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闻界》2015,(1):46-47
<正>熊瑾玎(1886-1973)是《新华日报》的创始人之一,于1938年担任报社的总经理。在这一重要岗位上工作了9年,为建立、巩固和发展党在国统区的这个宣传阵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共南方局和报社的同志称他是《新华日报》的"红色管家"。熊瑾玎又名熊楚雄,1886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其父熊笑三为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第五军军长,蒋介石的嫡系将领。熊瑾玎早年参加毛泽东组织的新民学会,1914年以后在长沙当了五年小学教员。1921年,他曾  相似文献   

2.
今年初,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同志给我来信。信里说:“去年四月我们去京组《新华日报回忆》书稿,您当时有病,在南京休养,未能拜访。最近从北京来的同志说:您已回京,病好些了,因此我们请您也写一篇。原新华日报的领导同志大都已写文章。很多同志提到您,恳请您一定写。”编辑同志的热情,令人感动。在我的书架上,有着一本一九五九年四川出版的《新华日报的回忆》。这是劫后幸存下来的。扉页上有我们当年亲昵地称为“熊老板”的熊瑾玎同志的几行亲笔字,里面说:“重庆人民出版社准备继续出第二辑,我  相似文献   

3.
《新华日报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韩辛茹同志著,张友渔同志作序,重庆出版社出版。它是一本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新华日报》的好书,全书近40万言。《新华日报》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产物,也是那些战火纷飞,动荡不已的年代的一面红旗。为了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它宣传团结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呼唤民主,反对独裁,并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反动政策等,在舆论上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针锋相对的揭露、抨击和斗争。著者根据这些情况,提出了74个问题,按照时间顺  相似文献   

4.
田伯萍同志和我们永别了。重庆市政府发出他的不幸逝世的讣告以后,许多和他在一起工作过、战斗过的人都怀着沉重的心情悼念他。抗日战争后期曾经在重庆市新闻界和他一起工作过的人更是如此,大家都十分怀念这位老朋友、老同志。田伯萍同志曾担任重庆《新华日报》的记者。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日报是插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面鲜红的战旗。国民党反动派视它如眼中钉,必欲拔之而后快,因此对它进行了种种迫害。现根据国民党的一部分档案材料,再提供一些他们在这方面的罪证。一九三九年十月十九日,新华日报刊登了毛主席《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见《毛泽东选集》,当时的标题是《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同志与中央社等记者谈话》),这是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斗争的。据国民党重庆新闻检查所一九三  相似文献   

6.
石西民同志《报人生活杂忆》(重庆出版社)、于友《名记者的脚印》(江苏人民出版社),是两本值得一读的新闻书。石西民同志是新华日报创办人之一,以写新华日报的办报历程和体会为多,同时兼忆报界许多老同志。张友渔同志为本书作序,认为本书提出了有益的启示和教益。于友同志则以写共同战斗过的名记者为主,兼写外国同业。方汉奇同志在序言中说,以记者写记者,提供了许多亲历亲见亲闻的第一手材料,实难能可贵。当年,重庆新华日报与延安解放日报一样,同是党报史上光辉的一页。但两报的办报条件不同,一在国民党统治区,一在解放区。在国民党统治区办  相似文献   

7.
潘梓年同志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和解放战争初期,一直担任《新华日报》社长,我们和他一起工作了9年多的时间。他是《新华日报》同志敬重的领导人,也是患难与共的战友。在他50岁生日的时候,报馆全体同志曾撰文祝贺,表示要学习他“坚贞不拔的革命操守,严谨谦和的学者态度,奋斗不懈的苦干精神,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8.
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的一种公开的日报。同新华日报同时创刊的还有“群众”、这个公开的期刊,它是由新华日报编辑和出版的。此外,新华日报还适应当时环境的需要,出版和发行党的政治书籍,主要是党的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一1938年秋,为推动全国抗战特别是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在晋东南创办中共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华北战场上开辟一块紧密配合军事斗争的新闻阵地,充任敌后军民抗战的号角。周恩来同志领导的《新华日报》总馆派出何云同志负责筹建《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工作。当时日寇已经占领武汉,抗战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处于敌后的华北,敌情险恶,环境艰苦,  相似文献   

10.
一 1938年秋,为推动全国抗战特别是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在晋东南创办中共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华北战场上开辟一块紧密配合军事斗争的新闻阵地,充任敌后军民抗战的号角。周恩来同志领导的《新华日报》总馆派出何云同志负责筹建《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工作。当时日寇已经占领武汉,抗战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处于敌后的华北,敌情险恶,环境艰苦,在这种条件下创办一份大型报纸困难异常。报  相似文献   

11.
吕齐 《新闻界》2001,(1):30-31
时间过得真快,许川同志走了10年了. 我认识许川同志是在1950年初.他是<新华日报>记者,我是西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那时候,新华社西南分社、新华日报、西南人民广播电台的编采人员不多,常在一起开会听报告或搞些文体活动.因此,聚几次,就知道某人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了.  相似文献   

12.
廖永祥同志的《新华日报纪事》一书出版了。这本30万字的书介绍了新华日报的战斗历程和历史经验。 新华日报是抗战爆发后国共二次合作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创办的第一张大型日报,它的创刊意味着结束了国民党垄断新闻事业的局面。它是共产党中央在国民党统治中心公开出版的大型机关报,开始出版于武汉,武汉失守前迁至重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1947年2月,它被国民党反动派“查封”。这张实际是在周恩来同志和南方局直接领导下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中央机关报。周恩来同志长期领导了《新华日报》的工作。1942年,在全党整风运动中,《新华日报》遵照毛泽东同志指出的党报要“增强党性与反映群众”的方向,经过比较充分的酝酿和准备,于9月18日正式实行改版,从此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时期。在周恩来同志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报社  相似文献   

14.
“新华日报”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的一张党报。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到1947年2月28日在重庆被封闭止,共存在九年零一个月又十八天。它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坚持不渝地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教育群众团结起来,向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进行斗争。从《新华日报的回忆》里,我们首先可以看到“新华日报”如何捍卫了党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创刊45周年。曾在两社工作过的450位同志和应邀到会的代表共600多人,在人民大会堂集会隆重纪念,并成立“新华日报暨群众周刊史学会”。王震同志、邓力群同志;当年在中共南方局工作的同志;当年大力支持和帮助《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的胡子昂、朱  相似文献   

16.
战火纷飞中的太岳记者马明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活跃在太岳革命根据地的《新华日报》(太岳版)和新华社太岳分社的记者,在反“扫荡”、围困敌人、扩大解放区和根据地建设中,深入对敌斗争和生产斗争的第一线,和人民群众生活、战斗在一起,同生死共患难,把歌颂英...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党领导创办的成百上千种革命报刊中,有两个报社在1946年3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悍然捣毁,那就是文化导报社和新华日报沈阳版筹备处。我有幸参加了两社的工作,每当想起两社同志坚持斗争的情景,往事历历,好象是昨天发生的一样。  相似文献   

18.
彭鹏 《军事记者》2005,(12):34-35
《新华日报》“群众路线”的时代背景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经历了十年内战,由于我党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共赴国难,团结抗日。《新华日报》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创办起来的。作为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的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当然是一种新闻媒体,然而它又绝对不是一般的新闻媒体,因为国共两党势不两立而又会暂时合作、在合作中又不时斗争的格局深刻地影响着《新华日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新华日报原是抗日战争时期找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的唯一公开发行的报纸。毛泽东同志一直十分重视和关心这张报纸,特别是南京解放后,曾三次为新华日报题写报头,勉励新华日报的工作人员办好这张具有光荣传统的党报。新华日报在南京的出版,是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关怀下得以实现的。早在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后,党中央就提出在南京出版新华日报的计划,但未能实现。尔后,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不久武汉沦陷,又于同年10月25日在重庆继续出版。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决定将新华日报总馆迁往上海,在南京出版新华日报晚刊,重庆的新华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中期,我和李克简同志在一起工作了一年多。时间不长,同志间的战斗情谊却比解放后一起工作一二十年的同事还要深厚,我想是因为那时是我们一生经历中最艰险、困难的岁月。 1942年秋季,在太行山最激烈最残酷的五月反“扫荡”(在这次反“扫荡”战斗中,八路军总部参谋长左权将军英勇牺牲,我所在的《新华日报》“华北版”职工近四分之一牺牲)以后,我从新华社华北总分社(当时实行“报”“社”合一,新华社华北总分社也是《新华日报》“华北版”的采“访”通“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