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私的巨人     
《英语辅导》2016,(7):10-12
《自私的巨人》是《王尔德童话集》中最短的一篇,但却是最富有优美诗情的一篇。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巨人的花园里鸟语花香,景色美丽。但那个巨人却很自私,不准孩子们进花园去玩。结果,春天也不来了,花园里永远是冬天。巨人后来终于醒悟过来,打开大门,欢迎孩子们进来。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  相似文献   

2.
《巨人的花园》的作者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他一生都在追求真正的极美的情感。他一生写过9篇童话,篇篇都是经典,他的童话作品可以与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相媲美。语文教材中的《巨人的花园》是根据王尔德的童话《自私的巨人》改编的,对比原著,我发现教材对原著改动很大。一、人物社交背景的删除原著中,巨人到妖怪朋友科尼西家中串门7年,把要讲的话都讲没了才回来,教材把这一背景被删除。  相似文献   

3.
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011年版课标的这一提法颇有新意,与"教科书编者"对话的视角,尤其值得教师关注。领会编者意图,从教材整体结构和前后联系上把握课文在教材乃至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教师正确把握教学核心,合理选择教学策略。现结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的备课,谈谈自己的浅见。《巨人的花园》改编自王尔德的童话《自私的巨人》。因原作是被誉为"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童话王子"的王尔德的经典童话,人教社  相似文献   

4.
金艳 《小学语文》2014,(7):95-97
【教材解读】 本文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自私的巨人》是王尔德童话中篇幅最短的一篇,也是语言优美、极富诗意的一篇。文章叙述了巨人有一座美丽的花园,但他自私得不愿与人分享。他赶走了孩子,在花园里筑起一道高高的围墙,还在墙上贴了一张告示,禁止别人到他的花园里来。从此花园里没有了孩子的欢笑,树木不结果子了,小鸟不再歌唱了,只剩下狂暴的霜雪和呼啸的北风。直到一个男孩的出现才让巨人明白,分享不但能使别人快乐,也会让自己更快乐。  相似文献   

5.
一、思路集中点《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变”为线索,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展开情节、揭示道理。有花园的变化,由优美迷人变得寒冷萧条再变得鸟鸣花放;有巨人的变化,由开始的自私冷漠变得宽容善良,懂得分享;还有巨人心情的变化,由开始见到孩子们的生气到缩在屋子里的苦恼,再到看到孩子哭泣时的心软后悔,最后到和孩子一起玩耍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童话城堡     
王尔德(1854~1900)英国著名的剧作家、散文家和诗人,同时也创作了一批广为流传的童话作品。以《快乐王子》《夜莺和玫瑰》《自私的巨人》等为代  相似文献   

7.
王尔德的童话堪称经典,这些童话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阅读,曾打动了无数的人。在他的作品中,童话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他一共出版过两本童话集,一本是在1888年出版的《快乐王子》(包括《快乐王子》、《夜莺和蔷薇》、《自私的巨人》、《忠实的朋友》、《了不起的火箭》),另一本是在1891年出版的《石榴之家》(包括《少年国王》、《西班牙公主的生日》、《打鱼人和他的灵魂》和《星孩》),但就是这九篇童话,作为王尔德最出色作品的一部分,使王尔德享有世界声誉。  相似文献   

8.
【教材解读】本文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叙述了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于是,筑起了高墙,两次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花园一片荒凉,只有冬天永驻。后来,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快乐的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是《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教材解读。  相似文献   

10.
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但存在于语言中,同时还存在于思想和行为中。童话中也有大量的隐喻。本文试以王尔德的《自私的巨人》为例,来分析隐喻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兰 《小学语文》2012,(7):102-103
《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据干尔德的童话代表作《自私的巨人》改编而成。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出生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是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艺术家,是影响英国一个时代的人物。  相似文献   

12.
吕芸 《山东教育》2007,(10):29-29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篇童话。本次学习与以住相比有了更高的要求:品味童话的语言,感悟童话的特点,领略童话的魅力。结合本文特点,我们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设计不同层次的想象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王统双 《成才之路》2014,(13):76-76
正案例背景:《巨人的花园》是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七册的课文。它根据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故事《自私的巨人》改编而来。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童话特点,我在教学中紧扣"想象"两字,抓住"巨人砌墙前后花园景色"这一对比展开教学,从朗读入手,自读自悟,自说自写,让孩子从"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这一直观认识领悟到"快乐要分享"这一主题。案例描述如下:【片断一】了解童话,感知神奇师:我们读过那么多童话故事,你觉得童话故事有什么主要特点?生:童话故事里发生的事情都特别夸张神奇,想象力很丰富。生:童话往往会采用拟人手法,动物植物都会说话都有感情。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英国优秀作家王尔德一生创造了大量作品,他被公认为是一位独树一帜的童话作家,他的童话措辞优雅,风格独特。本文以《巨人的花园》为例,从意象和情节两方面探讨其与以安徒生童话为代表的传统童话的差异,展现这篇童话的宗教特点和唯美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5.
【教材解读】本单元是"中外童话"专题,选取的课文有《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这些童话故事来自不同国度,风格也不尽相同。《巨人的花园》描写了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筑起围墙,从此花园里没有了欢声笑语,花园里也不再有鸟语花香,最后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终于明白春天为什么不  相似文献   

16.
马士钧 《辽宁教育》2010,(11):55-58
导语:什么是爱? 师:老师有个发现,无论电影、电视剧,还是小说、童话,以及其他艺术作品,大都在表现同样的内容。你们知道这个内容是什么吗?(生思考)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我们学习过王尔德的童话《巨人的花园》,也学习过列宁的故事《灰雀》,这两篇文章虽然体裁不同,故事不同,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童话教学,小学语文老师都不陌生,甚至觉得没有教学难度。但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关于童话教学的研修中,笔者发现我们在寓言教学的路上走得太远,以至于迷失了童话教学的方向。在此次研修中,我们选择了三篇经典童话,分别是二年级的《大象的耳朵》,三年级的《丑小鸭》和四年级的《巨人的花园》。这三篇童话的共同点是于变化之中展开奇妙的想象:大象的耳朵在小动物们的质疑中变化,丑小鸭在历经磨难中变化,巨人的花园在巨人对待孩子们的态度中变化。于是,我们以“千变万化的童话”为主题,开展了跨年级的大单元分组备课、上课、观课、研课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8.
[整体感知] 《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巨人在花园周围筑起围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花园不再有鸟语花香.后来,在小男孩儿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拆除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很幸福.  相似文献   

19.
和一位教语文的同行聊天,她说刚教了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你说现在的学生呀,他们的想像力都哪里去了?好好的一篇童话故事,他们读出了什么?学生说“: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事?是课文写得不真实。”唉,真是大煞风景!这话我相信。教学多年,深深感到:相比原来,现在的孩子多了几分现实几分老练,少了几分温情几分浪漫。他们越来越欣赏不到童话中的美,领略不到童话中的情了。随之而来的是,孩子们心底的那片柔软渐渐变得坚硬起来。可是,孩子本不该是这样的啊。记得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近说“:孩子们的思想感情,最突出的一点是幻想,幻想贯穿着整个童年…  相似文献   

20.
魏存智 《辅导员》2012,(15):21-22
《巨人的花园》是鲁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孩子们很喜欢在巨人的花园里玩,而巨人却不让他们进来,并在花园周围砌起了石墙。春天到了,别的地方都有鲜花,有温暖,而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第二天,当孩子们偷偷溜进花园时,巨人惊奇地发现,春天走进了他的花园。可是,当巨人赶走了孩子们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有一个孩子没有走,他在桃树下一伸手,桃树又长出了嫩芽,开出了鲜花。巨人终于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