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比德”是孔子游历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审美观。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孔子不仅赋予自然山水、松柏、兰草等以“德”的品性,同时一些不太为常人所留意的自然景象也常常引起孔子的“德性”观照,体现出孔子内心非常细腻的“比德”联想和审美思考,这种游历审美观对后世文人生活方式、审美心态及文艺创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的隐逸思想与其“仁”的思想同样浸润和影响着后世作家文人。本文从《论语》中所反映出的隐逸思想分析说明后世作家文人的隐逸情怀其源于此,以“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为例。  相似文献   

3.
《国殇》体现了为鬼雄的死亡观。这种死亡观实质上是一种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英雄观,它对后世文人立功立名、为国捐躯等英雄情结的产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并深深地影响到后世文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4.
旷玉妍 《考试周刊》2011,(73):29-30
《论语》是一本集合了孔子及其门下弟子言行的智慧语录,它所体现的儒家先贤思想流传至今影响后世。其中“仁”的思想贯穿于孔子思想体系的全过程.成为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仁”不仅体现了孔子对道德及人文精神的关注.而且展示了孔子仁爱、博大的精神风范。  相似文献   

5.
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出身及经历 ,孔子逐步形成了自强、好学、乐观、求实、精思、笃行、耿直的人格 ,体现出一种上进的人格精神。这一精神不但是成就孔子博大精深思想的基础 ,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质。孔子思想之所以在后世能够流传并成为主流 ,其完美的人格及体现出的人格精神则是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孔子的人格和思想共同构成了孔子作为个人所特有的精神风范  相似文献   

6.
沧浪之水因孔子听到"孺子歌"而留名,因屈原流放的事迹和他的《渔父》而获得象征意义,"沧浪·渔父"的组合成为后世文人隐逸意识的文化符号,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它要素,在元代完成了从楚辞中的客体形象,向代表中国文人主体人格精神的象征性艺术形象的转变。汉水流域是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20,(1):40-46
韩愈称柳宗元"不自贵重顾籍",成了后世文人菲薄柳宗元的口实。然究其实,这个评价是被后世文人断章取义误读的结果。韩愈作为柳宗元的同僚兼挚友,他对柳宗元的文章成就和人格品性都是高度肯定、不曾质疑的。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峻洁"正是他高洁人品的投射,是他所倡导的"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为文经验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8.
《孔子家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早期儒学发生、发展的情况,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书中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思想、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对后世有着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孔子对“礼”的认识和主张体现着他的政治学说,同时这一思想对后世统治阶级的政治实践有十分巨大的社会作用.孔子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并提出了“克己复礼”的主张,试图构筑一个“礼”治的理想社会.研究孔子“礼”的内容对于我们全面研究孔子及其所处的当时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中的“美”的含义尚未凝固和确定,具有某种不确定性。《论语》中的“美”的观念和功利目的性紧密相关,善对美具有统辖作用。孔子讲求美的中和性;中和性就是一种和谐性。这是孔子伦理道德理想在审美中的体现。《论语》中的“比德”方式体现了原始思维或日诗性思维的特征。孔子的美学思想既是历史的产物,也对后世审美历史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庄子》寓言中,孔子形象纷繁多变。究其成因,一是道家学派借重孔子的名望扩大本学派的影响;二是儒道两家理论上既相冲突又相融通的特征使然;三是历史原生态的孔子的思想、性格为多面性的形象改造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以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投身教育事业长达四十余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博大精神的教育思想。《论语》一书,最集中的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也为后世所传诵。作为教育类专业的学生,既学孔子,其教育思想是重中之重,努力的汲取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华,以更好的为当今的教育服务是很有必要的。文章从孔子对教育、对学生、对教师的见解与观点三个方面,并结合亲身经历来解读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比并分析当今大学教育之弊病。  相似文献   

13.
王洁 《唐山学院学报》2017,30(4):49-55,65
在20世纪初期的尊孔与反孔思潮中,有人激烈地提出"打倒孔家店",也有人固执地要把孔教定为国教来供奉。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李大钊对有关孔子及其学说的态度并没有偏激到这两个极端。就现有文本资料来看,他对孔子及其学说的论述和评价有抑有扬、有褒有贬,而没有简单地片面地全盘否定或盲目地纯粹地肯定。李大钊在政治上不遗余力地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同那些抬出孔子作为护身符来维护专制统治的言行展开了猛烈斗争;同时,他科学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对孔子及其思想进行了辩证分析。他认为孔子有两种不同形态的存在,即春秋时期真实存在过的孔子和被后世一再"解喻"的历史上的孔子。李大钊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孔子有着不同的分析和认识,并予以不同的评价。这种区别对待的做法是合理的,也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士大夫阶层异常活跃。他们很多人恪守传统儒家士志于道的价值追求,或以天下为己任,厉行忠义;或尊经法古,净化世道人心,其精神一直为后世所称道。但与此同时,传统士大夫身上的消极性因素此时亦得以放大,其观念体系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异动倾向。而传统士大夫理想人格的扭曲,对北宋政局产生了很深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学术史上孔子与《尚书》的关系争论超过2000年,至今难有定论。争论的焦点,即在孔子是否删《书》以及是编《书》还是作《书》等方面;在孔子以《书》教授弟子方面,则似乎取得一致意见。于前者,钱穆先生以为孔子不曾删《书》,不曾整理过《书;》于后者,钱穆先生之意见看似自相矛盾,实则与前人看法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女性是一个被男权文化挤压、遮蔽的弱势群体。历代文人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女子表示同情,但这是处于优势群体的男性高高在上的怜悯与同情。白居易与柳永对于女性的态度,是建立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是平等的关爱与同情。他们的态度源于自身的经历,影响着后代文人对于女性的平等关怀。  相似文献   

17.
《论语》产生于诗的时代,具有诗的特质,因此可以用诗的比兴手法分析《论语》的艺术表现。《论语》中的比兴不仅形式多样,涉及对象也极为广泛。比兴的运用不仅使《论语》说理深入浅出、感情表达形象生动,而且提升了《论语》的诗境。比兴使《论语》中充满鲜明活泼的意象,影响了后世诗文创作,体现了中国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思想有着不朽的生命力,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提出的启发式教学、乐学、全面教育与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对于我们今天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比德式思维"是先秦儒家象征的哲理的思维方式的主要体现。孔子、孟子、荀子对这种思维方式作出了积极的建设。孔子开创了"比德式思维"的先河,孟子对此作出了诠释,荀子对"比德式思维"作出了自觉的发挥。他们对"比德式思维"方式的建设对后代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