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天津时调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上世纪中叶王毓宝老先生一曲《翻江倒海》唱响中华大地,轰动整个曲艺界。然而,近年来天津时调面临传承危机,笔者设想可以借助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互动直播和微平台对天津时调进行"换血",最终可以让天津时调再次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2.
以《小说新报》为代表的民初期刊,所载时调较多。这些时调的主要体式与主要曲调基本上是对传统的延续,但其内容因时而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关于社会现实的、关于移风易俗的、关于消解猥亵的。其突出特色是时调由"表演"形态、"唱本"形态变为"报刊"形态;时调消费由"听"变为"读",或由"秘密"阅读变为"公开"阅读。总体看来,尽管这些时调在体式与调式上缺乏创新,是传统的现代延续,但在内容上则发生了巨大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文人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的社会新闻类时调大多及时采撷轰动一时的社会事件为题材,实为一种"另类的报纸",呈现出猎奇、真实、俚俗的审美特征;对于同一社会新闻事件,常能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展开叙述,视角灵活。时调艺人编唱社会新闻类时调,既反映了时调曲牌能随时吸纳新题材的文体特征,丰富了民间音乐、通俗文学、市民文学的宝藏,又体现了时调艺人力求创新的创作意识,反映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热情和观照态度,反映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其灵活多样的叙述方式,更是折射出时调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民歌中有一类曲调叫做时调,它是在人们休息、娱乐时唱的民歌小曲。时调往往经过了民间卖唱艺人的加工,因此其曲调的结构形式往往较规整匀称,旋律优美,婉转动听。时调的流传时间非常悠久,许多时调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时调的流传范围也非常广泛,一首时调往往在全国各地都能找到它的影子。时调在流传的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大同小异的变体。《茉莉花》就是一首在我国各地广泛传唱的一首时调小曲。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调自元人小令衍生出之后,其所用曲调整体上经历了由借用散曲曲牌到自创专属曲调的变化历程。明清时调从散曲曲牌系统中借用曲调与自创专属曲调之间呈现出了相反相对的发展趋势,散曲曲牌对歌谣时调在曲调方面的影响总体呈现出逐渐削减直至消逝的趋向。随着歌谣时调自创专属曲调的出现和不断增多,借用自南北散曲曲牌系统的曲调在不断减少,这实际上正体现了歌谣时调自元人小令衍生出后,不断发展、逐渐自成体系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临清时调是明清时期借助京杭运河南北交融所形成的独特的地方音乐曲种,是山东西北部以临清为中心,沿运河一带流行的俗曲小唱的总称。关于临清时调的相关论文、论述资料很有限,更何况是关于很难考究其产生脉络的研究。同时,对于临清时调大家常关注其周遭环境(京杭大运河)的影响,而很少从音乐传播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去探究它。本文试以一位音乐学者的眼光,从临清时调音乐土壤的角度,来阐释,临清时调产生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7.
明清两代的民歌时调虽然赶不上同时的小说和戏剧那么知名,但与传统诗词歌赋相比却毫不逊色。明清民歌时调主要来源有二:一是从《诗经》中的风诗直至南朝乐府民歌,二是唐代初露苗头的俗曲俚词和金元之际勃起而盛行不衰的散曲。明清两代的民歌时调既有共同特点也有相异之处,而且,相同和相异都带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8.
借自散曲曲牌系统的曲调[山坡羊][寄生草][锁南枝][黄莺儿]等在进入明清民间时调系统后,无一保留原貌。[山坡羊][寄生草]被民间时调借用之后,衍生出了许多变体,曲调名称也有相应变化。保留使用原有曲调名称的歌谣时调[山坡羊][寄生草][锁南枝][黄莺儿]等,曲调格式与其散曲曲牌母体的格式差异越来越大,最终变得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9.
明清民歌时调中的商贾形象呈现出多样性.当时的民歌时调与小说、戏曲等文体也相互渗透、相互推动,既从一个方面显示了明清民歌时调这种兴盛诗体的旺盛生命力,也展示了新兴经济力量与时尚诗体联姻中呈现的商贾形象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戏曲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民歌时调的影响。戏曲在故事题材的借用、演唱体制的引入、艺术表现手法的模仿、叙事技巧的借鉴等方面,都能看到民歌时调的影子,即使戏曲发展到明清传奇阶段,其演唱机制中,仍有许多深刻的民歌时调记忆。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界对明清散曲与歌谣时调互动的研究尚处于零敲碎打的阶段,全面研究二者的互动情况,不仅可以促使我们从新的角度来观照文人散曲与歌谣时调各自的发展脉络以及影响它们演进的因素,为中国古代散曲和歌谣时调的专题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有益补充;还可以启发和引导我们更为全面清晰地感知文学发展演变及存在状态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明清民歌时调集·山歌》中有"捉"字句65个,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这些"捉"字句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描写,从"捉"字句的句法成分、句式结构、语义类型分析入手,概括出"捉"字句的句法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地域型政区是"城乡合治"为特征的政区类型。明清时期,天津的地域型政区发展很快,天津道整饬副使、天津巡抚和天津州的设置是地域型政区发展的几个重要节点,标志着从萌芽、发展到确立。随之,天津的军事管理被行政管理所代替。而天津因临近首都、漕运中心这一独特的区位因素和行政地位的逐渐提高,促进了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异托邦"是福柯观照空间问题提出的新概念,文章旨在这一概念的视域下,结合文化想象和后殖民主义理论,重新解读天津的都市空间,剖析"一个城市的两种模式"的城市建筑风格,解读天津都市空间的"异托邦"色彩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明代,中国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当时的时调小曲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流传广泛,艺术水平精湛,并且对后世的戏曲发展也有着较深的影响。本文将简单谈一谈明代时调小曲的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明清民歌时调小曲是流行于明清时期南北各地城镇市井的民间小调唱词。刘旭青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明清民歌时调小曲传承影响研究》一书(以下简称刘著),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一部力作。刘著较全面地挖掘、梳理和探讨了明清民歌时调小曲的文化生态、明清俗曲的音乐形态、明清曲艺学,以及在曲艺、戏曲、俗文学创作中的影响,在俗曲音乐及其传播、民俗文化和方言俗语方面的价值等。主要创新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曲调源流小考上多有创获。  相似文献   

17.
孙雅彬 《大学生》2012,(Z1):139
"天津的性格不会出彩,但也不会出乱子。"这是久居天津的邻居送我的原话。的确,作为明朝的军事要地,天津卫的设置掀开了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同时也决定了他的宿命:只求平安无事,不需增光添彩。如果在百度里搜索天津,看看里面著名景点一项开列的名单是古文化街、五大道、盘山、津湾广场、水上公园和霍元甲纪念馆,而您恰好去过这些地方的话,就可以知道这座城市的平淡。  相似文献   

18.
天津以独具的文化品格和历史内涵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面貌。"津派"作家通过对天津历史传统与现实的对比,表达出对乡土天津的认同与怀念;新文学作家以租界为表现对象,凸显天津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性",揭示出现代都市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当代"津味"小说家将叙述空间置于清末民初时期的天津,追求以奇为美,构筑起具有"传奇"色彩的天津形象。"传统性"、"现代性"和"传奇性"的天津书写,实质上是不同类型作家,从不同角度对天津这座城市的各自发现与真实表现,是以文学形式将自己情感体验表达出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一"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天津的小洋楼,素来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美誉。这些大小的建筑珍珠就散落在五大道这只玉盘之中。今日的"五大道",已不再局限于五条古老马路的范畴,其所指乃是一个经纬交错的放射型整体区域。纳入五大道"版图"的,除了有名的睦南道、重庆道、大理道、常德道和马场道这五条街道以外,还纵横交错了成都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12,(2):25
新闻回放:"天津市汉沽区双桥子乡汉南路28号"是一个并不存在的地址。但是,这并不妨碍"天津文理大学"宣称自己坐落在此,并且拥有24.59万平方米的新校园。2011年6月23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假大学真忽悠》一文,曝光了"天津文理大学"等一批子虚乌有的高校在互联网上欺骗考生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