫草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源的种类和浓度对虫草菌生物量有很大的影响,酵母粉浓度、葡萄糖浓度、蛋白胨浓度分别为3.8687g/L,27.3158g/L,2.9746g/L时,得到菌丝最大生物量为11.78g/L。  相似文献   

7.
以东方百合种系西伯利亚的种球鳞片为材料,NAA、6-BA、LH及蔗糖为实验因子,每因子设3个水平,添加到MS培养基中,研究其对种球鳞片形成愈伤组织、小鳞茎的分化、小鳞茎的抽叶和生根数的影响并筛选出种球鳞片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形成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50g/L蔗糖+0.2mg/LNAA+2mg/L 6-BA+100mg/L LH;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70g/L蔗糖+0.5mg/L NAA+0.5mg/L6-BA+100mg/L LH;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70g/L蔗糖+0.5mg/L NAA+0.5mg/L 6-BA+100mg/L LH;愈伤组织分化小鳞茎最佳培养基为MS+50g/L蔗糖+0.2mg/L NAA+1mg/L 6-BA+100mg/L LH.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不同浓度的六种微量元素Se、Cr、Zn、Cu、Fe和Mn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面盘幼虫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r、Cu、Zn、Fe四种元素对海湾扇贝面盘幼虫壳长增长影响差异极显著,Se差异显著,而Mn则差异不显著;对壳高生长的影响中,Cu差异显著,其余5种元素差异极显著。直观分析表明:促进面盘幼虫壳长和壳高增长的最适Na2SeO3浓度为40μg/L;最适CrCl3浓度为10μg/L;最适ZnCl2浓度为20μg/L;最适CuSO4浓度分别为80μg/L和5μg/L;最适FeCl3浓度为10μg/L;最适Mn-Cl2浓度为80μg/L。  相似文献   

9.
用200块临时标准地、30块固定标准地及经济方面的数据,在综合考虑了数量成熟、工艺成熟和经济成熟的基础上,定义了决策系数的概念,提出了轮伐期模型,确定了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轮伐期。  相似文献   

10.
以4-羟基环孢素转化菌Nonomuraea dietziae为出发菌,采用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的方法,筛选得到一株产量达208 mg/L的稳定遗传菌J263,较出发菌164 mg/L的产量提高26.8%。在此基础上,采取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针对诱变菌的发酵培养基碳氮源进行系统优化,并对金属离子的添加进行考察。最终获得最佳的培养基配方(甘油26.5 g/L,糊精11.6 g/L,蛋白胨9.7 g/L,酵母浸粉3.5 g/L,大豆饼粉15.0 g/L,大豆油2.0 g/L,硫酸镁0.40 g/L,硫酸锰0.010 g/L,钼酸铵0.010 g/L)。在最优化条件下,4-羟基环孢素产量可达324 mg/L,较出发菌提高97.6%。  相似文献   

11.
对23年生长白落叶松单亲本子代测定林的17个自由授粉家系的树高、胸径和立木材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性状家系间、家系内均存在较大的变异;各家系生长性状间正相关极显著;树高、胸径和材积间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入选率为30%时,胸径、树高和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7.99%、6.30%和18.49%。以材积性状作为主要指标,兼顾树高、胸径,选出优良家系5个,材积生长量高出对照11.29%以上。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东部山区越冬期花尾榛鸡种群密度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1年1—2月,采用样带法和显著分析对长白山东部山区花尾榛鸡越冬期种群的密度和分布及与雪深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出:长白山东部山区越冬期,花尾榛鸡的种群密度为0.3329±0.0575只/hm~2,偏爱选择针叶林生境(84.75%),窝迹雪深为38.69cm。进一步分析表明:雪深超过体长的针叶林是长白山东部山区花尾榛鸡越冬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13.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自然稀疏模型建立及收获表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使用20块固定标准地和92块临时标准地材料建立自然稀疏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全林分收获模型编制了4种地位指数(12.17、13.34、14.21和15.76m)和4种初植密度(2000、3300、4400和6600n/hm2)的16张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自然生长收获表。该表按林分、大径木(D≥26cm)、中径木(14cm相似文献   

14.
以芡实的单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以MS+6-BA1.5mg/L+NAA 0.2mg/L作增殖继代培养基为宜,以在MS培养基+蔗糖20g/L+琼脂5.0g/L中添加6-BA(0.1mg/L)+NAA(0.1mg/L)作生根培养基为宜,生根率最高.适当浓度的6-BA对芡实的不定芽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BA和NAA配合使用可促进芽苗生长,对改善芡实植株组培苗质量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甜柿十二倍体试管苗为试材,借助嫩枝嫁接的方法对甜柿试管苗嫁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嫁接时保持完整根系,切除子叶,接穗削面长度控制在2~3 mm,嫁接成活率最高;嫁接培养基采用附加IBA 0.3 mg/L ZT 0.44 mg/L AC 3 g/L 蔗糖30 g/L的MS(1/2N)固体培养基,有利于嫁接成活.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人工林皆伐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落叶松人工林皆伐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对不同年龄的落叶松人工林进行皆伐,得出不同年龄人工林的蓄积,从而推算出不同年龄落叶松的蓄积增长量;同时对市场对落叶松需求进行了分析。根据落叶松的生长情况和市场对落叶松的需求,得出落叶松主伐的最佳年龄。并根据落叶松主伐时的出材量及市场价格的分析,得出落叶松人工林培育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对首都体育学院36名(22男,14女)青少年摔跤、柔道与散打运动员在集训期间9周的Hb(血红蛋白)检测发现,男女青少年摔跤、柔道与散打运动员在集训期间Hb分别围绕145.8g/L、130.0g/L、151.1g/L、140.0g/L和145.2g/L平均水平波动变化;女青少年摔跤和柔道运动员Hb波动较大,其中女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存在Hb水平显著下降而低于其140.0g/L的平均水平的情况(P<0.05)。可见,青少年运动员在集训期间Hb水平呈现围绕某一个平均水平波动变化,这种波动是正常的变化过程;Hb指标更适合于对运动员进行系统的监控。在运用Hb指标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身体机能状况的监控时要密切关注其波动的范围,同时要将Hb水平的这种波动与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期间的运动负荷或者比赛安排以及饮食营养状况密切地结合起来。另外,应该特别关注女青少年运动员的Hb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工业原料林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造落叶松工业原料林,初植密度3300~4400株/hm2,20年后进行主伐(中间不进行间伐),公顷蓄积可达158m3。而落叶松丰产林40年主伐时(包括多次间伐)公顷蓄积为316m3,正好是工业原料林的2倍。对两个林分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说明,营造1hm2落叶松工业原料林20年主伐,扣除投入(含税金)和投资利息,年利润是丰产林的3.36倍。  相似文献   

19.
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edeb.)生长快、抗性强、耐干旱瘠薄、耐高寒。引种试验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落叶松在伊春林区能够正常地生长发育,可作为伊春林区及其毗邻地区的造林树种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依据已有的调查数据,应用相邻网格调查方法并结合实地踏查观察的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林科院江山娇实验林场落叶松人工林下天然更新种群数量格局、年龄格局及干扰因素。力图较全面地揭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种群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现有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