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惯用语是一种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丰富含义的语言。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惯用语已经被当成一种最熟悉和普遍的熟语,这种特殊交流方式的使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变得司空见惯。但它却成为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绊脚石,本文主要从形式结构、语用层面,以及语义层面探讨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好地让外国学生理解和使用惯用语。  相似文献   

2.
汉泰语显性使动句使用频率高,但在句法结构形式上存在差异,泰语显性使动句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不局限于某一种句式,对应情况较复杂,分布在"把"字句、兼语句等多种句法结构形式中。汉泰语显性使动句的语义结构都包括使动词、施事、受事、谓词四个部分,且施事是否出于主观故意造成使动结果受到句法形式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教学传统上主要从语义、语用角度对定语从句展开描写和解释,但解释定语从句连接词所采取的循环论证策略和汉语相应称谓的缺位加重了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对定语从句的理解难度。信息输出时,汉语学生或者回避使用定语从句,或者由于错误使用关系代词而导致句子结构出现问题。从语言分析系统的语形角度看,定语从句是英语避免重复的实用手段...  相似文献   

4.
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和印欧语系有明显的区别,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其表意手段主要通过语序和虚词。我们以对外汉语教学中"动词+处所词"这一结构为例,阐述汉语语序对语义表达作用的影响,进而强调语义分析法在对外汉语语序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名词性隐喻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词性隐喻是使用频率最大的一种隐喻。名词性隐喻的语义结构通常有以下两种形式 :只出现本体、喻体、喻词 ,相当于汉语中的暗喻 ;只出现喻体 ,相当于汉语中的借喻。从语义结构上看 ,英语名词性隐喻的翻译方法有六种 ,即 :不改变喻体 ;不改变喻体但加释义 ;改变喻体 ;译成明喻 ;译成非隐喻 ;不译。  相似文献   

6.
"死亡"委婉语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委婉表达之一。目前关于"死亡"委婉语的研究和探讨多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进行探讨,较少有人从委婉语的语义建构和语义解读这一角度对汉语"死亡"委婉语进行英译策略的研究。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利用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理论对汉语"死亡"委婉语的建构和理解进行认知阐释并分析其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被”字含蒙受义,表示一种遭受现象,这种语义上的独特之处,使汉语“被”字句在被动意义之外,多了一层不幸、不如意不愉快或者有所损害等语义色彩。本文拟就《骆驼祥子》被字句的补语和否定形式的句法结构特点的数量统计和分析,探究现代汉语“被”字的这一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出现了“动宾结构+宾语”句式。通过调查,在近代汉语阶段这一语法现象仍大量存在。本文通过近代汉语各阶段相关语料,分析了动宾结构及其后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和变换类型。这一语法形式是语言表达经济原则的需要和体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汉语的语用习惯套用在英语词汇上,从而造成了词义理解的偏差。要消除汉语文化迁移对英语委婉语理解的影响,就应该了解两种文化的不同背景,把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有效结合起来,以减少文化负迁移对英语委婉语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国外交流日趋频繁,中国文化的传播与翻译工作也就变得非常重要。对于中国的成语来说,它的结构形式通常都是由四个字组成,并被人们长期使用,成为人们日常语言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汉语英译的工作中,汉语成语本身形式的简洁、意思的精辟等独有的特点已经使其成为了中国语言文化中的精华,同时也是汉语翻译的重点。所以就需要相关的译者在进行汉语成语英译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成语的意义,把握成语翻译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1.
王立东 《职大学报》2006,(1):121-123
论述中国法律援助的现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倡导建立法律诊所教育与法律援助相结合之中国法律援助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家"是中国女性小说中贯穿的题材领域之一。现代女性小说对"家"的叙写主要表现在揭露旧式家庭中女性黑暗的生存图景,当代新时期的女性小说则侧重展示现代职业女性家庭和事业难以兼顾的生存困境。因此对女性来说,家庭生活具有超过男性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形素"、"词素"、"语素"这三个术语同出一源,都来自西方语言学中的"moypheme",但所指不同,"词素"、"语素"并不是在语言单位的同一层面上,"语素"是和"词"平行的一个语法单位。"词素"是词的构成成分,是由词切分出来的下位单位。不能因为汉语词的确定存在诸多问题,而"词素"的划分必得后于词,"语素"的确定先于词,就用"语素"取代"词素"。  相似文献   

14.
说"旬"和"匀"     
本文考定"旬"的本字为"云","钧"的本字为"匀".  相似文献   

15.
释"相"     
“相”在古汉语中是应用性较强的一个词。传统的古汉语词典和古汉语语法教学中一直把它作为一个副词来看待。该文列举大量语言事实证明 :它应另立一类代词  相似文献   

16.
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发挥新奇丰富的想象,调动比喻,拟人等手法,精细生动地描写了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和妩媚的持征,营造出美妙生动的意境,从而洞察到生命的本质,而作者的情感从始至终都体现出一种含蓄深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的"天府之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府之国"是最适宜于人类生活的地方.古人常把形势险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在中国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9个"天府之国".它们是关中盆地、北京小平原、成都平原、江南地区、太原附近、闽中地区、沈阳一带、武威地区和台东地区.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看,这些"天府之国"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它们的形成和演变则与人为因素息息相关.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有的"天府之国"长期存在,影响很大,有的则昙花一现,转瞬即失.历史时期"天府之国"的形成与演变,对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地理学与"集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自创立以来,在老一辈历史地理学家及其后一代代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已发展成为一门独具特色且有重要作用的地理学分支学科。特别是学者们通过对我国独特地域、独特领域中一系列独特问题的开创性科学研究,不仅拓展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而且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提供了多层面的历史借鉴,得到了学术界及应用部门的充分肯定。然而,学界的同仁也清醒地意识到: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兴起和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不断深…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在建国初始就有了"走出去"的大规模、系统化的策划,此后更甚。然而,通过多方调查和资料显示,效果不容乐观。中国文学要"走出去"无外乎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翻译及相关的途径推向国外市场让其"走出去";二是鼓励西方读者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带动其他读者"走进来"。本文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认识和比较,以此来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出版的体育词典和书刊中,physical fitness的中译有多种,大多数译为"体质"。通过比较研究"physical fitness"和"体质"的词意、定义、研究内容和测试项目等,探讨其合理译义,认为将physical fitness译作"体适能",体质译作"constitution"或"physical constitution"更符合词意和专业概念,并适应当前研究的发展趋势,亦有利于国内外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