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总体上看,"寻根文学"的研究可以分为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两个方面,外部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寻根文学"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研究,二是关于"寻根文学"与拉美、台湾、二十年代中国乡土文学的比较研究。"寻根文学"的内部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从道德伦理的角度研究"寻根文学";二是从"寻根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来研究"寻根文学";三是"寻根文学"的物质层面研究即艺术性研究;四是"寻根文学"的文化保守主义研究;五是"寻根文学"的现代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比较研究》是邓楠博士最近推出的一部新作,从五个方面对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问题进行了阐释与探讨。提出“文化策略定位、文化主题确立、艺术形式选择”是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具体表现,并详细地论述了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中国寻根文学的影响与启迪。  相似文献   

3.
探究“所以”转变的途径与语法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应从多视角来考察这一问题。它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内部途径和外部途径。内部是“所”和“以”本身各自的虚化、词义变化;外部是从整个句子来看,即“所以”在句中由于句法位置的改变和语境的影响导致的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4.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新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基本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有三种倾向:文化心理、历史逻辑和语言意象。就性质而言,文化心理和语言意象两种研究倾向主要属于研究内容方面的拓宽与深化,其区别在于:前者是以文学为中心指向“外部”世界的研究,后者是从“外部”世界指向文学“内部”的研究。而历史逻辑的研究倾向则主要属于研究方法方面的转换。笔者以为,文学史研究革新质的突破点在于历史观、哲学观的更新,亦即思维方式的更新;未来文学史研究的基本走向在于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于寻根文学一般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个向度加以阐释,事实上寻根文学同样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精神特质,而且为世纪末的浪漫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种新质。寻根文学的浪漫主义精神特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代化语境中文化主体焦虑的书写;二是对于原始文化生态的回归;三是执著于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情怀。同时寻根文学所提供的浪漫主义因素不同以往的新变体现在主体性、自然性内涵的衍变,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紧密相关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寻根作家创作心态的迷茫与文本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寻根作家创作心态的迷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寻根作家对传统文化赞美与批判的迷茫心态,二是寻根作家对外国文学排拒与借鉴的迷茫心态。这种迷茫的创作心态导致了寻根文学的经典文本《棋王》出现瑕疵,《爸爸爸》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有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文学的“严肃性”问题: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严肃性”问题;二是从新文学与复古文学的论战看文学的“严肃性”;三是从当代文学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文学现象来思考文学的“严肃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寻根”文学是新时期启蒙文学的最后一站,它的文化审美启蒙的姿态很鲜明,其时代性及延后性影响巨大,值得重新反思研究。贾平凹作为贯穿当代文坛的大作家,他的小说创作是“寻根”思潮中很复杂的一个文学现象,他与“寻根”思潮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得到足够充分的阐释。贾平凹成功地避免了“寻根”文学的两大致命遗憾,在继承中国性灵文学的创作传统方面甚得神髓,真正达到了“寻根”的文学目的。这一波文学思潮给贾平凹的最大受益,则是他在创作上尝试探索出了将西方现代叙事艺术与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成功结合的范例,创作出了《天狗》、《黑氏》这样的佳作。而拉美文学将神秘文化与象征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启发了贾平凹将魔幻象征的艺术思维与禅宗思维契合,形成贾平凹式的神秘象征艺术。  相似文献   

9.
原型意象与自主情结是原型批评理论家荣格的两个重要理论范畴。寻根文学作为新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在反思民族历史、寻找民族传统文化之“根”的过程中,表现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寻根文学作家们受民族传统文化这一“自主情结”的驱使,在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原型意象。  相似文献   

10.
“寻根文学”作为新时期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 ,对其界定往往是沿着“写的是什么”的思路来求索的 ,把触及了“文化之根”即传统文化的文学都聚合到“寻根文学”的旗帜下 ,实际上也就处在了一种无边的状态。而通过考察作家在表现“文化之根”时所持的态度和所作出的艺术化处理就会发现 ,“寻根文学”表现的是作家面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深度的困惑 ,这是新时期文学创作中一道独特的景观 ,是作家一段特殊心路历程的写照 ,可见 ,沿着“怎么样表现”的思路可以充分揭示“寻根文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批判的视角对美国的STW改革做了评论。批判的立足点主要是对STW改革的深层合理性进行分析。分析从两个方面加以展开,一是从教育内部,即教育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等等;二是从教育外部,如企业制度、政治因素,文化制度因素等。  相似文献   

12.
寻根文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是对于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寻根文学是以文化寻根为初衷或者母题的一种文学形式,由此,其中包含有一种乡恋之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歌颂、传承与反思。本文主要对寻根文学中“家”母题的文化意蕴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3.
刘师培等四位先生关于中古文学研究的著作,大约相隔二、三十年,把20世纪粗略分为四个阶段,代表了不同时代学人的研究方法和治学风气。其间既有承接联系,又有建树创新。把它们摆放在一起观察,会发现本世纪的中古文学研究走过了一条从史料还原到思辨索原的道路。“历史的还原”有两层含义:一是史料还原,二是思辨索原。无前者,研究缺乏根基;无后者,学术难有创新。在中古文学研究领域,我们看到了这两种“还原”。其中所反映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中古文学,对其他古典文化研究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文学对农民工生存状态的关注一直是文坛的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农民工小说的创作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农民工小说的创作展现了社会转型期的农民离开土地,走进城市变成农民工后的生存困境和心灵冲击,扫除了文学创作上的审美盲点。目前学界对农民工小说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类是个案作品的精读细析,侧重文学的内部研究:一类则是从总体上研究农民工主题小说的审美特征和价值意义,侧重文学的外部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学院李平老师的新著《文心雕龙综论》一书,最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全书20余万字,内容分为三类:一类是关于《文心雕龙》文化思想方面的研究,主要分析其主导思想,探讨其文化意蕴,揭示其与中华元典《周易》的内在联系;一类是关于《文心雕龙》创作论方面的研究,集中论述《文心》创作论中的两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神思”与“养气”;还有一类是对《文心雕龙》研究史的论述,一是从宏观上对20世纪中国《文心雕龙》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作概括的分析,二是对《文心雕龙》研究史上的里程碑著作“范注”作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多元化”模式的基本内涵就是校企深度合作,强调合作过程的多元主体和“五位合一”。多元化模式构建的支撑条件是制度支持、利益兼容、文化融合、资源共享。而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是保障校企合作多元化模式实施质量的重要环境。校企合作多元化模式评价主体的多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宏观上讲,是学校整体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结合;微观上讲,是学校内部各种评价主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一书,深深地拨动了西藏文学之“弦”。马原和扎西达娃,是把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与寻根文学联系在一起的两住重量级的西藏作家。寻根文学虽然短命而夭折了,西藏文学之“弦”并没有断。笔者热切地期盼着,能够有更多的人来拨动西藏文学之“弦”。  相似文献   

18.
怎样利用课文注释进行教学安徽芜湖铁路中学马章苟课文注释的内容包罗万象,可以称得上是书中的“小百科”。其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文章、文学常识的介绍,包括作家、作品、文体、背景等基本知识;二是对生字、生词、语句及引证的古诗、古文等做的注音、解...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社会文化“镜像”的折射。美国现当代作家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别出机杼地描述了一个黑人家族跨越百年的辛酸“寻根历程”,作为整个黑人民族“集体寻根”时代缩影。可见,托妮·莫里森把文学视为与外部世界密切相关的精神现象,一种及物性和关联性的精神活动。小说主人公奶娃承载着挖掘黑人文化历史的使命。本文基于人格特征是个人生理欲望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的假设,对《所罗门之歌》进行精神分析学解读,研究奶娃人格完善的诱因,从而总结出影响黑人人格完善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家庭文学文化意蕴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学界往往比较注重从“社会”而忽略从“家庭”视角来探讨中国现代文学,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因为“家庭”在中国文化及其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将“中国现代家庭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力求发掘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意识。这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家庭网罟与中国文化的凝固力;二是高尚的淑女与中国文化的惰性;三是寡妇道德与中国文化的变态母爱;四是少者形象与中国文化的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