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社相对于外部竞争来讲,对教育图书市场的争夺更多的来自大学出版社,因而对教育图书市场的细分就显得尤为必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是大学社成功的关键。在对教育图书市场进一步细分上,有些大学出版社走在了前面,而有些专业社又走在了大学社的前列。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记者 张倩影)第20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于2007年11月10日至12日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今年新批准设立的4家大学出版社,江苏大学社、贵州大学社、湘潭大学社、黑龙江大学社作为大学版协的新成员亮相大学社订货会.  相似文献   

3.
“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是时下业界最热门的话题 ,虽然业界对改制期盼已久 ,但真要面对改制 ,长期处于政策保护下的绝大多数出版社 ,尤其是大学社仍表现出一片茫然。国家没有把大学社纳入试点的范畴 ,原因很多 ,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 ,大学社作为大学的校办企业 ,比非大学社更多一层体制束缚 ,管理体制复杂 ,自身地位比较特殊。另一方面大学社发展差异性大 ,有年造货码洋过亿的社 ,也有勉强维持生存、发展缓慢的社 ;近10 0家大学社中 ,有 30 %的出版社经营状况较好 ,其余的大学社年销售码洋都在 5 0 0 0万元以下。因而短时间很…  相似文献   

4.
大学出版社是从诞生那天起,就承担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职能,大学教材和学术著(译)作是其产品的两大重要组成.但是目前代表大学社特色的学术著(译)作的出版状况令人担忧.有些出版社学术著作的出版严重萎缩,每年零星地出版几种依靠作者包销的图书,越来越趋边缘化.还有部分大学社译著在十年前大批引进后,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而不再持续;另有一些大学社则根本没有译著的选题规划.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实习记者 李广宇 王涛)大学社为我国的学术科研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外界一直以为出版资源丰富的大学社在服务教学科研、繁荣学术出版的征途上会一路凯歌,风光大好,但通过近期与几家中小型大学社社长的接触,记者发现一些中小型大学社正行走在尴尬地带,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羁绊使一些出版社遇到了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6.
曹巍 《现代出版》2007,(4):55-58
20年,历史长河一瞬间.从蹒跚起步到脚步坚实,中国大学出版社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之路,积累了一大批服务高校、服务教育、传承文明的精神文化产品.与之相伴生的大学社图书订货会也迎来了她20岁生日.一年一度的大学社图书订货会是大学社出版物集中展示的窗口,也是大学出版人交流切磋的难得机会.大学社图书订货会记录了大学出版人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她是中国大学出版社发展壮大的晴雨表.2007年11月10日,大学出版人相聚在美丽的春城昆明,第20届大学社图书订货会在这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拉开了帷幕.初冬的昆明,温润而不寒冷,怒放的三角梅和翱翔的海鸥使人们忘却了季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界朋友和经销商争相加入到这个令出版人兴奋的文化聚会.  相似文献   

7.
1.7亿的订货码洋表明市场和读者依然青睐大学社虽然没有特别抢眼的超级畅销书,但大学社的新书品种依然极具竞争力订货会期间各类高层恳谈会和研讨活动预示着面对WTO,大学社正欲思变百家大学出版社绝大多数正处于二八“芳龄”,且担纲其中的不少为年轻人,新锐、朝气、活力和知识密集是大学社最大的优势,从市场业绩及读者亲和力、社会公信力来看,大学社无疑已成为我国民族出版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罗时嘉在《出版广角》撰文说:专业大学社要深度涉足数字出版,要找准自己的功能定位,坚持走自己的特色之路,以个性化、特色化的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和产品品牌塑造,推进专业大学社的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9.
每月视点     
事件大学社改制进入最后阶段1月26日,华北地区大学社会议在北京召开,大家仍然在热烈讨论改制的问题。据了解,进入第二批改制计划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大学社,大部分已经完成了清  相似文献   

10.
大学出版社是从诞生那天起,就承担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职能,大学教材和学术著(译)作是其产品的两大重要组成。但是目前代表大学社特色的学术著(译)作的出版状况令人担忧。有些出版社学术著作的出版严重萎缩,每年零星地出版几种依靠作者包销的图书,越来越趋边缘化。还有部分大学社译著在十年前大批引进后,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而不再持续;另有一些大学社则根本没有译著的选题规划。  相似文献   

11.
梁志 《现代出版》2007,(1):22-25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高等学校出版社(以下简称大学社)体制改革即将迈入实施阶段.这场改革不仅涉及到我国教育出版、学术出版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繁荣进步,而且事关全国近百家大学社的前途命运及其职工的切身利益,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积极推进大学社体制改革,出版界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2.
蔡翔  李葚 《现代出版》2011,(4):16-22
当前大学社在治理结构建设实践中,依然存在出资人错位、权责归属不明晰等问题,以及犯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错误。这于大学社按企业规律发展是无益的,对出版市场体制建设更是有害。深化改制,还须认识大学出版社作为企业的特殊性,按照分类指导的思路,根据特定社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学术公益”与大学社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的大学社已被财税部门定性为“工商企业”, 说明“转制”与否,大学社都已经是企业了。现在的关键是,大学社在微观的管理层面上,还有一个重要的路径选择要完成。  相似文献   

14.
第23届信息科学社年会于2005年1月27至29日在维萨卡帕特南召开.本次大会是由印度信息科学社和国立安度拉大学的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系及科瑞施那博士图书馆联合组织的.……  相似文献   

15.
经过30年的砥砺前行,大学出版社已经成为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起了传播和传承文化的重任.出版事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大学出版社在坚守学术出版的同时,只有不忘品牌立社、特色立社、质量立社,加强内涵建设,加快现代文化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始终立于潮头,为出版强国建设发挥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孤岛与孤岛突围——改制之后大学社的发展态势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已经改革到位的国有企业,新闻出版行业是孤岛;相对于地方出版集团与中央部委社,大学社是孤岛——尽管有大学这个市场。这个市场是开放的,是比较小的。大学社正成为资源的孤岛、资本的孤岛、市场的孤岛,相对地被孤立于某一个点位上。  相似文献   

17.
根据目前中央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思路,对出版社实行分类管理,仅仅保留少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而大部分文化单位的走向都是企业化,成为经营性企业单位.对此,各大学社的心情是矛盾的.如果沿用地方社的改制思路,那么大学社与学校脱钩、转为经营性企业单位将是主要内容,离开大学,走向市场,大多数出版社心里没底儿.带着对这个问题的关切,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周蔚华总编.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争议颇多的大学出版社改革终于开始了破冰之旅。本文从大学出版社改革的背景入手,首先指出大学社的改革不能也不应该是政治决策的产物,而应是政策推动下大学出版社基本属性的回归和对现实的考量。其次,指出大学社改革中在观念上存在的几个认识误区。最后,探讨了大学社改革之路,涉及改戍新的事业体制还是企业体制、整体改制还是部分改制以及改制怎样实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业界博览     
大学出版社应开创什么样的出书格局? 虽然大学出版社的实力不断增强,在出版界可谓异军突起,但一些大学出版社出书结构失衡、教辅图书一枝独秀的情况日益加剧。有的大学社教辅类图书占码洋的80%以上,有的社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书摊上却几乎全是清一色的中小学教辅图书。这种出书格局的失衡,已为不少大学出版界人士所认识,并对此作了积极的探讨。事实上一些大学出版社通过不断积累,并借助于自身的优势强化个性,开始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大学社成为学术图书的出版重镇;广西师大、陕西师大出…  相似文献   

20.
刘琼 《编辑学刊》2006,(1):25-32
2003年12月,有报道曰:"大学出版社,迎来提速黄金期." 2004年11月,有报道日:"在全国100多家大学社中,年销售码洋上亿的15家左右,如外研社10个亿,北师大社、清华社6-7个亿,北大社、人大社4-5个亿,中央电大出版社4个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