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言"这部古代白话小说,对商人这个特定阶层可以说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小说竟有五十多篇。小说描写了当时商人的社会生活背景,商人的经商活动和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的生活特色和道德观念,特别是细致而翔实地描写了中小商人的价值观念,塑造了丰满的商人形象,展现了商人多姿多彩的活动画面,不仅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商贾生活的渗透,另一方面也形象地总结了商人们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经商艺术。  相似文献   

2.
广义地说,儒商指商人群体中自觉以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指导商业经营实践。不断以儒家思想文化充实自己,具有鲜明儒家君子人格和儒学气质的商人;狭义地讲,儒商指商人群体中早年投身儒业,后来以经商为职业和谋生手段,在经营活动中坚守儒家价值观的商人。明清以后,儒商精神得到复兴,儒而贾,贾而儒,儒贾相通,士商合流的社会趋势,为儒商的大批出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儒商在明清小说中呈现出以义取利、诚信不欺、刻苦执著、勤俭精明等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3.
梳理明清小说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发现,其对于商人角色描写的贡献尤为突出,呈现出全面而客观的基本特征,既涉及到多种不同类型的商人形象,还较理性地反映了商人所具有的特殊精神面貌.而促成这些贡献的出现则有小说文体本身、时代及思想等诸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小说作为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其内容往往可以补正史记载之缺,通过小说文本的阅读,我们可以切实体会当时的时代气息与社会风貌,可以把握社会各阶层状态、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脉动,乃至人们的精神活动。考察明清小说中的商人形象和商贾活动,正是我们在正史之外的认识明清商业经济状况的另一种形象化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
杨蔚  程谢 《考试周刊》2010,(29):45-46
神话作为东西方文化精神特质的代表,在各民族的文化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中国文化和古希腊文化从世界各文化体系中抽出来,并把它们作为东西方文化精神特质的代表,从神的形象塑造、价值观念,以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三方面来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促进有效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建设是通过精神文化的作用 ,用学校特有的无形的文化力量 ,形成教职工和学生遵循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观念、行为准则 ,以达到学校整体素质提高的目的。学校文化建设 ,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群体文化、个体文化、管理文化、形象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 ,必须加大工作力度把学校文化建设抓好  相似文献   

7.
沈受先《三元记》以商人冯商为中心人物,剧中将其塑造成为一个救人急难、宽厚仁义、仗义疏财的儒商形象,这是此前的文学作品中极少出现的正面的商人形象。沈受先对冯商儒商形象的塑造不仅向世人宣扬了善恶有报的果报思想,有着浓厚的教化意义,而且也是受当时社会发展和时代思潮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人价值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运用不同视角与多种笔法塑造了一组神态各异的商人形象。这组商人形象在中唐散文中的出现,不仅明示着柳文对史传文学手段的继承与突破,深隐着中国文化对商人注重道德评判的传统意识,承载着柳宗元对政治与士风进行干预的一贯精神,也构成了对当时新乐府诗歌创作的呼应,实现了新式散文的社会价值与文学价值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9.
通过明清小说教学,帮助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涵养自身德性,丰富精神世界。兹举《儒林外史》为例,来说明明清小说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商人形象大量出现在明代诸家的传记中,这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商人地位的提高、士商关系的变化、商人自身修为的提高以及很多文人已经意识到商业的重要性等因素有关。那么通过探讨这一文化现象的成因,对我们探究明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徐州是明清时期运河流经的重要地区,漕运对徐州的地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漕运的畅通促进了明清小说和地方戏曲的传播,明清时期徐州兴盛的科举教育、繁荣的建筑文化和商业文化也都与便利的漕运密切相关。明清时期漕运对徐州地方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推动了徐州运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明清医者形象及其涉医题材,具有通俗性。有病求医、行医救人是寻常百姓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明清小说医者形象与元杂剧医者形象比较,母题共通,叙事构成在母题史流程上前后互补。医者成为元杂剧到明清文言小说描写的共同人物,以模式化、类型化手法引起受众兴趣。比起杂剧,文言小说写医者形象,虽娱乐性程度、风格情调不同,但创作动机、采取叙事干预的意图颇为类似。通俗文学母题的模式化、复制重组性质在医者叙事中表现突出。明清小说总试图在旧有题材中引人入胜,描述更简洁,思想容量更大,叙事干预体现得较为隐蔽。  相似文献   

13.
明清辽东时事小说作为一种特殊题材的小说,尤其是与其他时事小说相比,在创作上具有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题材的军事性、类型单一、形象单薄的人物、强烈的主观表达、大量引用"公文"、写实与虚构并用等,使它在明清小说发展史上,特别是明清时事小说发展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明清情欲美学是明清小说的思想基础,明清小学是情欲美学的审美体现。明清小说主题的批判性与悲剧感的深化,审美地表现了封建体制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激化。  相似文献   

15.
明清小说作者借鉴八股文的文体特征是多角度、多样化的,比照明清小说与八股文可以发现,很多小说都融会了诸种八股要素。小说作者讲论儒家经典实属平常,他们频繁、大段地讲论经书,常常针对朱熹《集注》讨论句意,甚至直接将八股术语纳入小说当中,有意借鉴八股要素的意图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6.
明清小说作者十分熟悉八股文的语言风格,转作小说时很难摆脱原有的束缚。小说作者将八股文骈丽的语言以及引用书经的用语方式应用到小说写作中,形成了"以时文为小说"的八股笔法,尤以语言风格最为显著,这使得明清小说的语言被雅化了,并具有鲜明的八股色彩。  相似文献   

17.
明清小说作者自幼学起便研习八股举业,他们对八股文博论典雅、骈丽对偶的语言风格十分熟悉,当他们从八股文领域转移到小说领域时,这种八股笔法也随之融入了小说创作,其语言带有鲜明的八股文色彩.明清小说对八股要素的融会,也使其语言由俗变雅,得到了整体雅化.  相似文献   

18.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承宋元讲史平话而来,是我国长篇白话小说最早出现的一个小说创作流派。问世于元末明初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其开山奠基之作。在《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影响下,历史演义小说贯穿了整个明代,曾一度成了长篇白话小说的代称,直到清中叶乾隆、嘉庆年间才逐步走向衰落。历史演义小说的衍变分为五个时期:开辟方向的示范期、萧条沉寂期、重新起步与复苏期、繁荣因革期和走向衰落期。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对明清小说教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章学诚的小说观源于班固《汉书》以来的史家传统小说观,但又有新的变化:一是对小说的史学价值作了新的阐释;二是提出小说"历三变"论,肯定了唐传奇、明清通俗小说的地位;三是对小说的文学价值有独到的阐发;四是对小说创作中的虚实关系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章学诚的小说观新旧杂陈,说明史家传统的目录学小说观念业已分裂,正在被文学本位的小说观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