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目前杀菌植物提取液的活性成分,不同提取方法提取液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概述,并对抑菌植物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几种植物组织提取液抑菌效率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7种植物材料的组织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酵母菌进行抑茵实验,发现韭菜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最为明显,抑菌率平均达到78.6%.进一步研究发现,韭菜提取液的抑菌成分为水溶性,化学性质稳定性差,提高温度和稀释倍数、延长保存时间均影响最终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南天竹不同器官的提取液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番茄褐斑病菌Helminthosporiurn carposapr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i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0.1 g/mL时,南天竹不同器官的提取液对4种病原菌菌丝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同器官的抑菌活性不同,其中南天竹叶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较强,抑制率均高于50%,根提取液的抑菌活性次之,茎和果实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较弱,抑制率均低于50%.  相似文献   

4.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灰白毛莓的不同器官提取液对六种供试菌种的抑菌圈大小,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灰白毛莓的不同器官对6种供试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灰白毛莓根、茎、叶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鸡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根提取液对产气肠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均无抑制作用,叶提取液对普通变形杆菌无抑制作用.茎提取液的抑菌范围最广,根提取液的抑菌范围最窄.  相似文献   

5.
采用抑菌圈法、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植物不同部位乙醇提取液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凤尾兰植物提取液对小麦纹枯病菌有很好的抑菌效果,采用抑菌圈法抑制率达10。30%;用生长速率法,在有效浓度为6mg/ml抑制率达100%,其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凤尾兰植物提取液属粗提物,效果低于井冈霉素,而其他植物提取液均无明显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押菌植物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文章以长白山的藜芦为材料,对藜芦根、茎、叶采用70%乙醇、60%丙酮、沸水进行了提取,并用提取液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菌效应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藜芦的不同药用部分抑菌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叶抑菌作用最强,茎次之,根部的抑菌作用最小;提取液的抑菌效果也存在差异,70%乙醇提取液的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7.
采用抑菌圈法、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植物不同部位乙醇提取液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wnia ceredis.)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凤尾兰植物提取液对小麦纹枯病菌有很好的抑菌效果,采用抑菌圈法抑制率达10~30%;用生长速率法,在有效浓度为6mg/ml抑制率达100%,其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凤尾兰植物提取液属粗提物,效果低于井冈霉素,而其他植物提取液均无明显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五种中草药提取液抑菌杀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花椒、蒲公英、细辛、甘草、白术等五种中草药,用35%酒精提其活性成分,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啤酒酵母菌这四种菌进行抑菌、杀菌试验。抑菌试验表明:五种中草药提取液对四种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白术、甘草的抑菌率均在83.1%以上;杀菌试验表明:五种中草药提取液对四种菌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9.
选择三种野生有毒植物白屈菜、胡桃楸和细叶杜香及常见植物蒲公英,研究了它们对三种黄单胞菌属植物病原细菌的抑菌作用.提取四种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液,采用96孔板法测定四种植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用带药平板法检验.试验结果表明,白屈菜、胡桃楸和蒲公英对三种植物病原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白屈菜(茎叶)和蒲公英抑菌活性较强,对三种植物病原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g/ml、0.1g/ml、0.05g/ml,白屈菜(根)和胡桃楸抑菌活性稍差,细叶杜香提取液未检测到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10.
菊花、金银花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提取菊花、金银花有效成分,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菊花、金银花提取液的抑菌作用,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菊花、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最小抑菌浓度均高于250 mg/mL.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蝴蝶兰生长的自然条件,连云港地区的自然气候状况对蝴蝶兰种植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分析了蝴蝶兰在本地区推广栽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酶解去壁法制备蝴蝶兰染色体标本,对供试材料的选取、预处理方法、酶解时间和温度加以探索.实验结果显示,换盆后14~20d的盆苗嫩根根尖分裂活性最高、中期分裂相较多.剪取长1cm左右的根尖用O.002M的8-羟基喹啉在18℃预处理4h,卡诺固定液固定2~24h,再用4%纤维素酶和1%果胶酶的混合酶液在25℃下酶解1.5h,能获得高质量的制片,染色体在载玻片上分散良好、形态清晰.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语文教材中的青少年形象对中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不少研究者早已有所述及。但教材中这一形象与学生成长实际影响究竟如何,一直没有较全面的论述,无法为语文教材编选提供具体明确的指导意见。本文对此作了专门研究,认为其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促进作用、抑制作用、无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养阴清热方抑制小鼠Lewis瘤肺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中药对C57BL/6小鼠移植Lewis瘤肺转移的作用,并探讨机理.[方法]干扰素和养阴清热中药分别作用于动物模型,21 d后处死动物,统计肺转移计数,免疫组化法检测瘤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内皮标记物Factor-VⅢ.[结果]肺转移灶计数,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干扰素组无显著差异(P>0.05),中药组在VEGF表达上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干扰素组无显著差异(P>0.05);中药组在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记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干扰素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养阴清热法对L.L.C的转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主要机理是在降低VEGF表达的基础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6-苄基氨基腺嘌呤(6BA)浓度、萘乙酸(NAA)浓度、接种密度和蔗糖浓度4个因素对于蝴蝶兰繁殖系数的影响;采用无菌注射的方法,定期向培养基质泥炭藓中注射含NAA、6BA和蔗糖的MS液体培养基。结果表明,蝴蝶兰增殖系数可达到4.0以上,且试管苗健康茁壮,叶片油绿,气生根粗壮;移栽成活率可达到80%。  相似文献   

16.
文字历来被认为是依附于语言的。本文试图从文字对语言的反作用上分析汉字对汉语特点的影响,认为汉字对汉语的词汇、语法、修辞、语音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汉字的功能不仅仅在于它忠实地记录了汉语,还在于它对汉语发展的影响和规约作用。它适合了汉语的表意性,又加强了汉语的表意性;记录了汉语的无形态。  相似文献   

17.
中药美白成分的筛选及美白霜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较强的中药提取物,并将其添加到霜膏基质中制备中药美白霜。方法:应用生化酶法测定白芷、白鲜皮、白蔹等七种中药水提物和醇提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筛选出美白活性相对较高的中药提取物,将筛选后的中药提取物加到适宜的膏霜基质中制成中药美白霜,并对制得美白霜理化性质进行评价。结果:白芷水提物,白鲜皮、白蔹醇提物的酪氨酸酶抑制率相对较高,霜膏基质配方以硬脂酸、十六醇、二甲基硅油、甘油等组成,乳化剂HLB值为12,乳化温度为75℃。结论:制得的中药美白霜外观良好,该基质配方合理,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8.
华语测试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测试道路上必须迈开的一步.本文主要从海外华人人口、海外华人的华语状况、华族对汉字的执着等几个角度论述了"华语测试"作为一种国家级语言水平测试的必要性,讨论了华语测试对汉语测试、教学乃至海外华人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s (Trionyx sinens) in culture farms using an artificial warming system in Zhejiang, China, often show typical signs of white-spot disease such as white spots on their bodies, skin lesions, anorexia and eventually death. The sick turtles were mostly 5~80 g in weight. A suspected fungal pathogen was isolated from the sick turtles and verified as Paecilomyces lilacinus by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of its ribosomal DNA (rDNA). Detailed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s were also conducted to confirm the white-spot disease.  相似文献   

20.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s (Trionyx sinens) in culture farms using an artificial warming system in Zhejiang, China,often show typical signs of white-spot disease such as white spots on their bodies, skin lesions, anorexia and eventually death. The sick turtles were mostly 5~80 g in weight. A suspected fungai pathogen was isolated from the sick turtles and verified as Pae-cilomyces lilacinus by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of its ribosomal DNA (rDNA). Detailed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s were also conducted to confirm the white-spot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