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云茜 《知识文库》2023,(20):147-150
<正>后扶贫时代,贫困生的资助育人内涵随着由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的转变也在发生变化,大学生家庭经济贫困叠加心理健康问题的双困生现象逐渐凸显。本文结合后扶贫时代高校辅导员资助育人工作案例,通过具体案例描述和分析,探索构建“经济纾困—心理援助—能力提升”的资助育人模式,以提升双困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双困生成长成才。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全面脱贫后,我国全面进入了“后扶贫时代”历史时期。在后扶贫时代,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成就显著,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脱贫智慧,其中高校资助是教育扶贫的重要手段,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对开展资助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从脱贫攻坚队伍建设、精准理念、扶志立志入手,结合目前资助工作短板展开分析,提出实施高校资助工作队伍“三提升”、聚焦精准资助“三精准”、构建立志教育长效体系等,以期推动高校资助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充分发挥资助育人长效作用,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十三五”时期普通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回顾,指出后脱贫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学生需要角度提出后脱贫时代怎样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资”与“助”,以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匮乏需要和成长需要,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为推动后脱贫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新时代背景下,资助育人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它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德育价值,也是推进脱贫攻坚、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三全育人”理念紧扣“谁来育人、怎样育人、育什么样的人”教育的基本问题,不仅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也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发展提供新的路径支撑。将“三全育人”理念与高校资助工作有效结合,构建“三全育人”资助模式,有利于增强新时代资助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5.
李高杰 《教师》2019,(11):25-26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在帮助其完成学业的同时,通过有效的资助育人体系,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文章从资助育人的内涵出发,探索构建“全程、全方位、全员”的“三全”资助育人体系,以统筹资源,形成合力,切实解决育人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迎接新挑战。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面向“后脱贫时代”,高校资助应当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贫困生认定是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针对高校资助多存在重物质保障轻育人的问题,从发展型资助视角,将育人理念融入贫困生认定过程,把受助学生的义务工作考核、学业成绩及在校行为表现作为后续学年困难认定的主要指标,实现资助和育人有机结合,提高贫困生认定精准度,提升资助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7.
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阶段,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从保障型资助体系转变为内涵式资助体系。因而如何更好地践行资助育人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课题。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物质资助是前提,精神资助则是关键,从此角度出发,通过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工作目标的分析,探索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的路径,旨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物质与精神的双贫困,促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的新任务,将资助育人提升到新的高度。随着我国进入“后扶贫”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育人意识不强、育人手段不新、育人合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勇于改革创新,强化协同联动,实现资助育人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郑林 《文教资料》2014,(9):142-143
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已经建立了奖、贷、助、补、减的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但仍面临着重视经济资助,育人作用缺失;缺少育人组织和平台,资助育人缺乏内容和形式创新;不能发挥贫困大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其全面成长的三方面困难.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慈善义工队的工作模式,促进了资助育人的组织平台建设,并进行了管理探索,能够发挥贫困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其全面成长,丰富和完善资助育人体系,实现从“获得帮助”到“回报社会”,从“经济资助”到“精神塑造”和“能力培养”的跨越,实现了资助的全面育人功能,为国内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参考模式.本文展望了高校大学生慈善义工队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高校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是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全面系统的贫困认定方式,存在注重经济资助而忽略育人目的,资助模式单一,资金来源狭窄等问题。基于量化的贫困认定综合指标,以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为最终目标的资助模式亟待建立,并要求在具体实施办法上将德育育人与经济助人相结合,促进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1.
加强发展性资助育人工作研究,既是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资助理念相对落后、认定方式不够科学、学生心理需求关注不足等。发展性资助育人体系集经济资助、心理脱贫、能力需求于一体,立足于受助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增强受助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资助育人体系。通过转变资助育人理念、构建精准认定管理机制,突出情境化心理脱贫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实现高校受助学生物质上帮助、精神上激励、能力上锻炼、实践中培养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把教育扶贫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战的重大任务和政策举措列入其中,教育扶贫为现有高校经济困难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下,本文通过对比两岸高校经济困难生资助工作,根据资助对象、资助内容、资助方式等方面的区别归纳总结出不同的资助体系。借鉴台湾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的优势,为完善大陆高校经济困难生资助工作提供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可以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困难学生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高校的管理与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也应紧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资助育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精准性,将资助和育人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提升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提升资助育人成效,借助现代手段完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切实解决困难学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经过了从救济式到开发式的区域扶贫阶段,从全面覆盖到对口支援的攻坚扶贫阶段,多方面、多主体、多方式的联动扶贫阶段和区域精准与个体精准相结合的精准扶贫阶段。在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以相对贫困为治理对象、以城乡统筹为治理机制和以多维贫困为治理方向。故在后脱贫时代的相对贫困治理中职业教育的职能定位为:精准聚焦相对贫困主体、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和注重精神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15.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H学院通过多年探索,初步构建了“四项机制、三大平台、三大活动”高校资助育人体系。该体系以精准认定、规范管理、科学引导、系统帮扶四项工作机制为保障,以勤工助学、成长辅导、资助服务三大工作平台为基础,以“淬励”育人行动、社会实践、素质拓展三大特色活动为载体,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新发展阶段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高校资助育人应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工作导向,以“精准育人”思维促进资助育人工作,以“三全育人”理念引领资助育人工作,以“劳动教育”途径提升资助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新资助政策的实施和社会助学金日益增加的大背景下,高校贫困生的经济问题逐渐得到缓解,但因“经济贫困”所带来的“精神贫困”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通过调研分析,解读受资助学生的“精神缺失和诉求”,强调不断扩大和挖掘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通过物质上帮助、精神上培育、能力上锻炼,把“育人”这条主线贯穿到资助工作的全过程,以实现新型的助学工作理念和良好的育人效果,为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探索全面育人的发展型资助模式成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工作课题。学生社区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要探讨如何以深入开展学生社区建设为契机,推进资助育人工作与学生社区建设相结合,以实现“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为新时代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而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中西部6省18个扶贫开发重点贫困县(区)180余所农村中小学调查发现,新时代贫困地区学生还面临六大相对贫困问题:经济贫困、知识贫困、能力贫困、情感贫困、文化贫困、信息贫困。这些相对贫困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脱贫攻坚的整体效果。为此,提出加强创新学生资助方式、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质量、加强就业创业教育、高度关注贫困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坚持内源发展理念、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六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爱心文化”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忠 《教育探索》2009,(6):113-114
爱心是育人之本,对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是培育“爱心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平台。为此,高校应着眼贫困大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爱心文化”在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作用,一是有助于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二是有助于完善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三是有助于促进贫困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校贫困学子群体身体和心智两方面健康成长。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贫困学生群体存在的共性问题,探索通过精神教育和物质资助相结合、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以勤工俭学为切入点,多措并举,努力实现学生精神脱贫和物质脱贫,培养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期构建完善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