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唐山地区岩溶塌陷利用注浆法进行地质灾害治理的设计、施工及效果检测方法,对同类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岩溶地质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比较普遍,岩溶地区修建隧道,地质灾害是主要的施工难题。本文探究TSP超前地质预报等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为了城市的相互发展和经济融通,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建设各个城市之间的联系,但由于我国地形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给工程带来了相当多的不利因素,对此隧道施工在所难免。然而,溶洞却给隧道施工带来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因此,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溶洞、塌方处理方案对隧道顺利穿越岩溶地段非常重要。本文就隧道施工溶洞、塌方处理情况,介绍了相关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岩溶发育地段施工冲孔灌注桩,对于溶洞高度较大,且溶洞为半填充或无填充型(填充物多为可塑或硬塑粘性土及少量灰岩碎块),溶洞顶板面为饱和粉细砂层,采用钢护筒固孔施工,有效避免由岩溶导致的地表塌陷和粉细砂层流失导致的孔内塌方,对顺利成桩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加强超前地质预报的基础上,通过注浆来改良软弱破碎岩体、封堵地下水及侵蚀性离子,是当前长大隧道施工中解决溶洞及地下水、断层等不良地质最被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提出了岩溶隧道注浆加固设计基本原则及分类,分析了不同注浆方案的特点及运用范围,探讨了岩溶隧道注浆施工技术,以避免或减少施工中地质灾害发生,保证完工后隧道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6.
塌方是山岭隧道建设过程中出现概率最高的工程地质灾害,其发生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为了定量反映各因素对塌方的影响,首先通过统计分析,得到塌方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引入层次分析法,建立塌方影响因素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层次判别矩阵,对塌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权重计算。研究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所构建的模型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其分析结果可信。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围岩自身属性(包括岩石强度和岩体结构类型)和地下水对塌方的影响最大,它们的权重之和为0.6565,占总权重的65.65%。施工中应注意采用适当的工程措施提高围岩的强度,并注意加强对地下水的处理,预防塌方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西部贵州、云南、广西和四川等岩溶(卡斯特)分布区,特殊的地震地质背景,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严重。本文介绍了岩溶山区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特点,并分析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山区隧道修建过程中,岩溶是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当前有关于岩溶隧道工程的论文,主要针对具体工程实例进行具体分体,所得结果的普适性有所限制。本文以千岛湖引水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Abaqus模拟隧道周围不同位置存在隐伏溶洞时的状况,得出了隐伏溶洞对隧道位移、应力以及塑性区范围的影响,为岩溶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拱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陈展为  吴绍强 《大众科技》2008,(11):104-106
环江县地处云贵高原与广西盆地过渡的大斜坡地带,岩崩地质灾害已成为岩溶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文章总结了环江县岩崩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对影响岩崩地质灾害产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岩崩地质灾害的防治应以防为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是减少灾害产生的关键,对环江县乃至整个广西西北部岩溶区岩崩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隧洞塌方处理是隧洞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的一项施工技术。结合橙子沟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塌方的实际情况,重点阐述了施工程序、施工过程中底部脱空工字钢、塌方段洞轴上下游侧、塌方区顶部的塌方处理施工方法,实现了工程安全施工、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施工工期,可供大型隧洞塌方处理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11.
雷明堂,1964年生,广西贺县人,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岩溶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研究室主任、中国地质调查局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塌陷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1986年、1989年和1995年先后在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地质学院)获得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年起一直供职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从事岩溶工程地质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工作。1996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9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2002年入选国家国土资源系统“百人计划”,2006年、2007年先后获国家国土资源系统“优秀科技人才”和地质灾害防治先进个人称号。  相似文献   

12.
喻成云 《科技风》2013,(4):141-142
岩溶隧道施工经常遇到突水突泥,岩溶隧道涌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隧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涌水量预测的难度极大,提前预测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涌突水量,进一步评价隧道涌水对工程与环境的影响,给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于是本文从工程上应用较多的理论计算公式入手。结合马桑哨隧道实际工况分段对隧道涌水量进行预测,以求降低误差提高涌水量预测准确度。隧道施工涌突水防治做出建议和参考,提高隧道施工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洪宝鉴 《科协论坛》2007,(7):448-449
本文从地质、设计、施工、管理方面分析了隧道塌方的成因,并总结了预防隧道塌方和治理塌方的措施,对隧道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主要针对涟源市伏口镇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应急治理方案展开系统研究。立足于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所遵循的治理原则,参考当地岩溶塌陷所表现出的规模特征,以及地质灾害治理工作量的具体情况,设计了清除填堵法、跨越法和强夯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我国可溶岩分布面积达365万km2,占国土面积1/3以上,是世界上岩溶塌陷发育最广泛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岩溶塌陷拥有相当广的分布范围,遍及二十二个省区,在以桂、黔、湘为代表的一些南方省区有着更高的发育,由相关资料可知,以冀、鲁、辽为代表的一些北方省份也爆发过比较严  相似文献   

15.
塌方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处理方案视工程地质条件、塌方原因、施工方法、环境要求等情况而定,选用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治理。通过对永安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影响隧道施工的地质因素及塌方产生的原因分析,针对永安隧道的特点,浅述了隧道塌方处理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出现隧洞塌方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其塌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土质的松动,施工设计的问题等。本文从经常出现塌方的原因入手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处理意见,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贵州是中国西南岩溶区的中心,岩溶发育,岩溶环境脆弱性明显。由于岩溶地质环境的脆弱性以及不当的人为工程活动,导致了诸多岩溶环境问题,如岩溶水环境污染、土壤流失、岩溶地质灾害等,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贵州通过多年来对岩溶环境脆弱性及其不良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起到示范作用,但还应针对岩溶环境脆弱性及其问题采用多学科交叉、多技术集成的综合防治措施,方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隧道塌方管棚法处理的施工技术。根据开挖断面的实际地质情况,对本隧道塌方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同类工程施工经验对隧道塌方段采用大管棚法,结合掌子面深孔注浆,从而使隧道掘进方向的掌子面、拱顶、边墙全方位区域的围岩达到固结作用,确保隧道开挖施工顺利进行。施工结果表明,该技术对处理隧道塌方有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地质不良的地段修筑隧道,常会遇到洞顶围岩下榻、侧壁滑动等现象,甚至会发生冒顶等严重事故,这些现象在施工中称为塌方。塌方威胁人身安全、使施工延误工期、围岩更不稳定。故在施工中应预防其发生,发生塌方后需及时准确处理,减少塌方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对省道104线大青山Ⅰ号隧道的地质情况进行了说明,并分析了隧道发生塌方的原因,提出了隧道预防塌方施工措施和隧道塌方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