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教育》今年第七、八期载乔树德文章,认为“双重任务”的提法及其顺序是“升学第一,就业第二”,助长了“升大学光荣,考不上大学无能”的社会心理。乔文认为,“普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青少年成长为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应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力量,有测重地对学生实施升学预备教育或就业预备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奠定基础。普通高中的任务有过一个传统的提法,叫做“双重任务”,即为高等学校输送新生和为社会培养劳动后备力量。这个提法,从宏观上看是正确的,至今仍有指导意义。但是,以教育实践看,把“双重任务”落到实处却存在着一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础教育有升学和就业两大出口。当前的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实施中表现出“强化升学,虚化就业”的特征,仍然存在只重应试、歧视就业的突出矛盾。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需要确立“培养普通劳动者”的基础性价值目标,构建“普职融通”的办学模式,落实升学、就业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4.
今日美国综合中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美国约有25000所综合大学。它是美国实施中等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培养任务。它具有三种职能:(1)让所有学生接受普通教育;(2)让大多数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毕业以后直接进入就业市场;(3)让一部分具有深造前途的学生作好升入大学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分流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的基础教育。它担负着“双重任务”,即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和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力量。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这“双重任务”,普通高中教育必须有侧重地对学生实施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当前,从全国范围看,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干扰,普通高中重升学预备教育,轻就业预备教育的现象十分突出,有的甚至根本就不顾及就业预备教育。究其原因,有学校的,更有社会的。尽管国家每年都在扩大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然而普通高中毕业生每年升入高等学校的仍只是极少的一部分,绝大多数普通高…  相似文献   

6.
一、香港高校学生工作的特色1.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香港高校学生工作凸显“服务”理念,他们认为:学生事务处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学生投入大学生活,并通过不同的活动、援助及辅导,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才能,为日后升学及就业做好准备。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事务处将这个理念表述为:“沟通,  相似文献   

7.
普通中学担负着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为社会提供优良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任务。应届高中毕业生,能够升大学继续深造的总是少数,大量的、主要的是参加到社会主义的劳动大军中去,从事各方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学教育性质任务的要求,结合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实际,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进行“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升学、就业、待业等问题,在又红又专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8.
1986年上海卢湾区在探讨教育如何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的问题时,分析了当前普通中学存在的问题,比较一致地认为:普通中学为学生升学作准备和为就业作准备的双重任务,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封闭的教育体制结构,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普通中学为学生就业作好准备的任务,始终不能真正落实,双重任务,名不符实。中学生普遍缺乏职业意识和就业准备,学生对参加生产劳动认识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打破普通高中单一的升学定向局限,普通高中办学模式的探索呈现出分层次、多元化的发展势头,出现了偏重升学预备教育、兼有升学就业双重任务教育、侧重就业预备教育和特色高中等4种主要办学模式。目前,上海市23所参与高中课程教材改革的学校率先进行以“二一分段,高三分流”为主体的高中办学模式改革,形成了“二一分段,高三分科”(即高三分为文科、理科和实科。文、理科具有升学预备教育的性质,实科侧重于劳动技  相似文献   

10.
“三扩”背景下非重点高中所面临的问题近年来,普通高中遇上了好时机。生源充足,家庭、社会、政府空前关注与支持,为其发展插上了富有活力的翅膀。但从深层面审视,普通高中,尤其是非重点高中所蕴涵的问题不容忽视。1.非重点高中办学思想的失衡由于高校扩招的影响,有的非重点高中不顾本校的生源、师资实际,置其所担负的双重任务于不顾,出现了要么“升学”、要么“就业”两种类型的办学“一重任务”倾向。为数不少的非重点高中向高校输送合格学生简化为自己的全部任务,导致了办学思想的单一化,使普通高中热演绎成了升学热。2.非重点高中课程体…  相似文献   

11.
论升学,重点高中当之无愧;论就业,职业高中当仁不让;唯独介于二者之间的非重点高中,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能”,陷于两难境地。 非重点高中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如何才能立足于社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普通完全中学,在恢复高考制度后,我校也同其它学校一样走“升学应考”的办学道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如愿升入高校的是少数,绝大多数学生既升不了学,又无一技之长,不受社会欢迎。我们深感这种办学模式只能是“抓芝麻,丢西瓜”,失少偏颇。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并没有彻底改变,中等职业学校难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成人教育仍以学历教育为主流等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们。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现行教育体制本质上的“双轨制”,即一轨主要以升学为目标,另一轨主要以就业为目标。由此形成了升学教育是一等教育,不能升学的才接受二等教育——就业教育的观念。而我们目前实行的“三级分流”的方针,虽然出发点是改变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状况,但在客观上却进一步强化了“双轨制”。从培养合格的21世纪接班人的目标出发,需要认真考虑改革我国的基本教育体制和结构。这样的改革要着眼于“合”而不是“分流”;这样的改革不同于现在有些地方办的“高二分流”的“综合中学”,即先按高考应试学文化,到高二再让看来升学无望的学生转学点就业技能的模式,也不是提倡所谓“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那是个模糊不清的提法。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20万小学生,有740多万初中毕业生,有112万高中毕业生未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而这些未能升学的主要是农村学生。很多农村学生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端上铁饭碗,跳出“农门”,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而今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已经走上了市场经济的轨道。“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使得就业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2022年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与待就业学生群体相比,“二战”考研学生群体更有可能来自高选拔性大学、非人文社科类专业、经济条件较好家庭,而且自我教育期望和父母教育期望相对较高、人力资本相对较好;“二战”考研选择既是毕业生的“主动而为”,也是宏观社会经济形势、就业压力等外部因素作用下的“被迫应对”;人力资本是学生实现成功升学,避免“二战”考研的重要因素;明晰职业生涯规划会降低学生选择“二战”考研的概率。基于此,建议高校关注毕业生群体的异质性,开早开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高校毕业生通过积极的学习投入和社会实践,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为成功升学和就业打牢基础;政府应努力改善经济形势,缓解就业压力,做好这一群体再就业兜底帮扶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一)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理由是很明显的:一、从教育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来看,现行中等教育结构的单一化同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很不适应,同四化要求的多样性也很不适应。由于现在的中等教育基本上只有普通中学这一种形式,学生都念“一本经”——普通课,毕业后只想奔一条路——考大学,中学的双重任务实际上只剩下一种任务,即“升学”,在一些学生中形成了“升学”是读书的唯一目的这样一种观念,创“三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部分中职学校或高职院校中的部分中职专业转型为以就业和升学为人才培养目标。与之相应,中职语文课程在承担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又肩负起对口升学的重任。重视中职语文课程,改革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才能使"双重任务"下的中职语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封希文 《教师》2011,(16):116-117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美术教学兼具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进与学生的交流;同时,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采用激励式评价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和美术素养。  相似文献   

18.
改进高中生物学教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上接大学的专业教育,下承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的作用,在整个国民教育体制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它具有为升学和就业做准备的双重功能,既要进一步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面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又要提高生存技能为学生的就业和承担起生活责任做准备。  相似文献   

19.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各劳动岗位的智能化水平愈来愈高 ,人们已经很难区分它是属于“白领”还是“蓝领”。因而在学生刚刚初中毕业时 ,就明确分清该学生的学习方向或就业方向 ,进入为培养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做准备(升学或就业)的高中阶段学习 ,没有完全根据个人的特点进行培养 ,已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普通高中课程适应面太窄 ,知识面只是针对少数准备升大学的学生 ,而大部分没有能力继续升学或不想升学的学生则没有机会或没有积极性参加普通高中学习 ;另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偏重于单一职业技能的培养 ,缺乏复…  相似文献   

20.
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十亿大国,多年以来,学生的唯一出路就是能考上大学,所以升学基本成为学生人生途上的唯一出路。但是由于升学的限制,往往很多青少年不能解决毕业到就业之间的知识培训。改革开放后,八十年代初开始,全国各地开始提倡职业教育,使大批由于升学限制的学生,有了一个就业的培训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