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送元二使安西》是宋代送别诗词中最常见的取法源头之一。对诗意的展现,宋人或形之以画——如李伯时的《阳关图》——这为宋诗带来了一系列的题画诗;或于词中创制新调——如《古阳关》、《阳关引》、《阳关三叠》等;或于诗词中直袭本意、化用意象,以书写别绪离情。  相似文献   

2.
引流行歌曲,重音乐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新霞 《师道》2008,(1):30-31
这天,我给高一(6)班上音乐鉴赏课《阳关三叠》:先朗诵《阳关三叠》诗词导入新课,问学生诗的出处,接着让学生聆听作品;然后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范唱,带学生演唱作品;最后结合所学的歌曲《阳关三叠》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古代歌曲的基础知识。一下课,我听到学生说:“这节课好闷啊!”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传统古名曲改编的钢琴曲《阳关三叠》,是一部着力表现离别之情感的曲子。在艺术特点上,钢琴曲和古曲在标题性方面有某种联系和相同的意境。钢琴曲用叠奏式的结构发展而成,在文化内涵上展现了思念的情感这也是人类共有的情感,在独具魅力的钢琴艺术形式中展现了"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4.
朱素新 《教育艺术》2008,(10):61-62
音乐王国里,乐曲广袤的欣赏空间为听众提供了不尽的想象,也为诗人们奉献出一片辽阔的描绘天地。中唐诗人李贺的名诗《李凭箜篌引》所展现的,就是一个变幻无穷而美妙多彩的音乐世界。  相似文献   

5.
《阳关三叠》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中一首经典的佳作,作为一首流传甚广的送别这个,动人的旋律与感染的歌词在音韵悠扬的古琴声中总是让人荡气回肠,再三感叹。《阳关三叠》采用了"三叠"的创作方式,让歌曲变得更加有张力,更加吸引。要全面解读音乐,充分感受作者心中的情感,就要运用音乐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在音乐教学上《阳关三叠》更加容易让演唱者投入情感,声情并茂的演唱,进而改善演唱者的演唱技巧与能力。文章主要对歌舞《阳关三叠》进行赏析,并且分析其演唱。  相似文献   

6.
新曲《蓝花花》是当代作曲家王志信在保留陕北民歌《蓝花花》原曲主干的前提下加以改编、创造而作的一首独唱歌曲,受到广大歌唱者的钟爱。本文通过对新曲与原曲的比较,并从曲式结构、润腔、方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演唱这首歌曲需要注意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及表现手法和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7.
《李凭箜篌引》一文“空山凝云颓不流”的注释为 :“空山里的浮云(被箜篌的乐音吸引 )颓然凝滞在那里不动了。”笔者认为这一注释有值得商榷的必要。在这首诗里 ,诗人借助大胆的超现实的想象和极度的艺术夸张对李凭演奏箜篌的音乐效果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摹 ,从而高度地赞扬了李凭演奏箜篌的卓越技艺。诗的开头先用“吴丝蜀桐张高秋”交代箜篌的材料和演奏时令 ,接着用“空山凝云颓不流”开始描写箜篌的乐音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你看 ,琴弦刚拨响就使得山中的鸟语虫唱自愧不如而销声匿迹 ,花草树木也仿佛失去了呼吸吐纳 ,停止了生命的律动 ;满…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首20世纪50年代唱遍大江南北的湖南民歌。歌词产生于1950年。曲调最初套用的是京剧曲调《小放牛》。整首歌曲是词作者徐叔华创作的歌舞小剧《双送粮》中的一个唱段。1951年由朱立奇重新套用了唐璧光的《送瓜调》的曲调,并且对原曲的节奏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将原曲的慢四拍子改为快二拍子。《送瓜调》原本采用的是湖南祁阳的小调音乐。  相似文献   

9.
李雪 《培训与研究》2009,26(1):70-71
新曲《蓝花花》是当代作曲家王志信在保留陕北民歌《蓝花花》原曲主干的前提下加以改编、创造而作的一首独唱歌曲,受到广大歌唱者的钟爱。本文通过对新曲与原曲的比较,并从曲式结构、润腔、方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演唱这首歌曲需要注意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及表现手法和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10.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同为唐诗中描写音乐的典范之作。《琵琶行》是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之作,《李凭箜篌引》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二者色彩不同,风格迥异,但却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描写了唐代音乐之美,给读者带来了无比美好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1.
红人馆     
《孔雀东南飞》热拍孙菲菲演刘兰芝苦练箜篌最近,古装剧《孔雀东南飞》在安徽拍摄刘兰芝演奏箜篌的戏分。孙菲菲为了演好这场戏,手上满是血泡。  相似文献   

12.
<正> 《阳关三叠》,亦名《渭城曲》或《阳关曲》.它是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作为歌词的一支唐代的送别曲,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若追究下去,究竟什么是《阳关三叠》?"三叠"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就不容易说清楚,而要花费一番考索的功夫了.关于"三叠"问题,自宋代以来,学术界一直聚讼纷纭,未有定论.概而陈之,有七八种之多.有未一句重叠说者,陈贻焮《王维诗选》日:"唐人将它谱成歌曲,反覆唱末一句,谓之《阳关三叠》."科学院文研所《唐诗选》亦作此说.有后两句重叠说者,林从龙在《最忆阳关曲、真珠一串歌》一文中说:"三叠"指对诗的后两句反  相似文献   

13.
《公无渡河》又名《箜篌引》、《箜篌谣》,是有记载的最早的一首由朝鲜传入我国的民歌。此诗一经传入,摹写、扩写之作纷起,在我国诗坛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从原诗与接受诗两大版块分别切入,对《公无渡河》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以期达到对《公无渡河》诗的全面关照。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从曲调和情感两方面感受《阳关三叠》,了解歌曲的音乐风格。2、能尝试用连贯、圆润的声音演唱《阳关三叠》,体会古代歌曲的行腔韵味。3、欣赏绛州鼓乐《秦王点兵》,感受鼓乐演奏的多种技法和非凡魅力。在此基础上对比赏析现代绛州鼓乐《鼓韵龙腾》,感受古今绛州鼓乐的不同,激发对鼓乐  相似文献   

15.
撷取琴歌艺术这一重要的中国古代声乐艺术形式,以琴歌《阳关三叠》为例做了存谱情况的梳理,明确了古今传谱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对传播过程分析的意义。结合对经典古曲《阳关三叠》艺术特质的分析,发掘琴歌艺术形式的艺术独创性,意在提醒歌者关注对艺术形态深刻分析和理解的重要意义,从而便于在琴歌的演唱过程中依据其艺术特质把握依声吟诵的要旨,体认著辞与器乐间意境的相和。  相似文献   

16.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盛唐诗人王维的绝句《送元二使安西》,后入乐府配乐演唱.成为古代有名的送别曲,称《渭城曲》《阳关曲》,又称《阳关三叠》。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一种储存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声音只能存在于一瞬间,但是它在人心中留下的印象却是永恒的。音乐是一种很抽象的东西,想要用文字将它的艺术感和精妙之处描述出来是很困难的。但是唐代诗人李贺就用一首《李凭箜篌引》将自己听箜篌演奏的感觉精确的描述出来,李贺的这首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还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一起被称为"摹写声音之...  相似文献   

18.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两首诗中的音乐描写艺术向为人所称道,清人方扶南曾将其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提共论,并推为“摹写声音至文”(《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但是,笔者以为,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就其音乐描写艺术而言,诚有超  相似文献   

19.
注:《阳关三叠》原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琴歌,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深挚的情感。由于同一曲调要反复叠唱三次,因而称为三叠。每一叠都在原诗后面增加了歌词,以加强惜别之情。今人王震亚将其改编,伴奏与歌唱曲调相互映衬,珠联璧合,《阳关三叠》又成为一首韵味深长的古诗词艺术歌曲。  相似文献   

20.
“十三能织隶,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很多人读到《孔雀东南飞》中的这几句诗时,头脑中都会浮起一个问号——箜篌,好像是乐器啊? 箜篌是我国的一种古典民族乐器,现在显得高冷又神秘,但在古代,却是一种相当流行的乐器.不信?就请你跟随唐代诗人李贺,去听一听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