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电影作为影像叙事媒介,可以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转换成叙事文本,可以说是处处浸透着叙述.电影叙事学不是关注电影表意的层面,它主要关注影片的叙事结构和叙事功能,是对一个影视作品叙事结构的抽象性研究分析.文章以电影叙事学理论为基点对<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叙事结构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2.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较为特别的影片,它试图对中国传统电影在叙事结构和艺术手法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分段叙事"结构和魔幻现实主义影像风格是这部电影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也正是这部影片在受众中引起了争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黄建新导演是第五代导演中旗帜鲜明的个例,他的电影在叙事方面也有着鲜明的特点,他的电影不排斥传统电影的叙事功能,又不是经典意义上的电影事故叙述者,他电影中的情节链常常受到一些表意元素的间离,呈松散的状态,从而在叙事上保持着一种开放性,尽量让电影呈现出生活原生活,在电影的叙事结构方面,他力求打破模式化,提供观众新的审美感受,以求观众在观看电影时有更多的思索与回味。  相似文献   

4.
从叙事结构的多元化看第四代电影的创作追求与艺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的叙事结构又可以称之为文本结构或影片总体结构。对于一部影片来说,叙事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但对观众而言,结构并非直观可见的。第四代电影冲破传统戏剧式电影结构的束缚,积极寻找新的电影表达手段和叙事技巧,完成了中国电影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1950年代初的影片<腐蚀>为考察对象,从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及影片内容的叙事引导三方面对影片进行解析,发现1950年代初电影叙事多重探索的可能性.影片的最终被批判说明主流叙事在这一时期的规范与引导,由此女性边缘人物在电影内外走向了一条看似"新生"的"末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受到物理学界新时空观的影响,美国好莱坞推出了一批具有新型叙事结构的科幻电影,如循环结构和多种可能性并列结构。这两种典型的新式电影叙事结构彻底打破了传统科幻电影单向线性叙事的模式,不仅丰富了电影叙事艺术手法,推动了世界科幻电影的发展,还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7.
戏仿——影像叙事的后现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仿叙事是当代部分电影的特点之一,也是适应电影市场的一种策略。其特点是对经典类型文本题旨的逆转,对电影效果的转化以及对传统表意结构的调侃。虽然戏仿叙事具有消解经典的功能,但它同样可能在重构事件中形成新的经典。  相似文献   

8.
《哈利·波特》是一部叙事性强的系列魔幻电影,它采用"项链式"叙事结构,从第一部到第七部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进行,这便是"项链链条",然而每一部又有各自鲜明的叙事结构及叙事事件,犹如"项链珠宝"和"金银配饰"。七部电影的叙事结构上的"项链链条"按照"社会契约+违背+抗争×n+社会契约的重建"的方式拼接,每部电影的叙事结构上的"珠宝"则按"βγδεηθABC↑DEHFRs↓"这一排列顺序展开、衍生和变化。同时每颗"珠宝"周围布满了"突变"与"悬念"的别致配饰,这些配饰经过导演匠心独运的巧妙安排,恰当地营造出契合观众心理的观影氛围。  相似文献   

9.
以贾樟柯为代表的第六代电影人,在电影观念和影像风格上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以个人化姿态直面当下中国的日常生活状态,消解经典性的电影叙事模式,以全新的电影思维和原创精神为正处于低迷状态的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强调纪实、关注现实、注重个体经验的传达、开放性的叙事模式是贾樟柯电影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0.
《罗拉快跑》是由德国导演汤姆·蒂克威编导及配乐的一部非常前卫的、实验性很强的影片,它通过女主角罗拉在戏剧化的情节中不停地奔跑,诠释着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理念,是一部很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电影。本文从精神分裂式的叙事结构;奔跑作为一种修辞;游戏;“大杂烩式”的叙事手法四个方面,对这部影片的叙事风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电影《白毛女》对歌剧的改编,既赋予了作品更多的理想色彩,致力于提高作品主题的思想高度,同时也强化了电影的政治语义。而影片政治语义的强化,并未失去民间文本所固有的叙事魅力,反而以影像的方式强化了原作的民间话语修辞。影片把民间修辞与影像叙事进行了较为完美的融合,以对比意味强烈的蒙太奇手段来强调和渲染冲突,在这种视觉表象上,能较清晰地看到中国传统民间"比兴"手法的痕迹。同时影片进行了"虚实结合"的探索,把现实性和假定性"揉合"起来,使这一舶来的电影艺术与中国传统的民间传奇较为完美地融为一体,完成了从民间传奇到红色经典的跨越。  相似文献   

12.
李安的《卧虎藏龙》以东方的视听奇观和国际化的商业运作为华语影片在西方获得了巨大的荣耀,却在华人世界遭到冷遇。西热东冷的尴尬基于东西方对影片的双重误读,暗示了全球化背景下本土文化面临的处境——文化的凸现和趋同已成为主潮。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电影进入中国时面临独霸中国娱乐市场的传统戏曲的威胁和考验。为能更好地被中国大众所接受,电影选择了讨好戏曲的发展方式,表现为中国电影对戏曲内在意蕴的借鉴,逐步形成中庸思想、新奇的故事情节、线性叙事结构、写意性特征,呈现出独具中国特色、中国艺术魅力和中国烙印的电影形态。  相似文献   

14.
以新电影结构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满城尽带黄金甲》为分析案例,通过对电影元素的意蕴分析来探讨其意念结构,并附带探讨该片中较为松散的时间关系、空间关系与人物关系,从而对该片做出一个整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电影《暴雨将至》是一部有着现代剧作结构的优秀电影,在世界电影殿堂中占有重要一席。一直以来,国内对这部电影的研究侧重于现代电影理论分析,有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文章从剧作结构和人物设置两个方面分析这部电影的剧作元素,由此探讨影片在文化诉求方面的努力和贡献,在分析中可知剧作结构和人物设置都是导演实现其文化诉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电影作为一种具有诱导性与强制性的叙事本,实质上左右了观众对影片意义的理解方式,同时为影片的全部意义提供一个潜在的认知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对观众接受、体验方式的角色定位是电影制作极为重要的环节。电影观众便成为一个由电影的制作、观看与观看情境共同建构的电影叙事体系中的角色,一个我们可以潜入其中“窥视”影片内容的“假想替身”。不论是作为“窥视”、“先知”还是“认同”,观众都已经成为电影叙事本中的一部分,观众都被建构为叙事的主体并与影片的作共同“生产”影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了百部英语电影汉译片名的语言结构,并对其中四字格现象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电影片名翻译标准的形成尽到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从某种意义上说,<喜宴>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李安电影,影片有着严格的顺时、线性叙事结构,紧紧围绕既定的冲突变奏出新的叙事动机和线索,并通过角色的塑造和人性的挖掘来完成叙事.从电影符号和叙事的角度出发,探究影片的冲突构建与和解问题,从而进一步挖掘其中的文化意义和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19.
试论网络时代高校影视教育的立体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中国高校学生得以通过网络轻易接触到大量的影视作品,影像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日益加大。而高校公共影视教育的现状则相对滞后。这就要求高校影视审美教育必须审时度势,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前瞻性研究,利用课堂讲授、校园文化和网络传播来架构立体的影视教育新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20.
小说《城南旧事》改编为电影《城南旧事》是成功的,这种成功来源于改编中的"同"与"异"。"同"在于:叙述视角相同、叙述结构相仿、抒情方式与叙述节奏相似;"异"在于:情节故事的删减与人物设置的变化、人物心理与性格描写上的差异。电影《城南旧事》的改编正是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按照电影的表现方式进行了新的再创作才取得了改编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