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民族之林。”而红军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巴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第二大苏区,是红军的故乡,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当时仅有30多万人口的巴中,就有12万多人参加红军,有4万多人血洒疆场。  相似文献   

2.
“南下”行动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重大曲折。但是,“南下”行动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客观上支持和掩护了党中央单独北上;在战略上配合了党中央开创陕北革命大本营的艰苦斗争;接应了长征中艰苦转战的红二、六军团,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创造了条件;“南下”红军还在经过的路途广播了革命火种,充分发挥了人民军队的“工作队”的职能。这些积极作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共产党作为“南下”红军的灵魂和核心是其中最基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才溪乡不辞劳苦做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苏区在大规模的“扩红”(扩大红军)之后.依然可以有效地进行社会动员,组织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粉碎一切机会主义者的瞎说……如像说群众不愿意当红军,或者说扩大红军便没有人生产了”。  相似文献   

4.
《倔强的小红军》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由于饥饿、疲惫牺牲在陈赓的马背上。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根据本文特点,确定其教学重点为:从对话中领会小红军心里想的是什么,进而体会到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为突破重点,可采用“以读为本、感悟探究”的方法,大致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5.
鲁恩平  游猛 《贵州教育》2012,(8):49-F0003
永和小学坐落于红色革命老区瓮安县永和镇垛丁村,这里有著名的“垛丁关红军战斗遗址”,是铭刻当年红军长征过瓮安浴血战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起因是“左”倾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已作大规模的战略转移,以另择革命根据地,极少把红军长征与震惊中外的华北事变联系起来。本文作者认为华北事变是促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历史大转折的催化剂,是促使红军北上抗日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一、单项选择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的强大与红军力量的弱小 B.王明等人剥夺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权 C.博古、李德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军事路线 D. 红军放弃运动战与强大的国民党军队打阵地战  相似文献   

8.
在约20万的长征队伍中,四路主力部队都有女红军战士,共计两三千名。她们以特殊的革命意志,经受了比男战士更多的苦难,创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在红军长征史上留下壮丽一页。她们在众多战斗中浴血奋战,不仅有英勇的战士,而且涌现出许多指挥出色的“女将领”。她们是红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在鼓舞士气、宣传群众、执行民族政策等方面成绩卓著,而且在捍卫中央正确领导、反对张国素分裂主义的斗争中英勇果敢。她们在救死扶伤、给养等运的各种后勤工作中,作用重大。现代史的研究,应从为数不多的回忆资料和传记中搜集素材,历史地评价红军女战士对长征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次公开课,有位老师的“红军长征”获得好评,这主要因为该课教学的最后一环让人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人留下了值得品味的隽水神韵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0.
红军东征对抗日救国运动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前的红军东征对抗日救国运动起了促进作用。红军东征的目的是打通抗日路线,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配合“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11.
中央苏区时期党对红军干部哲学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视。通过对红军干部哲学素质的培养 ,使红军干部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了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与坚定性 ,提高了他们明辩是非、反“左”反“右”的能力 ,增强了红军队伍的战斗力 ,为反“围剿”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七十年前的湘江战役中,桂系军队并没有给中央红军的长征“让路”,“让路”说是不存在的。桂系撤离湘江防线既是中共军事领导人正确军事谋略的结果,同时也是国民党新军阀内部斗争的结果。桂系奉行的战略方针是只追击不堵击,但在湘江战役中桂系并未完全执行这一方针,由于红军的脆弱部分在后卫线,所以桂系军队的进攻造成了红军的惨重损失。  相似文献   

13.
1993年9月28日《文化时报》发表吸兴旺“六盘山红军命案”的文章。本文认为,所谓在环县耿湾发生的“六盘山红军命案”是根本不存在的。一、史文中提到的许多问题与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在陇东的长征经历史实不符。二、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应证,没有环县耿湾死过三百红军之说。  相似文献   

14.
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凉山彝区时,居住在冕宁县彝海附近的彝族毕摩沙马马海子积极参与刘伯成与果基小约达的“彝海结盟”活动,和他的叔伯哥哥沙马尔古一起主持了刘伯承与果基小约达“彝海结盟”的宗教仪式,并且积极主动地护送红军过彝区,他为“彝海结盟”和红军顺利通过彝区作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1929年6月以后,红军第四军在向赣南、闽西进军途中,朱德、毛泽东之间在军队建设和党的领导等问题上发生争论,史称“朱毛矛盾”。周恩来在陈毅协助下,主持起草了名的“九月来信”,及时化解了“朱毛矛盾”,使朱、毛重新握手,保证了党和红四军的发展,不久就创立了在中国革命中“起了最重要作用”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6.
伍维红 《四川教育》2005,(12):26-26
【预案及实施】 案例1:《倔强的小红军》教学片段 师:从“黄黄的”这个词语我们可以读出什么信息呢? 生:我从“黄黄的”这个词语体会到,红军在长征路上常常忍饥挨饿,身体很瘦弱,所以脸是黄的。  相似文献   

17.
师媛 《少年月刊》2011,(10):7-8
清晨,北京,在雄伟壮阔的天安门广场,有队“小红军”举起右手,庄严地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在气势恢弘的万里长城上,有一支“红军”小分队,面对世界各地的游客,  相似文献   

18.
瓦窑堡的意外失陷,既非红军“不战而弃”,更非中共为照顾与东北军的统战关系而故意让出。实则是在敌我兵力众寡悬殊的背景下,东北军的突然进兵及中共决策上的轻敌麻痹、疏忽、犹豫等因素所致。此一事件,既暴露了中共在西安事变前后处理重大问题时的某些不成熟之处,也为我们准确理解张学良暨东北军与中共及红军间的特殊关系提供了衡量的尺度。  相似文献   

19.
四川苍溪,古称秦陇锁钥,蜀北屏藩。位于盆地北缘深丘。巴山东障。剑门西横。此地历史悠久,英才辈出:汉代谯玄廷对第一,南宋王越状元及第,明代王绩九子八进士佳话传世;顾恺之、杜甫、元稹、陆游、杨瞻等众多文人墨客曾聚咏于此:境内云台观、西武当、少屏山为中国古代道、佛两教圣地;巴山火龙、威风锣鼓、唤马剪纸等民间艺术远近闻名。近现代,苍溪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走出了3万多名红军战士,孕育了6位中央委员和18位共和国将军,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红军渡”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如今,每每走进苍溪。“红军渡”雕像都会向你默默述说当年那些弹雨硝烟中的激越往事。感人至深。而今的苍溪人在承继丰厚的文化底蕴的同时,更是张扬着那种理想追求中执著而坚韧的精神,踩准时代的节拍,力推苍溪教育事业持续前行。  相似文献   

20.
从网上得知,上海有位历史教师叫邓玉平,为了缅怀曾当过红军已辞世十多年的父亲。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她非常执著地要循着父亲的足迹走一遭。2004年暑假,她背起行囊,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邓玉平此行路漫漫,适经川、甘、陕三省近10个城市60余个城镇,访问了十几位红军老战士。走访了各地党史办,参观了50余处革命旧址,搜集了大量红军长征资料,写下了14万多字的访问日记。被沿途的一些媒体称为“重走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的第一人”。 虽然时过境迁,重走的艰辛岂能与父辈的真走相比,不过邓玉平也遇到了水土不服、高原缺氧等严峻挑战,途中还被毒草严重扎伤。至今已过去了近两年腿脚还行走困难,但她当时并未因此消磨意志畏缩不前,而是勇敢地坚持走完了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留下了新时代精彩的另一种长征故事。 是什么力量,引领、支撑着邓玉平这样去做?她说:“重走长征路,就是在走近心中珍藏已久的渴望,就是要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一种伟大的精神:就是要在理想和信仰的征程中,去感悟生命的意义。”一位香港朋友给邓王平发短信说:“山水动,不如心动;千足迹,不如心迹。回首万余公里,是谁的脚步,感动了万千人的心扉?” 我们说,这感人心扉的脚步来自英勇的先辈们,也来自邓玉平们自己。我们钦佩邓玉平老师的勇气和毅力,故而特别约请邓老师写了一组文章由本刊发表,以便与更多读者朋友一起。用心追着先辈的足迹去,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