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阮籍为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杰,历代对阮籍及其诗歌评价颇多,众说纷纭。阮籍生活的时代有其独特性,他的处世思想及政治态度的形成与时代相关,他以极端的行为方式来表现对黑暗社会的极度不满,表现在诗歌内容中,则是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思考,即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于阮籍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世说新语》的描述,分析《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中的阮籍形象,将有助于全面认识阮籍其人极其性格的矛盾性,让人们窥见了阮籍既狂放又痛苦的时代形象,也从中显示了既声闻于当世又垂范于后代的魏晋风流。  相似文献   

3.
以阮籍思想主流发展变化为主线,将其一生分为崇儒、儒道矛盾、尊道等三个阶段,以期较客观地解释阮籍前后期政治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巨大反差,并借以管窥整个魏晋特殊时代。  相似文献   

4.
<正>说起魏晋时期,首先想到的必是竹林七贤。阮籍的潇洒,刘伶的逍遥,嵇康的从容,都为魏晋时代蒙上了一层神秘而耀眼的面纱,也将女子的风采掩盖在厚重的历史之下。但循着过往的碎片一点点找寻女子的痕迹,会发现,魏晋的女性同样光彩照人,不仅有颜有趣,更有才华和勇气。魏晋女性自信美丽,大胆尝试,美出新高度。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魏晋女子的美在于不落俗套,敢于另辟蹊径。相传魏文帝的妻子甄氏曾在宫中看到一条绿蛇,由此突发奇想,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期是一个人性萌动、旧的思想体系尚未完全打破而新的思想体系又未完全建立的时期,人在思想归属上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茫然感。作为这一时期文人的代表,阮籍也同样难逃此藩篱。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扭曲的时代才塑造了阮籍全新的人格。以阮籍为代表的魏晋文人用一种新的视角来追求美,来完善自我。而这种新的审美标准,使文人的思想囿于另一禁锢之下,他们对美的感受与理解,又束缚了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期是玄学兴盛的时期,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玄学思想在这个时候达到鼎盛,它影响了整个时代以及后世的精神、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从魏晋易代的历史背景和玄学思潮的演进中,全面考察阮籍的美学思想。认为:“和”与“逍遥”是阮籍美学思想的内核,阮籍引老入儒,以自然之道作为乐之和谐的终极依据,将乐的审美价值归结于实现个体心灵的和谐,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阮籍以庄学逍遥游放的自由精神铸就其具魏晋风度的人格理想与人格范型,扬弃沦为末流的儒家名教,由道德他律走向道德自律、从“和”到“逍遥”,反映了阮籍美学思想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王迎春 《池州师专学报》2004,18(4):63-65,113
中古魏晋时代政治动荡,具有典型的乱世特征,因而士子隐逸成风,遂形成了这一时代重要时代特征之一的隐逸文化。在这些隐士中。阮籍与陶渊明是其中最有成就而且具有相似之处的两位诗人。陶渊明的创作与精神风貌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阮籍的思想理念。本文试通过分析中古时代隐逸文化特征及阮籍、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形态及作品创作来阐释二人共同的隐逸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阮籍和陶渊明的嗜酒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籍和陶渊明是魏晋时期著名的诗人,身处乱世,酒成了他们韬晦免祸的手段、寄托情感的方式。透视他们的嗜酒情结,更能使人理解他们的悲剧时代与人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阮籍悲情美学的产生是由当时天下多变的政治原因以及以悲为美的审美文化背景所决定的.阮籍所处的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乱世,现实充满着苦难.其中知识分子阶层的痛苦较其他阶层的人似乎更为沉重.同时也受到了自周秦时期以来的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的影响,带有鲜明的时代审美印记.  相似文献   

11.
阮籍是魏晋时期的代表性文人。魏晋之后,文人对自我的关怀与社会责任感之间的冲突在他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从致力入仕到佯狂避世,阮籍内心充满了人性的冲突,在阮籍所有作品中,咏怀诗是他的典型力作,也是后人借以研究他的重要作品。"湛湛长江水"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从中可以对阮籍的心理探究一二。  相似文献   

12.
阮籍崇儒、宗玄的人格岐隔,是魏晋易代之际的特殊政治和时代思潮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思想矛盾和人生态度的选择,直接影响了阮氏的诗歌创作,成就了《咏怀诗》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魏晋是一个玄学的时代,阮籍和陶渊明都接受了玄学的深刻影响,然而两人的玄学观又有明显差异,它折射到人生思想上,一个悲剧消极,一个怡然自乐。  相似文献   

14.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魏晋士人不仅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自我、自然和社会,也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妇女,对妇女的存在及其价值予以重新的认识和评价。体现在《世说新语》中,主要有三个方面:以阮籍为代表的“唯美”观;以阮咸、苟粲为代表的“唯情”观;对待寡妇问题上的同情和宽容态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魏晋士人在妇女问题上的进步观念,不仅强化了魏晋时代的“解放”气息,同时也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妇女觉醒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和与逍遥——论阮籍的美学思想及其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魏晋易代的历史背景和玄学思潮的演进中,全面考察阮籍的美学思想。认为:“和”与“逍遥”是阮籍美学思想的内核,阮籍引老入儒,以自然之道作为乐之和谐的终极依据,将乐的审美价值归结于实现个体心灵的和谐,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阮籍以庄学逍遥游放的自由精神铸就其具魏晋风度的人格理想与人格范型,扬弈论为末流的儒家名教,由道德他律走向道德自律。从“和”到“逍遥”,反映了沅籍美学思想的嬗变。  相似文献   

16.
阮籍的人生智慧与痛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名人阮籍因为生活在黑暗动荡的时代,其理想与现实不能协调的痛苦、内心压押的苦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矛盾行为,贯穿其一生;而他又能苟且于乱世,不像当代其他文人那样因锋芒毕露而招致统治者的残害或杀戮,这些又体现阮籍人生中有着一种大智慧.  相似文献   

17.
史学对阮籍文学创作的影响非常大。阮籍在曹魏晚期参与编纂官修史书《魏书》,而编写《魏书》也成为他创作《咏怀》诗的契机。就诗歌内容而言,亲历魏晋政权更迭的经历形成了阮籍盛衰无常的历史观,在创作时他将这种历史观注入诗歌中,使其《咏怀》诗充满了无常之感;由于史学素养深厚,阮籍常用史学家的时空观念来思考人生,从而使其诗歌充满了时空感;此外,阮籍还以诗论史,使其诗歌充满了浓厚的史鉴意识。就诗歌形式而言,由于文史兼通,他在创作时有时会模糊史学与文学的界限,将史书的体例引入诗歌中,从而形成叙、论结合的创作模式;在阮籍之前,汉魏文人多用“语典”,极少采用“事典”,由于精通史籍,他在诗歌中开始大规模运用“事典”。  相似文献   

18.
嵇康、阮籍作为魏晋时代的代表人物,他们把魏晋玄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名誉古今。然而,由于家世出身、个人性情、人生阅历的差异,也导致了二人人生态度、处世方式、人生结局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阮籍是魏晋时代"竹林七贤"之一,由于其家学渊源及其自小沾染,儒家思想可谓熔铸于其灵魂深处。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阮籍及其五言《咏怀诗》虽如刘勰所言"阮旨遥深",且粘连着不拘礼法的玄学风习,但在这外衣下仍是深刻的儒学追求。从孟子"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为主的儒学文论思想入手,可以真正拨开魏晋环境的阴霾和玄学风气的迷雾,理顺阮籍及其诗歌的儒家思想倾向,找到其人诗合一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阮籍在魏晋时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无论在文学上还是哲学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他那鲜明的魏晋风流品格和特立独行的品行,给人们留下了别样的风采.阮籍的美学思想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一般着眼于他的 《乐论》、《大人先生传》、《清思赋》等作品所反映的音乐美学思想,却鲜有人谈到他的生命美学.在此,根据阮籍"哭邻家女"这一本事,从生命美学的视角,以窥阮籍特有的生命美学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