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于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的音乐的学习是学习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重要的内容,莫扎特在歌剧、钢琴协奏曲、奏鸣曲等体裁领域有着重要贡献,特别是在钢琴协奏曲上,莫扎特进一步发展并确立了钢琴协奏曲的结构,历来被称为"近代钢琴协奏曲的创始人"。从莫扎特的生活背景、自身能力、莫扎特创作的歌剧对于钢琴协奏曲的影响、莫扎特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古典时期大的音乐背景风格特色等几方面来分析,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中能给听众一种丰满的"角色感"。从上述几个方面分析,在探究莫扎特钢琴协奏曲、莫扎特整体音乐艺术的路上走的更深更远,理解的更为深刻,也能更好地理解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2.
从早期基督教会音乐——合唱开始萌芽,文艺复兴时期——合唱的形成,巴洛克时期——合唱逐步发展再到古典主义时期——合唱走向成熟,西方合唱在宗教与世俗的此消彼长中发展着,莫扎特作为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为西方合唱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音乐无论在歌剧、交响乐、协奏曲,还是钢琴作品、室内乐、舞曲、宗教音乐等各个方面,都意味着和谐与完美。许多宗教合唱作品都可以说是古典主义时期的经典,莫扎特的《安魂曲》作为古典主义时期宗教合唱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宗教合唱的风格特征,这部作品注入了作者对整个人生的深刻感受,表现了他作为市民音乐家一生所遭受到剥削、屈辱冷遇、贫困的痛苦和他对光明欢乐始终不渝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3.
《白毛女》是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部歌剧作品,具有十分珍贵的艺术价值,它的创作涵盖了多种民族民间音乐形式,展现出鲜明的民族化特点。黎英海以钢琴为伴奏乐器所改编的唱段《杨白劳》深入民心,其钢琴伴奏部分更是发挥着情景交融的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歌剧《白毛女》的作品风貌,在了解黎英海音乐创作风格的基础上,对其改编的唱段《杨白劳》钢琴伴奏处理进行研究,将钢琴与声乐、剧情相结合,达到恰当运用钢琴配合声乐,延展剧情的学术目的。  相似文献   

4.
莫扎特创作的钢琴音乐对世界钢琴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首先对莫扎特《钢琴奏呜曲》的产生及发展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从歌唱性的旋律主题、旋律与节奏的结合、副部主题导入的创新性三方面分析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最后从旋律性与协调性的艺术处理、复调和主调融合的艺术处理、流畅性的艺术处理、交响性与歌剧性的艺术处理四方面探讨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处理手法。  相似文献   

5.
在莫扎特的音乐创作生涯中,《费加罗的婚礼》是创作于古典主义时期的一部非常经典的艺术作品。这部歌剧中,莫扎特用他独特的音乐语言给每一个角色输入了生命,让每个人物都被塑造得鲜活灵动而丰满。并且,每个人物都有了自己个性。在歌剧中,每个重要的角色都有其个性化的咏叹调或独立唱段。《美妙时刻即将来临》就是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女主角苏珊娜的精彩唱段。本文从艺术风格和演唱分析两个角度出发,来论述该作品。  相似文献   

6.
莫扎特是一个音乐传奇,在西方的钢琴音乐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能够带领我们深入地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盛行时期钢琴作品的特征和风格,也能够让我们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莫扎特传达给我们积极昂扬和自然质朴的情感。本文将重点研究个分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并从不同的层面挖掘其音乐创作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莫扎特是古典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很多体裁,在歌剧方面有所造诣,并创作了22部歌剧,有《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女人心》等,在歌剧《女人心》中,黛丝碧娜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在剧情中充当女仆的角色,她的人物塑造及演唱都别具一格,本文从黛丝碧娜的人物塑造与演唱风格进行了仔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歌剧《女人心》是古典主义大师莫扎特创作的一部两幕作品,咏叹调《坚如磐石》则是在他生命后期创作的这部歌剧中的经典部分。在这部具有浓郁的喜歌剧风格作品中,《坚如磐石》不仅成为古典主义歌剧中的咏叹调精品,也让歌剧《女人心》也成为喜歌剧的典范。本文主要从这部意大利喜歌剧咏叹调中的结构、调性布局、音乐素材层面出发,探索《心如磐石》的演唱特点。  相似文献   

9.
莫扎特的《安魂曲》是古典主义时期合唱作品重要代表之一,不仅代表了莫扎特的创作风格,充分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宗教合唱的风格特征.本文通过对莫扎特的《安魂曲》进行分析研讨,并追溯合唱发展的历史,进而研究古典主义时期合唱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莫扎特是18世纪末伟大的欧洲作曲家,尤其在歌剧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发展了意大利歌剧,并且开创了德文歌剧的先河。《魔笛》是莫扎特后期的一部重要歌剧作品。本文通过分析作品《魔笛》中几段具代表性的咏叹调和重唱来探讨莫扎特歌剧的声乐艺术风格,进而进一步解读他赋予歌剧的声乐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莫扎特是18世纪末伟大的欧洲作曲家,尤其在歌剧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发展了意大利歌剧,并且开创了德文歌剧的先河。《魔笛》是莫扎特后期的一部重要歌剧作品。本文通过分析作品《魔笛》中几段具代表性的咏叹调和重唱来探讨莫扎特歌剧的声乐艺术风格,进而进一步解读他赋予歌剧的声乐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歌剧是声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对歌剧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歌剧《魔笛》是莫扎特的代表作之一。《复仇的痛苦》是这部歌剧中最有名的女高音咏叹调。本文对这首咏叹调进行了分析对作品的人物、表演以及音乐特点进行了研究,论证了莫扎特与众不同的创作特点和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13.
《唐璜》这部歌剧应该是其艺术水准的顶峰之作,"众多行家将其视为迄今为止最完美的歌剧",~[1]莫扎特在这部歌剧的创作中使音乐与戏剧高度紧密结合体现了其高度的艺术造诣,本文针对于歌剧《唐·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乐曲分析进行了探究,通过对其音乐分析和戏剧中人物个性关系进行研究,以期更加深度的了解莫扎特在歌剧创作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莫扎特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作曲家之一。《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是他35年生命历程中创作的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以温和、从容的曲风向广大听众倾诉了莫扎特人生暮年的心声。本文通过对作品曲式结构和谱例弹奏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品位一代音乐大师莫扎特的音乐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5.
《唐·璜》是莫扎特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歌剧作品之一。莫扎特对采琳娜在歌剧中的成功塑造,使得歌剧更加富有艺术生命力。本文以著名歌剧选段采琳娜咏叹调《鞭打我吧》为切入点,使得采琳娜真诚、俏皮、可爱的普通农女形象浮现在眼前。通过对莫扎特歌剧作品的艺术特点的分析以及作品内容情感把握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如何使歌者更好理解、把握、再创造、演绎好采琳娜这一角色。  相似文献   

16.
歌剧《魔笛》创作于1791年,歌剧题材取选自当时的诗人维兰德(ChristophMartinWieland,1733-1813)所编辑的童话集《金尼斯坦》中的《璐璐或魔笛》(LuLu,OderdieZauberflte)。该剧于1791年9月30日首演,莫扎特亲自担任指挥。这是莫扎特最后的一部歌剧,也是莫扎特最动听、评价最高的一部歌剧,除了"伟大"一词,很难用其他词语来形容《魔笛》的成功。瓦格纳在提到莫扎特时说:"意大利歌剧倒是由一个德国人提到理想的完美之境的。"加之《魔笛》是莫扎特创作的成熟时期、用自己本国语言所创作,赋予了这部作品非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讲述了在古典主义时期,海顿和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在协奏曲和宗教作品两个方面的比较。文中列举出了一些作品,例如海顿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临终七言》;莫扎特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安魂曲》。通过对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8.
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他是"音乐神童",也是十八世纪古典音乐的创始人之一。莫扎特创作了大量作品,在他的音乐生涯中,除了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之外,歌剧也是他创作的重点之一。莫扎特一生创作了22部歌剧,因为其独特的创作天赋和歌剧的优秀质量,他也被誉为"欧洲歌剧史上的四大巨子之一"。莫扎特的音乐剧一直都倍受喜爱,他认为歌剧中最重要的是音乐,因此其歌剧有独特的音乐特点。据此,本文在简要介绍莫扎特生平以及其作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通过《唐璜》对其音乐创作手法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浅显介绍了《唐璜》中女高音咏叹调演唱技巧的个人体会。希望对莫扎特音乐特点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9.
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是古典主义时期乃至整个欧洲音乐发展史中一位罕见的天才。作为古典主义的作曲家,莫扎特的创作表现出经典的古典主义风格,深刻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的气息,具有进步的意义。《亲切的平静》是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歌曲,作品形式规范,旋律优美,结构严谨,吸引了大量歌唱家的青睐。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分析,能给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20.
莫扎特是一位伟大的音乐戏剧天才,《魔笛》是他顷尽一生的实践经验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创作谱写的一部伟大的歌剧,为后来德国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章从《魔笛》的创作背景、历史地位、音乐构思、人物塑造等方面入手分析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