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如此之重要,可以说,“所有的知识不是默会知识就是植根于默会知识”。所谓默会知识(又称缄默的知识、内隐的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广开渠道,帮助学生积淀默会知识,对他们提高语文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著名哲学家波兰尼认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人们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图表、数学公式等来表达的,即显性知识。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地表达的,很难用言语、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即默会知识。本文根据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结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对默会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些浅显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论默会知识理论对化学教学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乐善 《教育与职业》2006,(23):121-122
默会知识即“行动中的知识”,是一种可以意会却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等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默会知识的获取是认知主体借助于已有经验对刺激或环境信息印记自动在无意识水平进行复杂整合的过程。化学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默会知识,化学认知也表现出很强的默会特征。以默会知识理论审视化学教学,我们感到应强化学习方式的实践性、探索性和合作性,采取面向学生、面向客观、倡导探索研究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默会知识视域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默会知识的内涵解读 默会知识(tacitknowlege),又称缄默的知识或内隐的知识。顾名思义,默会知识是指不能明言的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这种知识即是所谓的“行动中的知识”(knowledge in action),或者“内在于行动中的知识”(action—inherent knowledge)。“对知识的表达而言,行动是和语言同样根本的表达方式。”(挪威哲学家格里门)  相似文献   

5.
默会知识是不能或难以用文字、言语或符号表达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关注默会知识,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默会知识的视角探讨高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默会知识看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默会知识的内涵与表征默会知识,亦作意会知识,也有人译为缄默知识、隐性知识。顾名思义,默会知识是指不能明言的知识。波兰尼指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这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前者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称为显形知识、明确知识,也称为名言知识,即能够明确地表述的知识,而后者则称为默会知识或非明言知识。波兰尼认为:“在默会知识能被默会地掌握的同时,显性知识则必须依靠既有的默会知识去默会地理解…  相似文献   

7.
徐红 《甘肃教育》2009,(2):60-61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默会知识的概念。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分为明确知识(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隐性知识)两类。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语言、文字和符号等去清晰表达的知识;默会知识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常使用却又难以或不能用语言、文字、符号清晰表达的知识,如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所拥有的知识。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传的。”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的智慧和技能当属典型的默会知识。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这完全符合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对默会知识的定义。初当班主任的时候,我熟记了各种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规章制度,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任务;虚心向身边的老班主任讨教,也掌握了一些管理  相似文献   

9.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认为,默会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领悟力、判断力,是一种领会、把握并重组经验,以期达到对它进行理智的控制的能力。但是,他又指出,不要把默会知识理解为神秘经验,默会知识只是难以用语言来充分地表达,而不是说对这类知识绝对地不能言说。  相似文献   

10.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认为,默会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领悟力、判断力,是一种领会、把握并重组经验,以期达到对它进行理智的控制的能力。但是,他又指出,不要把默会知识理解为神秘经验,默会知识只是难以用语言来充分地表达,而不是说对这类知识绝对地不能言说。  相似文献   

11.
默会知识理论视野下的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默会知识理论的涵义 默会知识的概念见于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兰尼在1958年出版的《个人知识》一书。他将人类通过认识活动获得的知识区分为“缄默”和“外显”两种形式。默会知识义称缄默知识、内隐知识,一般在行动中呈现,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无法通过语言文字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显性知识主要是关于事实和原理的知识,它可以用文本的形式进行传递。相对于显性知识,默会知识难以规范、难以捉摸,具有浓郁的个人色彩,  相似文献   

12.
默会知识是一种可以意会却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等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高校实践课程教学除了要注重原理的讲授,还要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注重默会知识的传授,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本文以物流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为例,得出一定实践教学经验,以期对其他实践课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默会知识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默会知识理论的基本内容默会知识的概念与理论最初是由匈牙利裔的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提出的,他是针对17世纪科学革命以来形成的“完全明确的知识理想”,即真正的知识应是明确的,客观的超然的非个体的概念提出来的。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说的。”这一观点与“凡是知道的就一定能言说,不能说出来的就不是真正的知道”正好相对。它肯定了默会知识相对于明确知识的独立性与合法性。什么是默会知识?在波兰尼看来,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明确知识,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  相似文献   

14.
默会知识是一种不能言传、不能系统表述的知识.对默会知识的忽视会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从而使知识难以转化为能力.语文教学尤重默会知识,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基于默会知识具有的特征,语文教学要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要重视语文言语实践活动,要提倡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和非功利性阅读,使教学内容和生活紧密相连,同时语文的评价要具有整体性.  相似文献   

15.
韦育军 《教学研究》2006,(2):173-176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认为,在用语言文字符号清楚表达并能编码的显性知识之外,还有一种知识只可意会难于言传,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清晰表达,这就是默会知识(又称为隐性知识或缄默知识).……  相似文献   

16.
关于职业院校默会知识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默会知识的占有和传播程度,是职业院校能否具有比较优势的关键。默会知识具有特定的内涵与特点。职业院校默会知识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基于个体技能表现的默会知识;基于组织惯例的默会知识;基于学校文化的默会知识。要促进职业院校默会知识的传播,必须建立有利于默会知识传播的组织结构,形成组织中各个相关成员之间交流默会知识的机制;重新审视学徒制的地位和作用,提倡和重视学徒制,同时引导个体反复自主训练;致力于营造一种有利于默会知识传播并体现企业文化精神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7.
关于职业院校默会知识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默会知识的占有和传播程度,是职业院校能否具有比较优势的关键。默会知识具有特定的内涵与特点。职业院校默会知识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基于个体技能表现的默会知识;基于组织惯例的默会知识;基于学校文化的默会知识。要促进职业院校默会知识的传播,必须建立有利于默会知识传播的组织结构,形成组织中各个相关成员之间交流默会知识的机制;重新审视学徒制的地位和作用,提倡和重视学徒制,同时引导个体反复自主训练;致力于营造一种有利于默会知识传播并体现企业文化精神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从个人默会知识视角看教师培训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在教师培训中,学会的理论不能支配其行为,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忽视了个人默会知识的存在。个人默会知识之于显性知识具有逻辑优先性,支配教师行为的是个人默会知识。在默会知识的视角下,为保证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教师培训的重点不应是显性知识的传递,而应是教师默会知识的更新,教师培训的培训观念和培训方式应进行改变。  相似文献   

19.
默会知识理论是上世纪60、7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一种知识论。本文基于波兰尼默会知识论的框架,从默会知识的优先性、语言输入—输出的默会性以及默会知识的基本结构三个方面,揭示默会知识论对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默会能力"不同于"默会知识"。在认识结构中,"默会能力"即"默会认识"。由"集中意识"和"辅助意识"功能整合的默会认识能力结构,整体大于部分。所以,不能认为通过"默会能力"得出来的知识就是"默会知识",两者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种种知识是被作为一个整体来掌握的,每一个知识的形成都是可言传知识和默会知识的混合物。不只是"其他的表达方式"具有不可言传性,而且"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具有不可言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