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前苏联学者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依据,将其应用于语篇和话语分析,从对话性出发看待低调陈述这一语言现象,并赋予其新的研究视角。具体分析了低调陈述中对话性关系的表现形式,并得出结论:其中蕴涵着对话关系及其表现形式,其共同之处在于都有对话精神,各种不同对话主体的独立存在,欢迎并期待回应,消除唯一的权威和专制的声音,异声同啸,平等对话,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
邓渊 《文教资料》2014,(21):167-168
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它们在阅读教学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文本对话,优化师生的认知结构;师生对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生生对话,获得一种互补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是落实新课标的主阵地,将"对话"引入课堂教学是新课标赋予语文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也是对语文教师本质力量的一种重新审视和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目前还存在着若干对话误区":满堂问"式的对话教学;对话中的"唯表扬"评价现象;获得文本里的真知就是对话的结果的认识。因此,整合三维目标,实行多维对话课堂教学,建构"和谐"课堂,势在必行":师生"对话——民主互动";生生"对话——合作共享";生本"对话—主动探究";师本"对话——感悟创新。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之美。  相似文献   

4.
对话理念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这一理念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内涵,极大地拓宽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思维视野。走向对话,是开放时代人类的选择。本文旨在阐释语文阅读对话教学中"倾听"这一要素的内涵及意义,进而探究"倾听"在语文阅读对话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在课堂实践中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杨磊 《教师》2011,(14):114-116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家,"对话性"是其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主人公内心独白。通过"对话",不同的思想在一起交融、碰撞,充分显示了作品复杂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精湛的艺术特色。"对话"的艺术特色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罪与罚》中表现得十分突出,深入挖掘其中的"对话"艺术对我们理解《罪与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校对话管理是一种超越传统管理的新型学校管理方式,然而,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存在许多"伪对话"。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对话管理的实施存在一些障碍性因素,这些障碍性因素具体表现为:话语霸权的存在,思维假定的影响,主体地位处理不当,对话情景脉络把握失调以及团体中的断裂带。为更好地实施对话管理需要强化学校自我完善机制,突破对话管理瓶颈。  相似文献   

7.
陀思妥耶夫斯基开拓了长篇小说的一种新体裁——复调小说。复调小说是多种对话的统一体,在对话环境下揭示深刻的思想内容。复调小说中处处渗透着对话性,小说所有成分之间存在着一种对话关系。复调特征在陀氏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小说中的所有主人公都是有思想的人,他们通过对话交际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思想,并聆听他人声音作出的回答。该文意在以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为基础,从语言结构方面揭示小说《卡》的对话性,亦即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李欣荣 《语文知识》2016,(21):13-15
阅读教学存在"师—文本""生—文本""师—生""生—生"多种对话关系,以其中的师生对话为枢纽,体现、带动其他对话关系,我们可以称之为教学对话。但实际情况是,似乎很难把师生言语对答的过程都称之为"对话"。  相似文献   

9.
"对话中心课程"的是基于课程话语多元性的现实要求,对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关注以及知识观的变化而提出的。"对话中心课程"建构的依据:课程话语多元性需要理解与对话,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需要对话机制的课程,知识观的改变诱发复杂的对话实践。追求课程编制过程的对话精神,实现课程目标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把握课程实施的建构取向,倡导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建立师生交互主体性,体现着"对话中心课程"的应然走向。  相似文献   

10.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求学时遇到的老师,为了纪念这位老师,鲁迅创作了这篇作品。文中运用了大量对话描写,讲述了藤野先生与鲁迅之间发生的故事,在几次对话中,使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藤野先生》一文中的对话描写入手,分析对话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许地山的处女作《命命鸟》从小说创作来看,颇具小说艺术的实验性。小说本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存在着小说本文之外的潜在文本,以独特的角度将佛教与文学在一个叙事文本中加以融合,并在小说叙事行进中,呈现出两种独立存在而又相互对话的不同声音在叙述。这是作者最具有小说叙述探索性的作品,在当时作家群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2.
"对话"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行为的重新定位与阐释。能否透彻地理解有效对话的实质,是否具备开展有效对话的能力将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制约着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本文从有效对话的实质、开展有效对话两个方面入手,找出开展有效对话的途径,将课标新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赫尔曼·麦尔维尔一生的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前期的长篇阶段和后期的短篇阶段。《文书巴托尔比》是麦尔维尔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关于这篇作品与他前期创作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这篇作品本身的叙述特点是研究麦尔维尔创作的关键点。借助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文书巴托尔比》叙述中的反讽做一个细致的分析,可以说明麦尔维尔悲剧性的世界观在长篇创作之后的发展,以及在写作中曲折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对话中,目前存在着形式化对话、造作式对话、垄断式对话、单一式对话等现象,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因此,多视角探究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生本、师本间对话的有效性,才能让对话作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形态,更好地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5.
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分析《聊斋志异》中《黄英》篇的多声话语——爱情话语、儒家伦理话语、商人伦理话语共存的局面,可以发现这三套话语虽然传达出的声音不同,但它们共同为士魂商才的对话与整合这一主旨服务。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师生以倾听与言说为对话结构的交往过程。现实课堂中存在"说风盛行"和"话语沉默"等现象,阻碍了教学对话的有效进行。倾听是对话的前提,言说是对话的分享。教学对话的有效实施,需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修炼教师的语言品质,重塑"我—你"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待娣 《考试周刊》2011,(16):50-51
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指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教学本质上是师生平等参与、共同活动的过程。现代对话理论认为,教学行为的存在意味着对话是教师、学生与读本三者之间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以致共同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担任着向学生抛出精彩话题的角色,使师生双方有"话"可"对"。在"对"的过程,"问"与"对"的双方是双向互动的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而师生双方的知识结构经过思维的碰撞而呈螺旋式上升形式,最终使师生双方在对话中寻求到"共识",达到"共生"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对话教学”是高中阅读课堂常用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如何以“对话”为课堂突破口,巧妙引导学生借助"对话"深入作品,提升阅读能力?本文从有效抓住关键词设计对话;有效抓住重难点对话;有效抓住含蓄语言设计对话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它给我们提示了阅读教学的要求:即以教材的内容为介质,通过阅读,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从而为走向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打下基础。其实无论在何种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克林伯格)。因此,我们研究探索阅读教学的"对话"方式,对我们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钟华伟 《广西教育》2012,(13):29-3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作为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基本方式,使阅读教学具有生命的活力。一、对话的内涵"对"是"相处、相遇、相知","话"是"交流、交换、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