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倩 《科学中国人》2014,(10):66-6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结合当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成果,探究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运用对比法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神经网络评价法、特尔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需要选取以不同生态类型为基准的生态环境因子,调整和更改评价指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矿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涉及众多模糊的定性指标,人工评价方法严重影响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准确性,给出了一种利用AHP的方法建立起4个层次的评价结构,并对指标权重、评价等级的阈值范围等进行统一量化处理,应用FUZZY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并通过福建省龙岩市林桂铁矿矿山生态环境实测指标进行算例实验,结果表明,综合评价模型可以实现对矿山生态环境的现状作出客观评价,该模型可推广到各种类型的矿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也可以作为计算机编程实现矿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区域系统协调分析与评价的一般思路,建立了矿区协调发展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综合协调度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确定矿区系统协调发展度阈值,从而对矿区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并选取具体矿区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天山硫磺沟矿区为示范研究区,在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分析基础上,利用1975年以来30年监测的遥感数据,提取研究区煤、铁、粘土等矿床开发区的时空分布和生态环境时空变化信息,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矿区矿产开发与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硫磺沟矿区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建立1975年以来矿区开发与环境变化定量评价模型,绘制主要矿产分布、生态环境变化等专题图件,直观展现了矿产开发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30年来矿产开发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系统影响的过程和机制,确定不同类别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变化和资源破坏的动态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采用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建立路域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模型,来提取路域建立前期和运营期沿线生态环境质量信息,进行两个时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信息提取及分析。评价及分析结果可以为路域生态环境质量治理提供更加宏观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的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保障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得到有效的构建,进而可以更好的保护矿区的生态环境。本文主要就矿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展开了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矿区RESES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矿区RESES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以七台河矿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主要通过工程控制及样品分析检测数据综合整理分析了白路泉南段矿区的电石及水泥灰岩矿层特征,评价了矿石质量,为矿床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与RS多源空间信息的吉林西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麻素挺  汤洁  林年丰 《资源科学》2004,26(4):140-145
吉林西部地区位于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准确认识和定量评价该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整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采用多源空间信息,结合RS和GIS技术构造以栅格数据为主的数字环境,建立了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模型的空间叠加分析得到综合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将生态环境质量分为4级,分级结果表明生态环境质量从东南向西北有逐渐变差的态势,这与自然条件、气候因素、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变化趋势有很好的相关性,此外,评价结果与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结果相吻合,说明该评价模型具有科学合理性与客观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耀彬 《资源科学》2008,30(6):829-836
以江西省为例,在对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模型,对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动态计量分析。研究显示:①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城市化综合水平逐步提高,而江西省生态环境综合质量及其分量则呈现出各自变化特征;②江西省城市化综合水平变化是生态环境综合质量、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响应的格兰杰因果原因。而城市化综合水平提高与生态环境状态变化之间互不为格兰杰因果原因;③江西省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和生态环境响应指数的波动一直受到自身及城市化综合水平的影响,且受城市化综合水平的负冲击影响要小于自身波动的正影响,只是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和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受自身的影响到第8期以后都基本稳定,而同期生态环境响应指数受城市化综合水平波动的影响则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生态安全是“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生态安全研究已刻不容缓。本文结合离子型稀土矿区开采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建立了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的离子型稀土矿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评价2011-2016年赣州某稀土矿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该稀土矿区的生态安全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矿区的生态安全状况正逐步好转,但总体上该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未达到理想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2.
马丽  田华征  康蕾 《资源科学》2020,42(1):137-149
黄河流域作为中国的“能源流域”,合理有序开发矿产资源、统筹协调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黄河流域能矿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胁迫耦合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技术,从生态本底的脆弱程度、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空间胁迫性以及对重要生态环境因子的胁迫程度等多个层面,分析了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胁迫特征及空间分布,将黄河流域46个矿区城市划分为本底胁迫、生态功能胁迫、开发胁迫、本底+开发胁迫、开发+生态功能胁迫、本底+生态功能胁迫、全面胁迫和无胁迫8种不同类型区,并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黄河流域矿产资源开发地区的管控路径:①空间管控:严格限制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尤其是控制矿区的开发边界;②强度管控:针对于生态本底脆弱的地区,强度和总体开发规模的管控要兼而并举;③开发方式管控:注重能矿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在空间上要注重集中建设,宜矿则矿、宜工则工、宜聚则聚。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锡多金属矿开采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进行调查,矿区存在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剧烈,自然景观破坏严重,影响了矿区建设和矿山所在地大厂镇的生态环境,须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以消除矿区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矿区生态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废弃矿区土地复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多情景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伦来  王祎茉  任雪萍 《资源科学》2014,36(11):2299-2306
本文以废弃矿区土地复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建立了废弃矿区土地复垦的多情景模拟方法,将废弃矿区土地复垦划分为不进行复垦、以耕地复垦为主、以耕地及林地综合方式复垦、以林地复垦为主等4种情景,并以安徽省废弃矿区土地复垦为例证测算这4种不同复垦方式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净效益值分别为5.21亿元、309.16亿元、311.59亿元、343.69亿元,说明废弃矿区土地复垦不同情景对应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净效益存在较大差异,复垦后土地的生态效益均优于不复垦的生态效益,且以林地为主要复垦方式获得的生态效益最佳;复垦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净效益值均为正,说明复垦产生的生态价值高于其投入成本。  相似文献   

15.
用层次分析的方法,阐述了松宜煤矿区塌陷的形成及其发育分布情况,对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与治理及深部煤层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矿业开发是一种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政府应完善矿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支撑体系,完善矿业生态环境立法,建立和健全矿山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和监测体系,引导矿业开发过程中重视生态保护。矿业战线干部职工应增强生态环境意识,加强科学管理和治理,完善各类制度,将矿山环境成本纳入矿业成本,实现矿产综合利用,减少尾矿排放,保护生态环境,走生态矿业之路。  相似文献   

17.
调查采煤沉陷区建设城市人工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社会效益,为采煤沉陷区的整治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以唐山市改造采煤沉陷区建设的城市人工湿地公园为背景,采用实地考察、调查问卷、专家访问等方法对其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的进行了调查分析。取得采煤沉陷区建设城市公园的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8.
地下采煤引发的地面沉陷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以某矿区为例,通过对采煤沉陷引发的地质环境破坏进行研究,论述了地面沉陷的形成机制,并提出防治措施,为矿区开展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露天煤矿开采对区域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生物生境等造成巨大影响,导致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发生变化。该文以山西省平朔露天煤矿1987年、1996年、2005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数据及矿区未来复垦计划和产业转型规划的相关资料为基础,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分析了1987-2010年煤炭开采对矿区生态系统的食物生产等生产服务价值和土壤形成与保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气候调节等支持与调节服务价值的影响,并使用在缓冲算子调节下改进的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2010-2020年矿区在产业转型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受煤矿开采的影响,平朔矿区原地貌土地被大量损毁,导致了矿区生态系统结构受损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1987-2010年,平朔矿区5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9 206.15万元下降到6 688.14万元,年均下降1.19%,其中1987-1996年、1996-2005年、2005-2010年3个阶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速率分别为15.22%、9.22%、5.61%;预测2010-2020年间,受土地复垦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速度趋于缓慢,至2020年矿区5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6 429.81万元,年均下降0.39%。在露天煤矿开采的不同阶段,应注重通过保护性的矿产开采,科学的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技术及生态产业的大力发展来调控矿区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从而提高矿区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我国矿区废弃土地复垦利用问题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复垦矿区废弃土地能够有效增加土地供给面积,缓解我国用地需求压力;有偿出让或转让矿区废弃土地使用权利,有利于利用价值规律调节土地供求关系;复垦矿区废弃土地收益大于成本,因地制宜复垦矿区废弃土地,能够最大程度盘活利用矿区废弃土地,改善土地整体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矿区建设与经济发展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