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谈古代的“尚右”“虚左”浙江绍兴市北海中学董秋成任俊荣先生在《谈谈古代的“尚右”和“虚左”》(以下简称《谈谈》,刊于《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7期)一文中,将高中语文课文中出现的易使学生引起困惑不解的“尚右”和“虚左”问题,从古代的礼仪习俗的角度作...  相似文献   

2.
偶读季羡林先生的《我的求学之路》,其中有一篇《董秋芳先生》,记载了季羡林先生谈有关作的一些问题,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70年前,胡适说:“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实际上,他并没有“少谈些主义”,只不过不讲马克思主义,而大讲改良主义、实用主义,中国的实际问题,他却一个也解决不了。无独有偶。70年后,在《世界末回眸》这篇“奇文”中,作者“百般呼唤德赛两先生”,推崇“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是“至理名言”。仔细察看一下这位作者的言行,原来他呼唤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和伪科学;他也并不“少谈主义”,只是不谈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则百谈不厌,目的是以“全盘西化”“演变”中国。  相似文献   

4.
开心乐园     
问 路一对父女在大街上散步,一位乘车的先生从此路过,向那对父女问道:“请告诉我,我现在是在什么地方?”女儿忙说:“多奇怪,您不是正在自己的车里吗?”◎供稿/苏婉蓉广西百色市福利院居民楼二楼左(533000)高兴的虚字眼一位先生给学生讲《论语》,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时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说’,高兴;‘乎’,虚字眼。”讲完先生问道:“你们听懂了吗?”“懂了!”学生回答。先生指着一位学生说:“那你连起…  相似文献   

5.
张明佐 《教书育人》2006,(12):24-24
笔者担任了一次全市高中语文教学竞赛的评委,参赛课题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与王实甫先生的《长亭送别》。总体感觉老师们的课上得比较精彩,各有特色,都使用了多媒体,有的老师还自带了笔记本电脑。但细细想来,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不妨放大一下,乃至设想下去——如果平常的课也都这样“鼠标点点点,画面飞飞飞”会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职业》杂志2002年4期发表了笔者的一篇拙作《职业教育市场探析》,肖然先生以《读“析文”有感》(刊登于2002年6期,以下简称《感》文)提出了一些疑问,本文根据笔者最近学习的一些心得,结合回答肖然先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阐述利用市场机制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一、职业教育市场悄然兴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建立和完善,作为计划经济体制最后壁垒的教育领域,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教育市场悄然地发展着。为此,有关人士与部门从理论与实践中都进行了一些探讨。如胡瑞文同志在…  相似文献   

7.
刘志刚同志在《浅论虚概念的外延和形式逻辑关于外延定义的问题》(载《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以下简称刘文)一文中,揭示了虚概念理论上存在的一些矛盾,并提出了克服这些矛盾的意见。这无疑是有益的。但刘文中的一些观点我们不敢苟同。我们认为,解决虚概念理论问题的关键,在于了解虚概念逻辑特征的两重性。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8.
薛侃(1486—1545),字尚谦。师奉阳明先生,先生以其质虚,赠号中离,世称中离先生。潮州庵埠凤陇人氏。薛侃为潮州王门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恪守王阳明的良知学说,相对于其他王门学派并不突出,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明确提及的是薛侃对王学类禅的辩解:“世疑阳明先生之学类禅者三,曰废书,曰背考亭,曰涉虚。先生一一辩之。”陈荣捷先生为饶宗颐先生著作《薛中离年谱》所作序言也特别谈到薛侃的儒释之辩,可见儒释问题是薛侃哲学思想的一个突出方面。本人认为薛侃对王学的  相似文献   

9.
赵逵夫先生关于《公英舞》的研究文章,是对杨公骥先生相关论文的肯定和支持,也就一些关键疑难作了补充和商榷,多所创获,在研究上有长足的进展。姚小鸥先生的文章对赵文作了许多指责。本文从《公莫舞》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对姚文的主要指责再作具体的商榷。  相似文献   

10.
在对太原市35位一线幼儿教师的调查研究后,我们发现,幼儿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五多五少”的问题,即多程式化少亮点、多空想少梳理与实践、多感性描述少理性思考、多关注集体少关注个别幼儿、多谈不足少谈质疑与改进方法。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新论》是罗荣渠先生对现代化问题研究创见的一次最集中的表述,它为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但其中一些基本观点尚需进一步探讨,主要从一元多线历史观、现代化的内涵、现代经济运动的共同规律和现代化模式的概括四个方面提出来一些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2.
涤非师离开我们已经半年多了。 从济南参加先生的追悼会回来,脑子里经常想起认识先生多年以来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往事,想起先生著作中某些篇章或警句,心绪很纷乱,一时无法梳理。我想,肖先生的著作《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杜甫研究》、《杜甫诗选注》、《乐府诗词论薮》以及他参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早已传播海内外,为学术界所周知。我这篇短文只着重回忆先生热爱杜诗的一些往事,学习先生治学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杨子江 《学语文》2000,(3):14-15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留给世人的两篇传记文学作品之一,是一篇别开生面的以虚构人物为传主的传记。另一篇《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为他的外祖父孟嘉立传,从被立传者的姓字和籍贯说起,然后说及身世、经历、事功、品德等等,处处写关,立传的方法颇受传记体史书的影响。《五柳先生传》为五柳先生立传,通篇以虚摹代实写,写得比较随意,不拘泥于细节的真实,饶有趣味与深意。  相似文献   

14.
《史记》之难读,昔人多已言之.余尝谓考论之至者,语必摭实,义必综贯.唯其摭实,故语不蹈虚;唯其综贯,故义不偏至.兼斯二者,庶几无憾.余读余杭章太炎先生《史学略说》云:“《史记》号称实录,苏秦有《苏子》,鲁连有《鲁连子》,魏  相似文献   

15.
芮瑞 《学语文》2003,(6):12-13
虚”和“实”是中国艺术中的一对重要范畴 ,也是美学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已故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一生执著于艺境研究 ,在他的多篇文章中都谈到了中国艺术虚实相生的艺境结构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见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五册)就是一篇关于虚实问题的专论。“虚实”是一对美学范畴 ,“本义指空无与实在相对立的两种状态。”(《中华美学大词典》) ,运用于艺术和审美活动的空间意识的表现 ,则具有多种含义 :1、实指艺术作品中直接可感的形象 ,虚指艺术作品中由直接形象生发而又联想或想象所得的间接形象 ;2、指真假 ;3、指虚构与实…  相似文献   

16.
《西北职教》2006,(4):7-7
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的事。汤敏先生2月在新浪财经发表了一篇题为《扩招扩错了吗》的章,对社会上议论纷纷的大学扩招导致就业难等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南风窗》记郑作时先生的题为《汤敏先生:扩招没有错吗?》的章则不以为然:“4年的大学扩招,使得作为中高级人才的大学毕业生供应过量了,远远超出了社会现阶段的要求,因此作为人力资源价格的薪资也必然要下降。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7.
也谈《殽之战》一些词语的诠释──并与陆精康先生商榷福建诏安一中沈开泰《之战》一些词语历来有不同解说。这涉及历史、文学及语言诸问题。陆精康《(之战)异说》(见《中学语文教学》1994.11)试图“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列宁)加以分析,但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仁”学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这是一般所公认的.但对“仁”学究竟是什么,国内外学人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看,各人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看法自然不同;从客观上看,孔子对“仁”的说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论语》是我们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中直接谈到“仁”的,就有109处之多.既有抽象的,也有具体的,形形式式、五花八门.可是,书中有一处却偏偏说:“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少谈利与命,这是符合孔子的思想的,但少谈仁却很难理解.对这个问题,历来也有各种各样的解释:金人王若虚在《误谬杂辩》中,清入史绳祖在  相似文献   

19.
在傅惜华先生《明代杂剧全目》和庄一拂先生《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关于明代杂剧家桑绍良的生平事迹及杂剧《独乐园》的考证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现将我们对于这些问题的补正陈述于次.  相似文献   

20.
本对胡适当年提出的“多谈问题,少谈主义”引起的论争作了具体的分析。指出胡适的初衰是反对当时王捐唐提出的民生主义,并非专为反对马克思主义。他的真实意思意图在提倡一种戒空疏、倡务实的学风。有其值得重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