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这里所说的三种"思维"即指教材思维、教师思维和学生思维.其中教材思维是指教材对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教师思维是指教师教学时对教材思维的理解和认识,学生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时对教材思维或教师思维的理解与认识.章建跃博士提出: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这是对教师思维的三层要求.教材思维是冰冷的,如果教师只做一个教书匠,不钻研教材,缺乏自我对数学的理解,硬生生地把冰冷的教材思维不加修饰直截了当地传给学生,学生只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长期以  相似文献   

2.
陈永中 《现代教学》2014,(Z2):95-98
<正>教学的核心是发展思维,政治教师要善于协调好教材思维、教师思维和学生思维三方的关系,吃透教材思维,彰显教师思维,形成科学、明晰的教学思路,努力以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思维之花盛开于政治课堂,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活动主要由三个因素组成:教材、教师和学生。与此相对应,在教学中存在三种思维活动:教材编者思维、教师思维和学生思维,它们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教材编者思维是依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数学教师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性问题。某些教师脱离教材一味追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创造思维,致使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中下水平的学生往往跟不上。数学教材是编者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编写的,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强的特点。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渗透的思维方法的因素,把数学知识的教学与思维方法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和智力也相应得到发展。教学时,可以进行以下几种思维方法的指导。一、…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科学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打破教材对学生思维的禁锢,还学生自由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丁红 《中学文科》2006,(9):19-20
毫无疑问,每一节英语课都离不开“教”与“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都应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不能令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  相似文献   

6.
畅通学生思维渠道例谈福建孔连根思维训练是凭借教材,依赖课文,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流程中进行的。由于学生、教材、目标、手段等多方面的因素,学生的思维不可能一路畅通,而往往会出现障碍,发生思维方向偏离或终止现象。而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是积极诱导和启发学生产...  相似文献   

7.
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切实进行教学改革。教师要切实理解教材,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教师要传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思维。教师要精心设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教师还要加强讲评,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夏青 《英语教师》2023,(8):184-187
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以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提出教师可以在“走近”教材环节设计指向逻辑思维发展的问题,在“走进”教材环节设计指向批判思维发展的问题,在“走出”教材环节设计指向创新思维发展的问题。认为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性问题,使学生高效参与思维活动,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马华江 《教书育人》2013,(12):49-49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不能一味按照历史教材所提供的知识点,照本宣科地讲解给学生,而是要增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不盲吸取教材中的观点,不迷信权威,不被教材中固有的思维所困,避免思维定势,突破陈规,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材料充分发掘新的观点,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0.
杨利平 《小学生》2011,(2):31-31
学生在阅读课文、习题解答、技能训练中,由于自身年龄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材、目标、手段等多方面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思维障碍,发生思维疏忽、偏向或终止现象。教师如何诱导和启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将思维导向深入,促使学生产生顿悟,越过障碍,流畅思维,体现了教师的点拨艺术。  相似文献   

11.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江教育出版社)的每册书中都适当穿插“想一想”、“注意”、“探究活动”等栏目。如果教师受制于教材,没有对教材中的“想一想”加以合理的利用或处理,会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想一想”进行还原、解决、重新建构,让学生的现有经验与智慧相融合,从而使他们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发展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教材编者心理换位、与学生心理换位,并引导学生学会心理换位,使教材编者的思维活动、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三者和谐统一,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钱美琴 《广西教育》2013,(34):73-74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弹性,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思维起源于问题。好的教师在课堂上能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双重任务,而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大纲、教材是教师思路的源泉 1、教材是教学的依据 一要了解教材的整体内容。理清章节之间的联系,找出知识的点、线、面,把知识结成网络,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拓宽思路。二要深研教材。研究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确立教学中心,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原理的条件、范围和结论。开阔学生探索问题的视野,培养学生剖折…  相似文献   

15.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科学、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打破教材对学生思维的禁锢,还学生一个自由创新的空间。下面,笔者就如何组织数学教材内容,谈谈自已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是由教师决定学生,教材决定教师,给什么教什么,教材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回答,怎么理解。我们的教学总是缺少学生的自主活动,缺少互动性的交往,缺少学生对作品的平等对话和理解,总是要按教师的理解、编写者的解释学课文,缺少平等对话的空间,缺少批判性思维的余地。”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着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内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是极其必要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素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  相似文献   

19.
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运用思维导图在统编版教材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必要性。教学中,教师要实施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习兴趣、辨清易混难点、加强知识关联、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策略,进一步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一、借助教材引领思维文本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正确、深刻地理解文本,创造性地使用文本。教材中大量的课文都蕴含着广阔的思维空间,是可供学生思维纵横捭阖的绝妙平台。因此,教师必须借助教材,当好学生思维的引领者。“双线设计”第二教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