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民族之林.“而红军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巴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第二大苏区,是红军的故乡,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当时仅有30多万人口的巴中,就有12万多人参加红军,有4万多人血洒疆场.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今天,刘伯坚纪念馆、王坪烈士墓、川陕革命博物馆、将帅碑林等一座座彪炳千秋的精神宝库,激励着巴中儿女英勇奋斗、开拓进取.那一首首红军的歌、红军的诗,一篇篇红军的故事、红军英烈传记,一件件红军的文物,无不记录着红军的战斗历程,闪耀着红军精神的光辉,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红军文化和光彩照人的红军精神.……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民族之林。”而红军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巴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第二  相似文献   

3.
红军本色     
在中国革命史上,江西兴国县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23万人的兴国县就有8万余人参加了红军。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出54位开国将军,因此被誉为“红军县”、“将军县”……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走近几位健在的兴国老红军,重温那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历史画面,感受红军战士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领略到不变的红军本色!  相似文献   

4.
在举世闻名的长征中,女红军在参加作战、运输修路、筹粮筹款、制作被服、护理伤痛员、政治宣传、群众工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她们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无私无畏的崇高品德,是长征精神的塑造者。女红军参加长征,是中国革命战争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的结果,女红军们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不泯灭。  相似文献   

5.
红军精神是我党我军的宝贵思想财富,红军精神中坚定的信念、严明的纪律、人民利益第一等元素,是当前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补钙剂,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路上创作出许多激昂振奋、乐观向上的诗歌,表达了红军英勇、乐观的精神,描绘了军民鱼水情、民族一家亲、官兵同甘苦的动人场景。它以官兵同写、写实逼真、朴实真切、雅俗兼具等特点而深受红军和群众的喜爱,充分发挥了诗歌鼓舞战斗意志、激发革命豪情的宣传动员作用,成为党和红军争取胜利的有力武器,也为红军长征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和红色文化资源。对长征诗歌创作的探析,有利于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巴中是全国第二大苏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所在地,也是全国的红色旅游景区之一,有着灿烂的红军文化。巴师附小的前身是1932年红军创建的“工农小学”,这里也是川陕游击队总指挥部所在地,有着厚重的红军传统。这些丰富、宝贵的德育资源为教育学生继承革命传统,热爱家乡,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供了有利条件。我校经过充分酝酿,决定围绕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8.
红军精神是川陕革命老区的宝贵财富.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川陕革命老区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课题.毫无疑问的是,思想文化建设将置于其发展整体战略的核心地位,而红军精神也必将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宋恩辰 《新高考》2007,(7):7-10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而且培育了与日月同辉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红军长征过云南与云南民族关系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对红军长征过云南的民族政策及对云南民族关系的影响作了探讨,指出研究红军长征过云南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对今天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民族政策理论水平,对正确执行民族政策,妥善处理云南复杂而多样的民族关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战斗最艰苦、最激烈的战役在十分被动不利的形势下,红军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强有力作用,鼓舞士气,激发无比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最后突破敌人重兵封锁包围,胜利渡过湘江红军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了与时俱进精神、务实精神和以人为本精神,从而成为夺取战斗胜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记者:听说你一直致力写红军题材的故事.而且你的《赤色小子》系列在读者中有很大的影响,你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红军故事是怎么写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红军文艺即工农兵大众文艺,萌芽于1927年,经过几年的成长,1933年后进入大发展时期。毛泽东与瞿秋白为红军文艺理论体系的创立作出了卓越贡献。红军文艺是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艰苦创业精神和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今天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14.
在约20万的长征队伍中,四路主力部队都有女红军战士,共计两三千名。她们以特殊的革命意志,经受了比男战士更多的苦难,创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在红军长征史上留下壮丽一页。她们在众多战斗中浴血奋战,不仅有英勇的战士,而且涌现出许多指挥出色的“女将领”。她们是红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在鼓舞士气、宣传群众、执行民族政策等方面成绩卓著,而且在捍卫中央正确领导、反对张国素分裂主义的斗争中英勇果敢。她们在救死扶伤、给养等运的各种后勤工作中,作用重大。现代史的研究,应从为数不多的回忆资料和传记中搜集素材,历史地评价红军女战士对长征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5.
《红领巾》2010,(11):F0002-F0002
四川省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前身是红军于。1932年创办的“川陕工农小学”,继承了光荣的红军传统,是四川省首批重点实验小学;校园绿树成荫、环境幽静、布局合理、格调高雅,处处弥漫着浓郁的学习气息。  相似文献   

16.
“金秋时节,景色怡人,层林尽梁,叠翠流金……”背着欢快的儿歌,我们学校在美丽的秋季里走进了峨眉山,进行了“弘扬红军精神,爱我家乡游”的一日实践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精神是一个民族表现出来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活跃、有生气的体现,民族精神更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发展的支柱。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培养“四有”新人的关键是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师德。  相似文献   

18.
佚名 《高中生》2012,(19):48-49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各地广为流传的一句歌谣。人民军队来自人民。从红军时期、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烽火岁月里,多少壮志青年从天南海北投身人民军队,他们身后留下了多少个残缺的家庭和多少用尽一生盼归的红嫂!仅仅在长征中,江西省兴国一县就牺牲了1.2038万人,长征路上平均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儿女化作的路标;四川巴中地区12万人参加红军,那里每10人就有1人当红军,每30人就有1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对于自己的子弟兵,人民群众看得比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从网上得知,上海有位历史教师叫邓玉平,为了缅怀曾当过红军已辞世十多年的父亲。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她非常执著地要循着父亲的足迹走一遭。2004年暑假,她背起行囊,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邓玉平此行路漫漫,适经川、甘、陕三省近10个城市60余个城镇,访问了十几位红军老战士。走访了各地党史办,参观了50余处革命旧址,搜集了大量红军长征资料,写下了14万多字的访问日记。被沿途的一些媒体称为“重走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的第一人”。 虽然时过境迁,重走的艰辛岂能与父辈的真走相比,不过邓玉平也遇到了水土不服、高原缺氧等严峻挑战,途中还被毒草严重扎伤。至今已过去了近两年腿脚还行走困难,但她当时并未因此消磨意志畏缩不前,而是勇敢地坚持走完了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留下了新时代精彩的另一种长征故事。 是什么力量,引领、支撑着邓玉平这样去做?她说:“重走长征路,就是在走近心中珍藏已久的渴望,就是要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一种伟大的精神:就是要在理想和信仰的征程中,去感悟生命的意义。”一位香港朋友给邓王平发短信说:“山水动,不如心动;千足迹,不如心迹。回首万余公里,是谁的脚步,感动了万千人的心扉?” 我们说,这感人心扉的脚步来自英勇的先辈们,也来自邓玉平们自己。我们钦佩邓玉平老师的勇气和毅力,故而特别约请邓老师写了一组文章由本刊发表,以便与更多读者朋友一起。用心追着先辈的足迹去,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20.
红军长征与中部崛起都是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及时而英明,都事关我国战略全局和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意义重大而深远。长征精神对促进和实现中部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弘扬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