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兰月新  何永红  王慧  郑楠 《现代情报》2014,34(10):15-19
网络谣言的传播,严重损害公民权益,影响社会秩序,破坏政府公信力,治理网络谣言已成为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事件衍生”型和“无中生有”型两种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式,研究制定政府应对网络谣言的防谣策略和辟谣策略,为政府应对网络谣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目前关于网络谣言辟谣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整合国内外独立研究样本,挖掘对辟谣效果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能够为网络平台开展有效辟谣行动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基于传播说服理论建立理论框架,通过系统性的文献筛选获得38篇标靶文献,获取90个效应量29 718个样本量和16个变量,进行元分析。[研究结论]结果表明,12个变量对网络谣言辟谣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辟谣信息发布者身份的影响强度最高,是否原创的影响强度最低;研究时间、谣言类型、受访者类型具有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异质性;国内外样本对比研究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网络谣言辟谣效果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已成为当前用户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突发公共事件期间由于网民对事件的高关注度及社交网络平台信息交互过程的独特性,社交网络谣言的快速传播对社会稳定和安全造成了一定的风险。评价社交网络谣言辟谣效果对于网络安全治理极为重要。[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视角,从信息人、信息、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4个维度构建社交网络谣言辟谣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计算,并采用优劣解距离法结合3个辟谣话题展开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实证研究证明了所构建评价指标的有效性,评价指标可为辟谣平台更好地提升辟谣效果提供一定的指导,协助舆情监管部门进一步净化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4.
微博谣言的演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谣言已成为微博客乃至网络空间中的重要现象和问题。在汇集微博谣言案例的基础上,首先依据生命周期的分析方法,将微博谣言演化分为造谣、传谣、极化和辟谣等阶段;然后依据层次分析法,指出微博谣言的造谣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断章取义、添油加醋、关联名人和冒名顶替等方式,传谣存在裂变、合力和漏斗等形式,在谣言极化过程中具有拼图效应、雪崩效应等,在微博谣言的消解阶段,则主要有自然消散、人为辟谣等路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用户接触辟谣信息,并不能等同于用户接受辟谣信息。研究疫情防控背景下影响用户接受政府辟谣信息意愿的主要因素和相关路径,有助于政府精准治理网络谣言。【方法/过程】调查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网络用户接受政府辟谣信息的相关心理与行为,以脆弱性理论为基础构建理论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影响因素与组态路径分析。【结果/结论】政府辟谣信息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组态可分为三类:社会支持型、社会支持—谣言鉴别能力型、谣言鉴别能力型。动态压力、信息焦虑、社会支持和谣言鉴别能力是影响政府辟谣信息接受意愿的核心因素。【创新/局限】组态分析更加深刻地揭示影响政府辟谣信息接受意愿的不同核心因素的联合影响机制和实现路径。后续研究可比较分析疫情不同时期影响用户辟谣信息接受意愿路径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谣言传播时有发生。它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大顽疾,成为摆在公众和政府面前的难题。转型期的社会矛盾与失范、社会心理的失衡与断层,是谣言滋生和传播的土壤。鉴于谣言传播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政府管理部门应采取多种手段,包括建立和完善辟谣应急机制、建立和完善民间信仰引导机制、不断完善对谣言传播行为的依法查实和惩处机制等,将谣言传播对公众心理和整个社会系统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网络谣言呈现出的独有特征,构建了网络谣言影响力因素的评价体系,选取抢盐事件进行实证研究,并从微观角度提出网络谣言的应对策略,为政府实现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谣言的监控预警和防范治理提供有效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昊青 《现代情报》2018,38(10):43-50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网络谣言传播中的政治安全风险特征、演化机理以及生态治理对策等问题,以期为网络政治安全风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丰富完善网络谣言治理理论。[方法/过程]基于舆情生态和风险治理理论,通过分析网络谣言传播中的政治安全风险特征和演化机理,建立网络谣言生态治理模型,进而提出面向政治安全的网络谣言生态治理的主要对策。[结果/结论]面向政治安全的网络谣言生态治理,可从整体治理、主体联动、风险防控、环境优化等维度,通过建立网络谣言生态治理体系、提高信息主体网络政治素养、构建全过程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健全网络空间安全法制体系等途径进行综合施策和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9.
网络传播中的"谣言"现象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巢乃鹏  黄娴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7(6):586-589,575
谣言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通常是利用蔓延或扩散的作用,暗地在人际的互动间快速传递。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匿名性与易于向公众传播的特性更是助长了谣言的传播与影响能力。本文从谣言传播的基础出发,将有关谣言研究的大量论著和网络传播的研究成果整合起来,运用信息管理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方法,针对网络谣言的特性、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进行探讨,并进而总结了网络谣言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赖胜强  唐雪梅 《现代情报》2017,37(12):30-34
随着社会媒体的发展,网络谣言大有泛滥之势。谣言不仅对个人和组织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同时扰乱公众心态影响社会稳定,治理网络谣言迫在眉睫。网络谣言犹如网络环境健康机体上的病毒,借鉴人体对病毒入侵的免疫机制,论文构建了多层级、多关口、多系统的网络谣言防御和治理体系,并探讨网络谣言免疫系统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提前进行网络谣言监控和预警是立体化防控网络谣言、增强社会稳定、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移动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发生后极易在网络上引起热点舆情、网络危机信息的传播同时为网络谣言的扩散提供良好的土壤,无形中增大了政府部门应对谣言的挑战。[方法/过程] 本文采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构建网络谣言危机预警模型,拟实现对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的监控、预警仿真及风险的量化评估。实证分析案例选取天津"8·12"爆炸事故与"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通过计算机对这两起突发事件衍生的网络谣言建立预警模型,并对模拟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在突发事件网络谣言危机预警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与仅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预警的准确性更好。  相似文献   

12.
网络衍生舆情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网络舆情信息和主体异化问题。根据信息异化理论,通过分析网络舆情演化的萌芽期、扩散期与消退期3个阶段,归纳了网络衍生舆情的一般特征和演化规律,指出网络谣言是信息异化作用下一种典型的综合网络舆情,并以网络谣言治理为例,深入剖析了网络谣言的基本要素与演化机理,进而,提出了治理网络谣言的"主体——社会——技术"的"三维一体"策略,以期为我国综合网络舆情治理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昊青  洪礼博 《现代情报》2019,39(5):156-165
[目的/意义]研究面向政治安全的网络谣言风险建模与防范策略,为网络谣言风险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方法/过程]采用等级全息建模方法,构建网络谣言的政治安全风险情景,通过识别风险因素,进行风险量化与评级,得出高风险因素,并建立网络谣言政治安全风险防控模型。[结论/结果]依据舆情生态理论和风险分析结果,针对高风险和潜在风险因素,从主体、过程、环境等3个维度提出网络谣言政治安全风险防范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杨洋洋  谢雪梅 《情报科学》2021,39(9):170-177
【目的/意义】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网络谣言风险测度体系,以期为网络谣言的识别和控制提供参考,建 设健康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方法/过程】以网络谣言风险测度为切入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基于事件性质、事件热 度、事件传播、事件趋势四个维度构建网络谣言风险测度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40例谣言事件的风险等 级进行评价,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类别的网络谣言治理路径。【结论/结果】研究表明高事件性 质是食品类、儿童类、信息安全类网络谣言高风险发生的核心条件,高事件趋势是食品类和中美贸易战类网络谣言 高风险发生的核心条件,并针对每一个影响因素给出具体的建议。【创新/局限】为网络谣言风险测度提供了新的研 究方法,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了网络谣言风险测度研究体系,为政府网络谣言的管理和应对提供建议,具有一定的 实践价值。后续研究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网络谣言风险测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兰月新 《情报科学》2012,(9):1334-1338
突发事件发生以后由于信息的匮乏,人们对信息的渴求也异于平常,谣言更容易被人们相信并传播。本文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利用MATALB数值仿真,分析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的传播机理、探讨控制谣言传播的因素、寻找控制谣言传播的对策,为政府的网络谣言控制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揭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高热度和低热度网络谣言传播组态路径,为政府和民众应对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制定有效的谣言消解措施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COVID-19疫情下13起发展成熟的 谣言作为研究案例,提取了事件属性、渠道特征、用户情绪、辟谣时效4个前因变量和谣言传播热度这一结果变量, 并利用fsQCA进行分析。【结果/结论】通过fsQCA3.0软件共生成CO1高热度快速增降型和CO2高热度权威持续型 2条高热度谣言组态。同时生成CO3低热度长期持续型和CO4低热度快速“自辟谣”型两条低热度谣言组态。【创 新/局限】本文针对COVID-19疫情下的谣言进行高低热度组态分类,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 性。但当前研究纳入的谣言数量和变量数量较少,可能存在其他未能覆盖的重要组态,未来可结合成熟的COV? ID-19疫情下的谣言体系纳入更多谣言案例进行总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洪巍  王虎 《现代情报》2017,37(6):36-42
本文在传统的SIR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真实信息传播者,构建了SIRT谣言传播模型,运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仿真。模型考虑了网民对信息的辨识能力、风险认知水平、媒体发布信息透明度、媒体公信力、记忆效应等因素对谣言传播过程的影响,从网民、信息本身和外部作用力3个方面定量的分析谣言传播规律,谣言模型传播演化仿真的结果表明,网民的辨识能力、风险认知水平、媒体发布信息透明度以及媒体公信力等因素都会对谣言传播演化过程产生影响,并提出了谣言应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社会燃烧理论视角下对影响网络谣言产生指标进行体系构建,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排列并确立决定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并借助帕累托分类法将指标按影响权重进行分类划归,结合不同时期谣言演化特性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为政府应对网络谣言过程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