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佛教天台宗含有丰富的伦理思想,智顗的“十界互具”本质上是动物权利论伦理观;湛然的“无情有性”说本质上是生态伦理观。当我们把以辛格、雷根为代表的动物权利论伦理和以罗尔斯顿为代表的生态伦理与智顗和湛然的伦理观同放在人类思想发展史的纵轴线上加以比较考察时,不难发现,它们都属于非人类中心论(或泛主体论)伦理观。并且后者方佛是前者的回复,是高级的回复,正好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写作水平,让民族地区语文教师最为头痛,因为民族地区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能说上比较流利的汉语,已算不错;让他们写出优秀的作品.需要奋战在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们多下一份苦工夫,从小精心培养。  相似文献   

3.
"格物"说在宋明理学家那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而朱熹和王阳明的"格物"说又可以看成是宋明理学史上的两大代表。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朱王在工夫论上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前者主"道问学",而后者主"尊德性"。但究其实质,两者之目的都是为了使心体达到纯善无恶的状态,只不过朱熹从内外两方面同时立论,而王阳明则转向内在,强调其优先性。所以说,朱熹王阳明的"格物"说只是工夫路向、侧重点的不同,并非本体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阐述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三种伦理观,指出了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和自然中心主义伦理观的不足和缺陷;只有可持续发展伦理观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公平与和谐才是我们应该实践的环境伦理观。  相似文献   

5.
作为文人士大夫中的精英,范成大常以诗词为载体,发表对休闲的见解,其中充满了价值论、工夫论和伦理观的思考。而他本人在休闲实践中又体现了高度的美学境界和道德人格。这对于当代人的休闲文化生活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与邓小平经济伦理观的基本点是人民利益决定论,他们认为,为人民谋福利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为此,必须坚持生产中心论、效率与公平结合论和反对干部特殊化。  相似文献   

7.
《拯救溺水鱼》是当代著名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五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描述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生存困境以及伦理选择,揭示了人与人、种族与种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对立关系,并尝试着建构一种人类生存的共同伦理观,即爱的生存伦理观。从某种意义上说,《拯救溺水鱼》是谭恩美关于爱的生存伦理观的一次探寻之旅。  相似文献   

8.
关于教育本质的涵义,在中外教育史上,许多人作过表述。《荀子·修身》中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后来《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说:"教育在发展健全的个人。"这些说法,尽管有他们各自的哲学观、社会观、伦理观,反映着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要求,但他们的表述都集中在一个基本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9.
高惊生 《师道》2007,(4):19-20
关于教育本质的涵义,在中外教育史上,许多人作过表述。《荀子·修身》中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后来《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说:“教育在发展健全的个人。”这些说法,尽管有他们各自的哲学观、社会观、伦理观,反映着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要求,但他们的表述都集中在一个基本的共同点上,那就是都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看作是感化启发,引导人的活动。说到底,教育首先应该关注人,关注生命本身。  相似文献   

10.
“育人德为先”,关注德育就是关注了一个人的命运,就是关注了一个民族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德育是各项教育的前提。近年来,我局本着抓好“德育实效性”这一理念,在关注“德育实效性”上下工夫,努力开创全市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孙奇逢、李颐、黄宗羲为明清之际儒学之宗,被时人并称为三大儒。作为明朝遗民,三人拒绝仕清,将精力转向了文化学术领域,私家讲学即是其重要的学术活动。通过对三大儒讲学经历及讲学内容、功用的考察,可看出其学术思想和清初儒风的嬗变。孙、李、黄同出于阳明学派,又都不同程度地对心学进行了反思和修正,在讲学时以包含实学思潮的理学、经世致用之学为主,戒空谈心性,主张由“虚”返“实”,以“实”补“虚”,表现出由阳明学返朱子学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李梦阳与阳明心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梦阳与王阳明,同为明中叶理学新思想的开拓者,但他们的思想走向却迥然有别。王阳明融会佛、老而归之于儒,直承孟子以辟“心学”;李梦阳则抨击异端,力归纯儒。二人思想同源而异趋。  相似文献   

13.
明代宋诗选本现可考者约有十五家。它们虽是对时人过度轻视宋诗的反驳,但也没有超越崇唐抑宋的时代风气,在选诗标准上多持以唐存宋的态度。明代宋诗选本保留了不少珍贵的宋诗文献,成为清代宋诗选本的文献来源之一,对清代宋诗复兴起过重要作用,但作为文献又有诸多缺陷,给清代选本带来不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孔颜之乐”是宋明理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集中体现了宋明理学家们的苦乐观。明代理学虽然是对宋代程朱理学的继承,但是在对“乐”的看法上又有所差异。与宋代程朱苦乐观相同,明代理学家们如曹端、薛瑄和胡居仁等也用“天理”来诠释“乐,”也认为“乐”是心中“纯粹天理”境界,但是由于他们比较注重人生实践,对于宋代理学家们要求“格”那无穷无尽的“天理”感到既不切实,又有脱离人生的感觉,于是明代的理学家们大都把“理”诠释为“当然”之则。故而他们心中之“乐”主要是与所当然之“理”合而为一境界中所体会到的无忧与心安。  相似文献   

15.
礼和法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最为重要的两环,对国家施政方针和国家走向影响巨大,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在明初礼制创设之时,刘基广泛参与。他对于明初礼制既有理论思考又有创设实践。在明初诸礼制中,籍田礼、百官朝会之礼等国家礼制由刘基负责或参与厘定。这些礼仪制度是明初国家礼制的重要部分,也对明代乃至后世礼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明代的赋学理论,继承的是元祝尧的古体赋观,表现为复古派与反复古派的交相论争。明代后期,出于对中期赋学倾向的反拨,推尊汉魏六朝赋的赋选和赋论家开始出现,表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17.
小陂书院与吴与弼道德力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与弼是明代理学的开山,著名的小陂书院是其讲学之地。文章讨论了书院平民性、劳动教育、师友共济氛围的办学特色,并从躬行践履与事上磨练方面探讨了吴与弼道德力行思想的特点与内涵,认为这个思想预示着明代心学思潮的兴起。  相似文献   

18.
从先秦到宋元已有女子擅长文章辞赋的记录,但明代能文的女性人数以及文章存世的文献数量显然更为丰富,她们在文章诸体上显示的才力也较为多彩多姿。与吟咏性情的诗词相较,论辩序跋赞戒等文体似更需要以擅才学、广社交为条件。明代女性抱有撰文的热情,且名篇如林,这与她们在家庭内外文学生活氛围的局部改善有关,以至敢于肯定"著文章"并非女子的"分外事",由结社带来的社交空间也增加了文章应世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碑刻文献是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尤其在木氏土司控制的明代丽江更显珍贵。现存明代丽江碑刻25通,内容涉及宗教信仰、人物墓志、桥梁宗庙、历史事件、文学艺术等方面。这些碑刻文献具有弥补和完备现存文献资料的价值,其保护价值也就显得格外的紧迫。  相似文献   

20.
论谢榛诗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榛诗模仿盛唐,得其格调而乏深情远韵;<四溟诗话>中有一些立论通达的条目,但落实为指导创作的理论则与诗歌的抒情特质相背;有些条目对诗歌规律和作家、作品分析确当,在明代诗话由创作技巧论向审美鉴赏论的转变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