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季陶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纵观以往的研究,我们注意到,学者们往往对其武力救国、教育改革、妇女解放观、政治思想(如戴季陶主义)等方面比较重视,而对其早期的“实业救国”思想则长期忽视。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对戴季陶早期深感国家处于内忧外患而提出的实业救国理论进行全面分析,并力图进行客观而恰当地评价。戴季陶的早期实业救国思想虽然只是一个爱国青年对于危难国事的强烈感受,但毕竞顺应了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2.
何厚期 《考试周刊》2007,(8):126-127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知识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中出现了“实业救国”这一知识点。“实业救国”思潮是作为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之一而出现的。但纵观教材都没有其它的提及,这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讲授得不深入、不透彻。而学生对此却多有疑问。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对“实业救国”思想发表浅见,希望能与同仁们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3.
作为清末状元,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面对晚清朝政的腐败,毅然决定辞官返乡,满怀"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热血,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中。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对实业救国的主张,张謇也有其自己独特的观点,无论是前期"实业救国"思想的提出,还是后期兴办实业的实践,都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对“实业”、 “实业救国”、 “实业振兴”的使用情况,实业振兴思想与重商思想的关系,实业振兴思想产生发展的阶段,清末实业振兴思潮的倡导者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对"实业"、"实业救国"、"实业振兴"的使用情况,实业振兴思想与重商思想的关系,实业振兴思想产生发展的阶段,清末实业振兴思潮的倡导者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先生的民生思想受西方学说和我国传统思想之影响而产生,其内容包括土地、资本、实业和教育等方面,贯彻民生主义的方法主要有平均地权、节制私人资本和发达国家资本、实业救国与教育立国,该思想对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实业”、“实业救国”、“实业振兴”的使用情况,实业振兴思想与重商思想的关系,实业振兴思想产生发展的阶段,清末实业振兴思潮的倡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严复是近代中国教育的先驱,在早期现代化过程中,他从救国强国出发,提出教育救国方案,初步认识到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他的西学救国、三民说、家庭教育、实业教育、女子教育等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推进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简论张之洞的实业救国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的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思想根源。它以提倡农工商三年并重和提倡实业教育等为基点,提出了兴办实业的各种具体主张,并以此为指导进行了一系列实业救 国的活动。如办工厂、开矿山、修铁路,兴办 实业学校党等。张之洞的实业救国思想及主张主张产生过积极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张謇和孙中山在关于发展工业、商业、交通等产业的重要地位的认识上有所不同。张謇主要是从微观角度出发,通过创办一系列的企业来探求救国道路,而孙中山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的实质属于改良性质,而孙中山的实业救国思想则是改革性质的,主张以全新的资本主义模式来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1.
张謇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以资产阶级实业家、教育家、君主立宪派领袖而知名于世.在其一生的活动中,倡导并力行“实业救国”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近代思想史和经济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一些探讨,以便通过张謇的思想和实践,更深入地认识中国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与实业救国思潮的高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业救国思潮是中国近代进步的社会思潮之一,它在辛亥革命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探究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实业救国思潮发展的直接关系,提出经济立法思想、理财救亡论、发达国家资本论、保护主义与开放主义,是辛亥后实业救国思潮的主流.这一时期的思想成果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后来工业发展的方向、道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13.
梁焕奎是近代湖南实业教育的开拓者。梁焕奎在教育上的实业教育是实业救国的先导,高规格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实业发展的根本,社会教育是救国图强的基石等思想和实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戴季陶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上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其政治思想的选择与变化是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反映.本文以五四运动后戴季陶的政治思想为研究对象.重新审视戴季陶这一时期政治思想的变化,从中分析和感受激变时代中国政治思想曲折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安培 《教育与职业》2022,(14):72-78
张謇是我国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是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民族危亡之际确立“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人生理想,在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中形成“教育救国、振兴实业、保障生计”的职业教育宗旨,形成“实业教育作为类别教育”“父教育、母实业”“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注重实践、学以致用、知行并进”“以实业挹注教育”等深刻反映职业教育本质规律的前瞻性思想,表现出深刻的国家性、实用性、实践性特征,对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近代颇有影响的实业经营家、教育家和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人物,郑观应始终关注国家命运和民生,为挽救中国,提出了许多积极的救国思想,对中国当今的企业管理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与教育家,其一生以救国为目的从事实业与教育活动。受时代、个人、实践等多方面因素,促使其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独具特色的实业教育思想。这一思想对南通的近代化及后来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对当今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学界对孙中山的教育思想虽多有研究,但从"教育救国"方面进行专论者尚少.事实上,孙中山作为一个把毕生献给"救国"事业的伟大的爱国者,就其思想体系来看,"教育救国"方面的内容当为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属性上明显是经历了一个从"改良救国"到"革命之建设"的阶段性进化,内容上则与其人的"学问立国"说密切关联.在中国近代"教育救国思潮"中,它尽管素材量上并不显突出,但这并不影响其鲜明特点和层次高位.  相似文献   

19.
严复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张伯苓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作为思想启蒙者,严复对教育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张伯苓的“教育救国”、“西学救国”、“实业救国”、“德育为本”及“女子教育”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謇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思想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謇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的思想导源于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他提出实业救国主张.其核心即为棉铁主义,为此,张謇力主拒洋货,倡国货,而其方法一为政策导向,通过减税或提供政府补助、奖励等形式,引导扶持;二是合力论,即合商势、商智、商力,一致对外。张謇将棉纺织业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且付诸行动,而解决资金的途径为引进外资。张謇之所以产生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的思想,其原因一为汹涌澎湃的实业救国思潮这一外部氛围的营造。二为性急心态.三是市场空间广阔,游刃有余.最后则为对利润的渴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