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 ,从外在形式上看 ,总是以词、句、段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 ,文章离不开语言 ,其中词是最基本的细胞。而语言同思想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语言是载体 ,思维是内容 ;思维担负认识任务 ,语言担负表达任务 ,因而 ,用词的问题 ,实际上是使用概念的问题。一、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有内涵和外延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指概念的含义 ,即它反映的对象的本质性是什么 ;概念的外延指概念的适用范围 ,即它反映的具体对象有哪些。内涵反映对象的质 ,外延反映对象的量。比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这个概念 ,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国家行政机…  相似文献   

2.
数学概念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学生有了数学概念,才能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出正确的概括和陈述。一、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概念明确”。1.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能说出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理解概念定义中的关键词语;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范围;能举出概念外延中的事例;能判定某个事物是否属于这个概念的外延,并说明理由。2.明确这个概念和其它一些概念的关系。能说出它的邻近的属概念,并将属概念按有无种差分类;能按不同标准对概念本身分类;能说明这个概念和另一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3.能正确运用表达概念的词或词组。  相似文献   

3.
一内涵与外延密尔提出专名和通名的区别主要在于:专名只有外延而无内涵;通名则既有内涵,又有外延。专名只能在同一意义上被正确地用于某一对象,通名则能在同一意义上被正确地用于某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事物。密尔认为专名表示我们所谈论的是哪种东西,而没有告诉我们任何关于这种东西的事情,如把某条狗命名为“菲多”,这个专名指称这条狗,可它并不能提供任何关于这条狗的性格、习性、长像等信息。而通名指示一些主体,这些主体是通名的外延,它们具有某些特性,这些特性就是通名的内涵,人们根据通名的内涵去决定通名的所指即外延。例如,人这个通名具有“有生命的,有理性的,会用语言交流的”等等特性。二涵义与指称弗雷格在专名的问题上与密尔持不同看法,他认为专名也是有含义的,专名与对象对应,概念词/通名与概念相联系,不论是词、复合指号或表达式,只要指称了一个单一的对象,都被看作是专名。“专名(词,指号,复合指号,表达式)表达它的涵义,并且命名或指示它的指称,我们令指号表达它的涵义并且命名它的指称”。可见,弗雷格在一定程度上把专名的涵义等同于某些相关的限定摹状词的涵义。在《论涵义与指称》中,弗雷格举例谈了指号(名称,词组,表达式),指号的指称和指号的涵义...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的模糊语言礼县白河农中秦波所谓模糊语言,指的是以下两种情况:其一,系指那些由模糊词或模糊词组(所示概念的外延无明确界际、且具有游移性的词或词组)构成的、语义难于精确确定的语言。如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就是这样的模糊...  相似文献   

5.
【知识精讲】1."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其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就要既明确概念的内涵(特有属性),又明确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对象)。  相似文献   

6.
概念一词源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著作。小国先秦哲学家称其为“名”。它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任何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概念的含义;外延是指具有这些本质属性的那些客观事物,即概念所涵盖的对象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说的概念“清”与“不清”(或“明确”与“不明确”),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概念的内涵;二是指概念的外延。根据内涵与外延的意义可知,概念的内涵可以决定外延,反之,概念的外延也可以决定内涵。所以,不管是从内涵角度弄清本质属性,还是从外延方面弄清涉及范围,都能达到明确概念的目的。但是,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对矛盾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試图扼要地讲讲形式邏輯所讲的关于概念的知識对明确概念的作用。什么是概念?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本貭属性是能区别某一类事物和其他类事物的一組属性)的反映。例如,“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本貭属性——“两组对边各相平行的四边形”的反映。概念有內涵和外延两方面。事物有个体和类。同类事物都有一些相同属性(包括本质属性)。概念的內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貭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全部事物。例如,“語言”这个概念的內涵是“交流思想的工具,社会斗爭和发展的工具”,它的外延則是各种語言。概念的內涵就是概念的涵义,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的适用  相似文献   

9.
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它是思维的“细胞”,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本质是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概念不清的学生,不但逻辑思维能力差,而且在计算、推理、证明中会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概念的内涵就是这个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而概念的外延就是这个概念所涉及的范围。数学概念的定义是揭露概念本质特征(即概念内涵)的逻辑手段,而数学概念的分类是揭露概念外延的逻辑手段。  相似文献   

10.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与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与语言表达有密切的联系,在小学语文基础训练中就安排了一定份量的逻辑训练。 一、有关“概念”的逻辑训练 思维就是动脑筋想问题,它的形式主要有概念、判断、推理几种。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叫概念的“内涵”,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叫概念的“外延”。例如“武器”这一概念,其内涵是“用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工具”,包含在其外延之内的有:大刀、长矛、箭、枪、炮、原子弹等等。有关明确概念的训练很多,如第三册基础训练12中要求学生填出“有关炊事用具的(词语)”、“有关体育用品的(词语)”,就是通过训练来明确概念的外延。  相似文献   

11.
词义和概念的关系“词义”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对于现实中的事物、现象或事物、现象间的关系共同理解的词的内容。如果从逻辑的角度说,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或这些事物、现象间的关系,经过多次观察和体验,对它们的本质属性逐渐有了明确的认识,在头脑中建立起对该事物、现象或关系的“概念”。这“概念”必须用词固定下来或表现出来。由此可知,所谓“词义”也就是指词(或词组)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第三册《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后附有这样一道“思考和练习”题: 把下边几组词语分别按照含义大小的顺序加以排列。 1、宇宙地球太阳系银河系 2、石拱桥独拱石桥桥石桥这道题的设计不合逻辑,非但不能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事物,明确概念,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含义”一词用在这里不够明确,是指概念的内涵,还是指概念的外延?究竟根据什么分“大小”?据出题者列出的两组具体概念来看,显然是要按照概念外延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顺序来排列这两组概念。这样一来,就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贵刊 2 0 0 2年第 4期刊发了《数学概念课教学宜分三个阶段进行》 .该文的第一句话指出 ,决定数学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基础因素和贯穿始终的因素就是 :概念要明确 .在数学教学中 ,人们常说的概念“明确”与“不明确” ,主要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对概念的内涵“明确”与“不明确” ;二是指对概念的外延“明确”与“不明确” .我们知道 ,不管是从内涵角度弄清本质属性 ,还是从外延方面弄清包括范围 ,都能达到明确概念的目的 .许多教师习惯于从揭示概念的内涵方面来明确数学概念的目的 ,而对从外延方面来明确概念的“力度”则不够 .本文向…  相似文献   

14.
模糊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查德教授提出来的,有人翻译为“勿晰”,不分明,边界不清的意思。从这个意义说,模糊概念也就是或指一个概念的外延是不明确的,没有确切的范围的意思;或指一个概念的内涵不清楚,有混淆的意思。因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互相制约的,概念的内涵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概念的外延也跟着确定下来了,反之亦然从这来看,模糊概念也就是指那些或者是内涵不确定的概念;或者是外延不确定的概  相似文献   

15.
议论文中的辨析比较,就是把两种意义相近的事物或概念放在一起,在相互比较中诠释内涵与外延,以达到从不同角度剖析概念内涵的一种辩证思维。写作时用辨析比较的方法来解剖概念,可使论证显得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本文围绕此种论证方法的思维训练过程、基本论证模式和常见语言标志进行阐述,以期为学生考场作文指明一条写作捷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概念明确应有以下三方面的要求:1明确概念的内涵,即把握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2明确概念的外延,即把握概念所反映事物的范围。3明确概念和邻近(可比较)概念的关系。对于电动势这样的物理概念,如能达到上述要求,对物理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逐步明确电动势这个概念,根据教学经验,可采取以下逻辑方法来明确电动势概念。一、用抽象的方法引出电动势的概念引出电动势概念一般是通过抽象电源的本质而达到的。从讨论电源在电路上的作用入手,采用一个抽象的电源模型(…  相似文献   

17.
王秀惠 《教育评论》2007,(3):133-134
逻辑,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遵循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反映客观现实的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又称理性认识的思维、抽象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有下列几种常见的途径。认真学好词语,明确表达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其内涵是客观存在的,词或词组是表达概念的符号。学生学习词语的过程,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认识过程,也就是掌握概念的过程。如果词语概念不清,就会用词不准确,直接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所以学好词语,明确表达概念,是加…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贵刊2002年第4期刊发了<数学概念课教学宜分三个阶段进行>.该文的第一句话指出,决定数学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基础因素和贯穿始终的因素就是:概念要明确.在数学教学中,人们常说的概念"明确"与"不明确",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概念的内涵"明确"与"不明确";二是指对概念的外延"明确"与"不明确".我们知道,不管是从内涵角度弄清本质属性,还是从外延方面弄清包括范围,都能达到明确概念的目的.许多教师习惯于从揭示概念的内涵方面来明确数学概念的目的,而对从外延方面来明确概念的"力度"则不够.本文向大家介绍几种从外延方面来获取数学概念的逻辑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许多现象并不是绝对精确的,总存在着“亦此亦彼”的情况,尤其是语言现象,更具有模糊性。这种“模糊性”主要表现为:语言内涵的多义性。它包括语言内涵的多层次性、多向性等。如《我的空中楼阁》一文,其标题就有两层含义。其次,语言外延的不明晰性。在语文学科中,不少概念的外延常常交叉在一起或所指外延不确定。如通讯、报告文学、叙事散文,虽然各有其特点,但也有共同之处,因而对《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体裁说法不一。又如“名山大川”,到底指哪些山哪些河?没有明确的答案。语言的量的不确定性。这主要指概念内涵的数量范围的可变性。如…  相似文献   

20.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化学知识的基石 ,它贯穿于初中化学的始终 ,指导着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学习 ;它不仅是推理的依据 ,而且还是解题的基础 .因此 ,复习好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是正确掌握化学知识的关键 .搞好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复习 ,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分层次 抓要点复习时应做到全面地认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能用自己的语言剖析每个概念的层次要点 .所谓内涵是指概念所说明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定义即是以简短的形式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外延是概念反映的一种 (或一类 )事物的总和 ,即概念所涉及的范围 .例如 ,对于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