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类型及特点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薇 《声屏世界》2009,(5):18-19
2008年,随着央视<新闻1+1><今日观察><我的今日之最>等众多新型评论节目的开播,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将继20世纪90年代中期<东方时空·焦点时刻><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开播兴起的第一轮新闻评论节目热潮后,迎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展的第二轮高潮.  相似文献   

2.
彭海涛 《视听界》2005,(1):15-18
自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以来,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全国各电视台遍地开花,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得到了迅猛发展。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发展和壮大不仅代表了新闻事业的新成就,而且也从侧面表明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以及在此情况下的新闻观念的变革。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电视新闻节目所特有的品质,是新闻在电视上的优良表现形态和类型。从新闻在各种大众媒介的发展历程和变迁来看,电视新闻节目向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转化首先在操作上起始于新闻语态的变革。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最大特点莫过于其新闻语态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重新建构了新闻的语态,展现了新闻的高端发展方向和未来。  相似文献   

3.
陈栋  王丽明 《新闻窗》2006,(5):110-110
如今,除了央视一套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面对面》等典型评论节目外,新闻频道也纷纷推出了《新闻会客厅》等评论节目,山西电视台的《记者调查》、四川电视台的《今晚10分》、湖北电视台的《沟通》等,都是一些颇具特色的电视评论节目。可以说,电视新闻评论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但从总体上看,相比于平面媒体,电视的新闻评论力度与其媒体地位难以匹配。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评论是当今公认的重要报道形式,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为代表的这类新闻节目,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赢得观众认可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主持人的表现。作为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必须要求有超强的节目整体意识和驾驭节目的能力,有较高的政治判断力和透析力,对当前社会的焦点问题有较深入的了解,正确并积极引导观众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形态进行探讨.在各类电视新闻评论中,笔者抽出以"话语阐释"进行论述的"言论式"新闻评论性节目和以"影像叙事"方式进行论述的"述评式"新闻评论性节目这"两极"形态,对比分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新闻评论方式各自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两种方式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6.
由事物的逻辑到理性的逻辑──对电视新闻述评的思考何勇一、探索和诉求电视新闻述评是言论类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一种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为一体的电视评论形式。80年代以来,中央电视自和地方电视台相继开设了新闻述评性节目,如中央劝的《焦点访谈》和《...  相似文献   

7.
要想在信息大爆炸时代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好评就必须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制作新闻节目。接受美学的“读者(受众)中心论和受众的积极能动作用”的观点,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和制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央视《新闻1+1》节目的成功正是接受美学观点在新闻传播中运用的成功典型,因此,分析其成功的具体原因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慧 《新闻实践》2014,(6):99-100
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与现状我国最早的电视新闻评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4年《焦点访谈》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走向成熟。目前电视评论节目形式多样,有电视述评结合型,如《焦点访谈》、《新闻1+1》、《新闻深一度》;谈话类评论型,如《郎眼财经》、《锵锵三人行》、《今日谈》;主持人评论型,如《新闻周刊》、《有报天天读》、《新闻深呼吸》等多种形式。这些评论节目各具特色,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但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它们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也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9.
央视新闻中心在这个庞大的电视台中是重中之重。《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多档节目不单只是一档普通的电视新闻节目,它们还代表着某种导向。而在各地卫视崛起,网络日益发达的情况下,央视也必须选择改版。新闻中心的改版与改革又成为了最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闻评论与电视传播媒介真正意义上的结合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创办第一个新闻评论栏目《观察与思考》。[1]此后地方省市也充分利用电视传播的优势,相继办起了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以《焦点访谈》,《央视论坛》,及后起的《新闻1+1》、《环球视线》一批电视新闻评论为中坚力量的电视评论格局充分展示出了电视传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一档新闻节目《观察与思考》的播出,开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先河。从此,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就目前的电视评论形态而言,最常见的就是述评型,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这类节目往往叙述和评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4,(9):23-27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发展困境,也促使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革新。央视《新闻1+1》的系列专题节目从结构、语态和传播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平行逻辑"引入到节目内容的结构中,形成了多元的、融合新媒体属性的"碎片化"内容单元,同时还融入了大量的视听性元素,以人性化的视角和个人化评论,在满足观众收视期待的同时,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突围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时事开讲》是凤凰卫视的王牌时评节目,《新闻1+1》则是央视新闻评论的旗帜。同为华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翘楚,两档节目的电视新闻评论却各具特色。本文对两档电视节目进行对比分析,以浙江温岭杀医案为例,证实了二者新闻评论存在较大差异性,并且解读了各自的评论特色。  相似文献   

14.
用来表明媒体观点的电视新闻评论是如何“说话”的?央视的《焦点访谈》和《央视论坛》节目就是各有特点的两个典型代表,前者以深度报道方式剖析事实、展示媒体立场,侧重“用事实说话”;后者借演播室讨论“透过现象说本质”,论以新闻事实为依托,钟情于评论,重在“用观点说话”。此“说”不同于彼“说”,二者在说话内容、说话主体和说话方式上虽有显著差异,但却是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构成节目的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叙述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电视新闻评论相对报纸新闻评论更具有优势条件,它可以运用更形象的符号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的传播方式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传播主体是主持人和嘉宾,而最佳的传播渠道就是通过谈话来表达观点。为了克服以往新闻评论节目中的严肃、呆板和生硬的节目形式,很多电视新闻节目采取聊天和谈话的形式来进行,谈话类新闻评论节目的核心就是通过共同探讨和讨论问题,来营造出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谈话场",从而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笔者通过对《锵锵三人行》这一档时事谈话类新闻评论节目的案例分析,并结合人际传播的理论,来探究谈话类新闻评论节目的特色以及谈话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从央视到地方电视台相继开播的新闻节目,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播报形式,代之以体现主播个性风格的"说"新闻的演播方式,像央视的<世界周刊>、河南卫视的<都市报道>等节目,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我们感觉到了传统的传播观念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新的传播方式正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7.
刘峰 《视听界》2004,(3):42-44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新闻评论,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评论。荧屏常见的新闻评论,大致有四种类型:《央视论坛》样式,央视现场直播样式,《焦点访谈》样式和《南京零距离》样式。新闻评论变化可以概括为三点:不再是大型事件的专利,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再是满含思辨色彩的雄文,许多是点到为止,甚至连完整的文本都没有;不再是单一观点的阐述,而是兼具思辨、告知、调解等多功能。目前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评论的准确性。准确不仅是新闻报道的前提,也是评论得以成立的命脉;二是评论要节制。忌不典型,忌以评论代新闻,忌将评论作补白。  相似文献   

18.
如果以1994年4月中央电视台创立的<焦点访谈>栏目作为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的起点,在经历了1999年8月凤凰卫视开播的<时事开讲>之后,一直到今年3月新开播的<新闻1+1>,电视新闻评论已走过了15个年头.  相似文献   

19.
贾雪 《声屏世界》2011,(3):31-32
2008年3月24日22:00,电视新闻分析和言论性直播节目《新闻1+1》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亮相。该节目时长30分钟。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  相似文献   

20.
一、引入网络公众评论员,呈现多方观点,拓展传统电视 新闻评论节目公众话语空间. 与上世纪90年代"焦点访谈""事实即评论"的"单一信息发布模式"相比,目前以"新闻1+1"为代表的主持人"意见引领模式",和以专业人士对信息进行解读分析的新闻评论模式已被普遍认可和效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