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矿山提升作业中,提升机的制动问题一直是不易解决好的课题.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机械控制和电器控制来解决大型提升机的制动控制问题比较困难,但可以通过先进的液压技术进行研究解决.现采用如下液压回路系统控制4x4型提升机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提升机在突然停电情况下,液压闸制动系统失效,投入紧急能耗制动装置,大幅度降低提升容器的运行速度,保证提升系统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液压系统应用广泛,高度完整的Svendborg制动系统的设计可以满足了吊斗铲涉笔大型制动应用和多功能工作制动需求,是非常安全可靠的制动系统。包括制动、液压动力组件及电子SOBO制动控制器。  相似文献   

4.
随着汽车的诞生,车辆制动系统始终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该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汽车的行驶安全。伴随着各种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给汽车的各方面性能都带来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更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全电路制动系统BBW系统采用了与传统液压和气压制动所不同的制动方法,在汽车的制动性能上有很大的提升,本文从该系统的结构、制动效果、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探讨,以此提高对全电路制动系统BBW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倾机是煤矿生产中重要的运输设备,其可靠平稳运行对保证矿井正常、安全、高效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常用的制动系统有:机械闸块制动、电气动力制动、液力制动、液压阀瓦制动器制动等。液压制动的采用对矿井安全生产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制动法规的要求,保证车辆制动的安全可靠性,现在的轿车、轻型载货车已普遍采用液压制动系统.在液压制动系统中,真空助力器是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车辆制动性能不再满足于制动可靠等基本性能要求,更提出了舒适性、智能性等要求.无空行程真空助力器通过改进控制阀结构,减小助力器本身空行程,有效解决了车辆制动距离偏长的问题,提升了制动踏板的在初始制动过程中的脚感舒适性,同时也使得行车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  相似文献   

7.
陈金华 《科协论坛》2007,(2):181-182
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汽车的安全性,目前的轿车均采用液压制动控制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轿车制动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制动系统的发展方向是线控制动,而电液制动系统是实现线控制动的第一步。本文设计了一套电液制动系统,该系统通过踏板位移传感器获取驾驶员制动意图,以电控比例减压阀为执行器,同时还设计了高压泵站以及控制电路。在搭建系统台架的基础上,采用XPC系统完成硬件在环仿真试验,用PID算法实现了电液制动系统的液压控制,并得到良好的瞬态和稳态响应。通过循环工况,我们验证了系统液压在实际工况中的效果。通过与整车通讯获得车速与轮速信息,系统可以用滑移率控制实现ABS防抱死的功能。系统不仅实现了制动系统的基本功能,在后面的研究中,还能实现ESP等功能,也可以与再生制动系统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履带式推土机采用目前应用最广的液压操纵湿式转向离合器和带式振动器,转向和制动联动操纵,由左、右两脚踏板操纵,操纵方便,结构紧凑。本文主要分析了推土机转向和制动系统中常见的故障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全液压驱动滑移式装载机行走转向液压系统具有行走、转向及制动功能,液压系统采用双闭式式回路系统:滑移式装载机驱动工作及行走工作循环的负载波动范围很大,展示了滑移式装栽机行走转向液压系统的计算案例,为同类型产品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武亚平  沈好民 《中国科技纵横》2010,(22):223-223,285
本文从摩托车制动性能评价指标和人机工程学原理出发,导出了液压盘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并时制动系统的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对各个部件的控制要素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阮观强  张振东 《科技通报》2012,28(2):161-163
介绍了一种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制动力大小警示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采用制动油压传感器,以LED数码显示器在车内向驾驶员告知制动油压具体值,检测制动系统是否正常工作;以LED红色警示灯在后窗,向后面行车驾驶员提供制动力参考,使其控制合适车距,避免追尾。  相似文献   

13.
拖拉机制动性能测试仪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测量拖拉机制动性能的新方法,设计了由单片微型计算机控制的测试仪器,包括测试仪的硬件设计和软件模块设计。经有关单位使用表明,该仪器具有智能化,高精度,操作简单等特点,在农机监理部门和管理维修部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王云富 《科教文汇》2011,(9):146-147
本文通过对几种不同轮滑制动方法的技术动作分析,着重阐述了如何练习这些制动方法以及在实践中运用它们的技术要领,力求帮助初学者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会动作的作用及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确定性方法对车辆制动过程中的随机参数进行了分析。针对制动过程中的瞬时车速以及最大制动力建立可靠性模型,将随机理论和随机摄动技术引入到车辆制动性能分析,利用不确定性理论给出了分析结果的置信区间和置信度,提高了车辆制动性能分析的准确度。与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车辆在桥面上行驰过程中突然刹车对桥梁产生的冲击振动的影响,考虑了车轮处的摩擦力与刹车制动力共同作用时移动质量模型对车桥的耦合振动现象进行数值模拟。对于工程中常用的变截面箱梁,推导了平面内呈线性和抛物线形变化时的质量阵,采用Romberg数值积分方法得到刚度矩阵中的系数项。对于变速行驰在桥面上的车辆出现紧急刹车的现象,考虑了车轮与桥面间的摩擦并引入冲击系数模拟刹车力对桥面的作用,探讨了摩擦系数与冲击系数对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省道加漠公路塔河至漠河段旧路冻土对路基路面的破坏形态,讨论了刹车制动力对路基路面下的冻土地层影响;表明刹车制动力改变了冻土地层的力学性质,并且加快冻土的融化。  相似文献   

18.
The hydraulic turbine governing system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In this paper, synergetic control theory is introduced to enhance the regulating ability of the hydraulic turbine governing system. For the purpose of describ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bjective system and deducing the synergetic control rule, a nonlinear mathematic model of a hydraulic turbine governing system with long tail race and two surge tanks is established. Furthermore,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 of the hydraulic turbine is described by six variable partial derivative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the hydraulic turbine governing system is conducted to running under load condition when its coaxial generator connects to an infinite bus. Simulation experiments have been made under both load disturbance and three-phase short circuit fault conditions to compare the dynamic performances of proposed synergetic governing controller and classic PID controll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synergetic governing controller is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in normal condition and a superior one in emergency. Moreover, the robustness of synergetic governing controller has also been discussed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的由来,归纳了再生制动的特点:电机制动转矩有限、再生制动波动较大、SoC会对再生制动造成影响,分析了再生制动的制约因素:SoC、电池组充电功率、车速及驱动轮。并且基于制动力分配,提出了再生制动的并行制动力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0.
冯珩  高山行 《科研管理》2002,23(6):80-86
在专利竞赛理论中,参赛企业的创新动力如何随其在竞赛中的相对技术位置的不同而变化是经济学家研究的焦点之一。但目前对这一问题存在两种截然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领先企业有较大的创新动力,另一种观点正好相反。本对原有的研究做一总结,并初步探讨了难以得出完美结论的原因及该研究对于企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