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区域主义的视角分析6世纪末至10世纪初的东北亚国际体系,关注隋唐帝国的强盛以及以其为主导的朝贡体制下的各国关系,同时注意体系内其他国家参与体系的过程中的互动,研究周边国家对东北亚体系的反应和对该体系的回馈,挖掘该体系下的历史遗产,为当今东北亚地区一体化提供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地区集中了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众多国家,既有历史的包袱又有现实利益的矛盾,囊括了台海问题、朝核问题、东海问题、北方四岛问题等一系列争端,格局错综复杂,从历史上来看,今日的东北亚格局发端于近代,而在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国际条约起着至关重要的整合作用,且在一系列国际条约的作用下,近代东北亚诸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对于作用于近代东北亚的国际条约体系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庄宇 《华章》2012,(33)
东北亚法治的理论形态和实践模式,除了对西方国家法治的效法和借鉴,还必须充分挖掘自身的善法传统、多样性文化与价值宽容以及悠久的历史等这些本土资源,并在东北亚法治文化范式指导下,发展法治理念,构建法治模式,从而形成当今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东北亚法治基调.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地区集中了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众多国家,既有历史的包袱又有现实利益的矛盾,囊括了台海问题、朝核问题、东海问题、北方四岛问题等一系列争端,格局错综复杂,从历史上来看,今日的东北亚格局发端于近代,而在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国际条约起着至关重要的整合作用,且在一系列国际条约的作用下,近代东北亚诸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对于作用于近代东北亚的国际条约体系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1近代东北亚国际条约体系的内涵对于近代的界定,笔者在此采通说的观点,即认为近代是指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的这个期间。东北亚包括东亚和北亚两个地区,根据地理学的解释,东北亚地区包括了中国、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日本六国。国际条约是“至少两个国际法主体意在原则上按照国际法产生、改变或废止相互间权利义务的意思表示的一致。”是国际法主体间依国际法所缔结的据以确定其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体系从语义上看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所探讨的近代东北亚国际条约体系是指各个国家从1840年至1919年的时期内在今天的中国、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日本六国区域内...  相似文献   

5.
东北亚是历史和现实矛盾相纠结的重要地区之一。无论是中国崛起,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努力,日美同盟、韩美同盟的存在,朝核问题的反复,还是当今的一些突发性事件等都给东北亚安全合作带来了巨大困难。为此,中国必须进行身份建构,在东北亚安全合作中明确自己的定位,并通过积极的互动实践促进朝核问题的顺利解决,增强东北亚各国对中国的认同,为东北亚安全合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从两个方面(角色身份、集体身份)对中国在东北亚安全合作中的身份进行建构,以促进中国在东北亚安全合作合作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朝鲜亡国是20世纪初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朝鲜作为东北亚区域的传统国家.其被日本逐步吞并,一方面是受到东亚华夷朝贡体系逐步瓦解和西方势力入侵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日本近代以来推行大陆政策蓄谋已久的必然结果。朝鲜亡国对20世纪初的东北亚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一是标志着传统的华夷朝贡体系的彻底崩溃,二是极大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加剧了东北亚国际秩序的无序性。  相似文献   

7.
《大连大学学报》2010,(2):F0002-F0002
中日韩三国是东北亚地区颇具代表性的国家,历史上的满清政府、德川幕府、朝鲜王朝均实行过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以降.三国渐次从锁国走向开放暨早期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从朝贡贸易体系到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东北亚国家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而开港在其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质言之,“西力东侵”背景下的开埠,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期美苏主导下构建的"雅尔塔体系"为战后形成美苏合作的"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历史机遇。雅尔塔体系的基础是大国利益的重合与战略协调,但美苏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质性使双方的战略目标很快发生冲突,其诱发因素之一是苏联在东北亚势力范围的布局中因其在北朝鲜和中国东北建立亲苏政权的需要而激活"世界革命"机制。朝鲜半岛的分裂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溢出"了雅尔塔体系,一个并非事先"计划"的局部性变动导致美苏走向全球性对抗。  相似文献   

9.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面临新的教育发展背景,在该背景下更加突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进行历史教学需要逐步构建新的体系,以适应当前时代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在构建高中历史教学新体系当中,其中教学的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均需做出相应的改变,并始终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原则和宗旨。就其新体系的构建,本文将着重分析在学科核心素养下,构建高中历史教学新体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渤海国研究已成为国际性研究学科,如今,无论从渤海国的历史归属、种族构成、对外关系、渤海五京,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特征等,还是从渤海国与唐、日、新罗等对外关系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可观的进展.然而从宏观角度,将渤海国研究置于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大格局中,研究其对外政策、文化交流对当时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影响等方面的成果在国内相对较少。本文试图对国内近年来涉及东北亚视角的渤海国先行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期望能够展现东北亚秩序下的渤海国问题相关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在当今世界经济向区域化、集团化发展的趋势中,东北亚各国对东北亚经济圈的动态以及该地区内发展各国之间的双边或多边经济合作关系的重要性。认为我国发展同南朝鲜的经济合作关系,这对促进东北亚经济圈的形成和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二战结束、冷战结束为界,东北亚问题的发展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通过对每一阶段问题的具体分析,我们看到东北亚问题经历了内容由简到繁、对象国由少到多、程度由浅到深、范围由小到大和类型逐渐多样化的变化过程.东北亚问题在不同的国际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特定内涵.  相似文献   

13.
《大连大学学报》2021,(1):129-135
大连已基本完成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建设成为东北亚创新创业创投中心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心。研究以创新、创业、创投三个维度的推动与递进关系为基础,通过对现阶段建设基础状况的分析,发现东北亚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提出符合大连现实状况的科学评价体系,在借鉴国内外成熟区域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大连建设东北亚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发展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日俄等国所持有的东北亚国际秩序观及所致的安全困境严重地制约了该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任何国家都很难单独发挥对区域产生巨大影响的政治动员力。制约区域经济合作的安全困境不能通过军事手段本身来解决。这为中国进一步对朝鲜施加影响力,并将中国的经济实力转化为经济动员力,通过突出以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载体的大规模经济活动,使区域安全问题自然退居次位,藉此整合东北亚国际政治结构,提供了可为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四次日俄协约的形成及对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俄两国在日俄战争后,迅速走上缓和协调的道路,先后缔结四次协约,形成了在中国东北、内外蒙、朝鲜半岛划分势力范围的局面。日俄协约体系对东北亚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加快了朝鲜亡国的进程,使外蒙古事实上从中国分离。日俄共同瓜分中国东北的举动,阻碍了美国对东北亚的资本扩张和势力介入,加剧了日美之间的矛盾,使东北亚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化。最后以日本在二战中彻底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6.
跨国统一物流体系的建设是区域经济合作的物质基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瓶颈之一是跨国运输和国际物流服务。建立东北亚区域物流统一网络,其核心是通过东北亚各国物流合作机制的建立,加快东北亚区域物流统一网络的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合作,实现经济互补,创造区域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7.
美国因素对于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朝核危机的当事国以及六方会谈的与会国,美国的参与将使东北亚地区安全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化,对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建构有很多制约,也有很多积极作用。在东北亚安全机制建构的路径选择中,既要尊重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历史存在与合理利益,也要坚决维护本地区与中国自身的安全利益,使地区利益、中国利益与美国利益达到一种合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韩敏  李曼 《考试周刊》2010,(42):232-233
美日同盟一直是美国东北亚战略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美国东北亚政策的基石。冷战结束后,基于战略利益的需要,美国适时强化了美日同盟。本文分析了冷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进而剖析了美国强化美日同盟的最终目的.以及其对东北亚地区安全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历史传承与国际交流两个维度,对东北亚丝绸之路上的日、韩、俄、蒙等四国传统医药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将这四国的传统医药教育现状进行了比较,指出对未来中医药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东北亚地区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军事经济体相互牛争的阵地前沿.随着冷战的结束,该地区在多边安全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包括双边、多边伙伴关系构建以及合作安全等已经开始逐渐成为本地区主导的安全模式.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外交政策取向.正是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试冷战后东北亚多边安全的特点及东北亚安全合作问题上构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