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教育体制与学校体育对策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是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提出“教育是振兴国家,繁荣民族的根本”的口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更加重视教育,把“人才开发”作为实现经济起飞的一翼,采取有力措施,使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现行教育体制的基本特点是由1946年日本《宪法》与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所决定的。《宪法》规定人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如下:“全体人民都有权力接受与其能力相符的、法律所规定的平等教育。人民有责任使在其保护之下的男女儿童,接受法律所规定的一般教育。这种义务教育是免费的。”《教育基本法》确定,日本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个性的充分发展,努力培养身心健康、热爱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价值、尊重劳动、富有责任感、充满独立精神,做建设和平  相似文献   

2.
《木兰诗》这首问世于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至今千古流传而不朽,世世代代吟唱而不衰,且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究其魅力何在?笔者认为,《木兰诗》的美学价值赋予了诗的魅力所在是其根本。因此,笔者试从审美观点出发,对《木兰诗》的美学价值作粗略探讨,以供商榷。《木兰诗》的美学价值,不仅表现在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心灵”与“外貌”俱佳的巾帼英雄形象,而且还体现在诗中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众多的修辞格,从而艺术地塑造了木兰这一“完美”的形象。一、《木兰诗》的人物形象“美”《木兰诗》的美学价值,体现在诗中主人公———木兰…  相似文献   

3.
学习了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我们感受到了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德。你再读读《彭德怀照相的故事》,会对彭总又有新的认识——抗美援朝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召开了一次很重要的会议,时为战地记者的张友林走进会议室,想给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拍摄一个镜头。当举起相机对准他时,不料遭到彭老总的拒绝:“我彭德怀有什么好照的?不要突出我个人,你省下胶卷给志愿军战士照嘛!”张友林受到批评,委屈地走出会场。会议中间休息时,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走过来安慰他,接过相机说:“你别难过,我来帮你照。”彭老总见副司令员给…  相似文献   

4.
在《水浒传》、《金瓶梅词话》、《红楼梦》中都存在一种人称代词宾语置于重叠动词之间的动宾结构形式VOV,以《词话》为最多,这说明VOV式的兴盛期在《词话》的成书时期。VOV有两种变式:一是VOV儿式。因为动词重叠后儿化形式不能带宾语,所以“儿”只能附着在VOV后,且表示轻松悠闲的意味。二是VO—V式。其中的“一”和后一个V是“同义”,起着舒缓语气的作用。《词话》中也有VVO式,而在《水浒传》中却没有,在《红楼梦》中则较多。这表明16世纪中叶是北方话人称代词宾语语序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5.
《竞争中的强者〈三国演义〉人物竞争论》(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是中文系王志武副教授近年《三国演义》研究的结晶。该书有三大特点: 一、立意新颖,见解独到。作者把《三国演义》看成是一部描写汉末三国时期诸多人物和利益集团相互竞争的历史画卷,认为歌颂竞争中的强者,是它的实质内容。这就准确地把握了原作的思想主题。而描写竞争和歌颂竞争中的强者,尤其是描写和歌颂曹、孙、刘及其利益集团,在“天下归一”的历史趋势下,为实现全国统一而进行的竞争以及如何成为竞争中的强者,则是小说的主线和重点。这一见解是独到的、有说服力的,这也是近年《三国演义》研究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为人民服务,是一个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解决的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经历了民主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前的时期和改革开放后时期的理论探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探索怎样代表人民的利益,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代表”在为人民服务上的理论创新,是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代表人民的利益,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以及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指出了一条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包阳炀 《阅读》2023,(ZA):24-29
<正>作家名片巴金(1904—2005),本名李尧棠,中国现代作家。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被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1923年,巴金离开家乡成都,到上海求学。自那以后,他一生常在路上,并写下四本“旅行的书”,分别是《海行杂记》《旅途随笔》《旅途通讯》《旅途杂记》。从这四本书中可以看到,巴金从上海坐游船前往法国,而后又在南方(香港、广东、福建等地)旅行会友;在抗日战争时期他辗转全国各地,从事抗日文化宣传,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音乐美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围绕音乐的社会功能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争论,即“百家争鸣”,促成了先秦音乐美学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空前绝后的繁荣。这一时期出身于手工业阶层的墨子提出了他的“非乐”的音乐思想。本文从分析《墨子·非乐篇》入手,从三个方面探讨墨子的“非乐”观,并且肯定了墨子的“非乐”是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非乐”,有其一定的正义性,但同时也指出其“非乐”观点的功利性,有一定的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云物”一词传承着中华上千年的文明礼俗。它的产生与上古社会君臣们在四时八节到来之时必筑高台“观云物”而预知人事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全唐诗》中的“云物”反映了这一社会礼俗流传到唐代的情况。“云物”在《全唐诗》中使用达46次,有三个义项。不能简单地把《全唐诗》中的“云物”一词解释为“景物”。  相似文献   

10.
1.1986年7月18日《文汇报》发表了朱大可的文章《谢晋电影中的缺陷》.以此文为发端,继而李劼等人带着超前意识开始了对所谓“谢晋模式”的巨大的冲击.他们以批判的锐气喊出了:谢晋的时代已经过时.随后《语文导报》、《文论报》、《电影新作》等报刊杂志展开了争鸣和讨论.在这股咄咄逼人的气势下,“上影集团”不甘示弱,组织了“文艺大众化问题”的专题讨论.更令人惊讶的是一向以务实著称并首开新时期电影走向世界先河的著各导演吴贻弓终于把憋了一肚子的火.在上影故事片创作人员会议上发泄了出来.写了《要做一个真诚的,热爱人民的电影艺术家》(《电影新作》1987.6)一文,强烈地批评了“超前意识”是“摆出一副教师爷的架势,时代和人民都不会买他的帐”的慷慨陈词.并对谢晋的创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如果将来历史证明我是笨蛋、低能儿.我心悦诚服地接受历史的审判”.2.毋庸置疑.谢晋曾是影坛上拥有观众最多的导演,他“以影片主人公为中心机智而巧妙地向四周振荡,激励出片中席间人们无数热泪.”(《文汇报》1987.8)可以说他拥有十亿观众.早在1985年全国十九城市“电影民意测验”与“电影专家咨询”的比较中已证明了这一事实,来自北京、上海、广洲、武汉、哈尔滨、成都等十大城市一千七百多名各类观  相似文献   

11.
爱情是生命最有意义的主题,也是文学最为普遍的主题。当我读到帕斯的《双重火焰:爱与欲》(蒋显璟、真漫亚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不禁被清晰透彻的剖析所吸引,感受到这是一部精彩的“西方文学的爱情主题学”。 《双重火焰:爱与欲》是帕斯于 1993年出版的一本散文论著,他用优美流畅的、诗歌般的语言论述了他一生对爱情的哲学化诗学思考,用各个时期的文学为例清晰地勾画出爱情观念在西方的产生和演化过程,这实际上描述了西方文学爱情主题的发生发展史。他认为文学与爱情具有天然的联系,他说:“色欲是肉体之诗,…  相似文献   

12.
刘光明 《池州学院学报》2010,24(1):60-62,84
《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代表北方语言特色的重要文献。在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从结构形式、结构成分、语义关系等方面对《水经注》的“是”字判断句进行考察和分析,一方面它继承了上古汉语“是”字判断句的语法特征,另一方面它体现了南北朝时期“是”字判断句的鲜明特色,反映了它在南北朝时期的基本面貌及其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13.
在春风得意、奋发蓬勃的盛唐诗坛上,有一位诗人颇负盛名,曾赢得“诗家天子”的美称,他就是“七绝圣手”——王昌龄。七言绝句最早源于民歌,魏晋时期的《行者歌》、《豫州歌》都是句句用韵的七言小诗。宋汤惠休的《秋思引》是最早的文人七言小诗。到梁陈北朝时期,作者...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宏观理论指导下,关于劳务产品商品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体育是否归属第三产业、体育劳务产品的商品性等问题的讨论正方兴未艾。讨论中已逐步明确用于交换的劳务产品,具有商品的属性,应恢复商品的本来面目。而体育部门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层次(见国家统计局关于设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经济日报》1985年4月29日),提供的用于交换的劳务产品也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为了更好地组织体育劳务商品的生产与交换,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劳务商品消费的需要,有必要从这一理沦基础出发,研究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时期,公仆与人民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体系中的主要矛盾.加强公仆与人民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革命导师提出正确处理这一主要矛盾的基本原则."三个代表"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明确而科学地找到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措施和方针.  相似文献   

16.
在音乐的古典主义时期,除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尚有多位人物在宗教音乐上颇有建树。海顿的《创世纪》,是古典主义时期宗教音乐的典范之作,同样是在这部旷世之作中,宗教的因素与世俗的情结相互交融,“常”的因素与“变”的因素相互交织,且表现出一种颇为独特的对话形式。  相似文献   

17.
张载哲学的本体理论有一个建构和发展的过程 ,只有对这一具体历程加以考察 ,才能真实地把握其理论的特质。张载哲学思想的演进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 ,分别以《横渠易说》和《正蒙》为代表。其本体理论始于“太虚即气”论的初步探索 ,经历了“太极—太虚 (气 )”论和“太和—太虚 (气 )”论的建构发展阶段 ,形成较为成熟的本体宇宙论形态 ,确立了儒家人文主义天道观。  相似文献   

18.
校点本《隋书·琉球传》有一处标点有误:“多斗镂树,似桔而叶密,条纤如发,然下垂。”以“发”字断开,“然下垂”,与上句文意不连。“然”为转折连词。发之下垂,何用转折? 查《隋书》这段文字,移植于《北史》、《通典》、《寰宇记》等书,这句话都做了小小的改动。《北史》换“然”字为“之”字,校点本这句话中间不断开,成为“条纤如发之下垂”使文气贯通。而《通典》和《寰宇记》的处理办法,均是在“然”字前加一“纷”字,成为“条纤如发纷然下垂”,也使文字顺畅了。  相似文献   

19.
《水浒》运用民间语言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也许只仅次于《红楼梦》。由于对民间语言的精确而广泛的运用,形成了这部巨著独特的语言风格,也加深了人物的典型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文学语言最主要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语言。古今中外的杰出作家,总是努力向民间学习语言的。高尔基在《我怎样学习写作》一文中说:“语言是由人民创造出来的。我们把语言分成为文学的语言和人民的语言:这只是说语言中有‘未经加工’的语言,和由巨匠们加工改造过的语言。”《永浒》所运用的民间语言,如谚语、成语、歇后语、方言土语以及民间行话等等,它们中有些本来就是历经群众千锤百炼、广为流传,具有精譬形象特点的,如某些谚语、成语,这是可以直接“引入”作品中去的;有些则只是作为文学语言的“毛胚”,尚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构造艺术形象的精金粹玉。但是,民间语言不论是否可以直接“引入”作品中去,对作家来说,都有一个进一步锤炼与选择的问题,都同样要凝注艺术的功力。下面,我们就《水浒》对民间语言的运用,略述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孔颜之乐”源于《论语》。宋明时期,诸多理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在佛道思想的影响下,宋明理学家对“孔颜之乐”的探讨都是在各自的理论体系中对“终极乐地”的追寻,并没有从实质上讨论《论语》中的“孔颜之乐,所乐何事”。《论语》的原文和诸多注解,均将“孔颜之乐”理解为“贫而乐道”之乐。“孔颜之乐”是在以道为核心的生活中自然呈现的生活状态。“孔颜之乐”源于个体对道德的追求而产生的内在自足,从而实现了对外在世界的超越。孔颜所乐之事贯穿于有关“道”的生活的始终,主要体现在学道之乐、行道之乐及与道相合之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