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以《秦腔》这部用陕西商洛方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的"着"字为分析对象,揭示其不同的用法,发现商洛方言的"着"有时态助词、"V+着"、特殊结构中的"着"、句末语气词等四种用法。《秦腔》中"着"字的用法比普通话使用范围广,很多普通话不用"着"的情况,在《秦腔》中有大量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与方法对《秦腔》中的詈词詈语进行了穷尽式地整理和分析,总结出《秦腔》中五种基本的詈词詈语类型:以"侮辱对方家族血统不够纯正""与性有关""道德卑劣者及其行为""侮骂对方长辈""动物及其行为"等,并指出《秦腔》使用詈词詈语的特点,即詈词詈语使用人群较为多样,詈词詈语的使用场合较为普遍。并指出《秦腔》中的詈词詈语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可以为研究现代其他文学作品的詈词詈语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以秦腔这一民间传统艺术为线索,将清风街一系列“泼烦琐碎”的事情贯串在一起,着力表现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没落与颓败。《秦腔》主要从秦腔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衰落、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传统道德的沦丧三个方面着力表现传统文化的没落。《秦腔》是一曲传统文化没落的挽歌。  相似文献   

4.
以《秦腔》方言词语为例,论证了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消极修辞"理论的原则——"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  相似文献   

5.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上月揭晓,贾平凹的《秦腔》以全票通过摘取桂冠。之前在起点中文网的读者调查“谁最有希望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中,有近30%的网友认为《秦腔》可以问鼎桂冠,呼声最高,此次得奖可谓众望所归。贾平凹表示《秦腔》得奖既意外,也不意外。他说:“在我的写作中,《秦腔》是我最想写的一部书,也是我最费心血的一部书。  相似文献   

6.
浅析《秦腔主题随想曲》的风格成因及演奏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腔"是八百里秦川陕秦大地独具一格的戏曲乐剧之一,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发展,形成板式丰富多样,唱腔新颖多变,风格粗犷、豪放、一气呵成等艺术特色。《秦腔主题随想曲》是"秦派二胡"的代表作,乐曲采用了秦腔的音乐元素,极富戏剧性和艺术性。就《秦腔主题随想曲》的风格成因、演奏技巧及技法展开分析,力图展现"秦派"二胡独具风格的艺术魅力和陕秦大地本土音乐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据《西安晚报》消息,继《高兴》之后,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另一部作品《秦腔》也将"触电",这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将被拍成40集电视剧,届时,贾平凹笔下的陕西丹凤县棣花镇清风街以及棣花镇棣花村里居住的一众乡党和贾平凹的街坊邻居们,也将在电视剧中集体出镜,充当群众演员展现秦人本色。据该剧制片人告诉记者:"电视剧《秦腔》总投资6000万,只有一条主线,就是贾平凹笔下那个下了台的农村干部夏天义,他为百姓多留一块口粮,只身上了七里沟开垦荒地,身后只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电视剧《延安爱情》为个案,试图分析所谓"新红色剧"是如何突破"革命历史正剧"和"红色经典剧"在观众接受认同上内在局限性,迅速成长为近年来最受欢迎的一种"红色题材"类型。  相似文献   

9.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上月揭晓,贾平凹的《秦腔》以全票通过摘取桂冠。之前在起点中文网的读者调查谁最有希望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中,有近30%的网友认为《秦腔》可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用长篇小说《秦腔》展现了故乡的凋敝现状和乡村文化道德的一步步衰落,是为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所作的"挽歌",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的双重姿态"。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的《废都》与《秦腔》同为写农民之作,引生对庄之蝶不是“阉割”,而是又一种表现形态,《废都》与《秦腔》里的农民们都生活得艰难困苦却奋斗不息。作者在这两部作品中倾注了深厚的农民情怀,揭示了悲壮的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12.
<正>教材的二次开发既是对现行教材资源的优化,也是尊重学情的具体体现,更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然选择。笔者以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秦腔》的资源优化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秦腔》通过描写秦腔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展现了三秦大地的山川风貌和风俗人情,充满了乡土气息和厚重的文化意蕴。秦腔是一种流行于西北地区尤其是西北农村的古老民间艺术,生活在中部城市中的当代学生对秦腔既缺少一定的认知,又缺乏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正[人文印象]在贾平凹30多年的创作历程中,几乎所有重要的创作素材,都来自他的家乡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村。从《浮躁》《土门》《高老庄》,到《怀念狼》《秦腔》《高兴》,从土地承包改革到市场经济对农村的冲击……农村发生的大转折,都体现在他的作品里:《秦腔》写农民如何离开土地;《高兴》写农民离开土地后的生活;到了《古炉》,则转向对"文革"这场历史浩劫中人性的解读,目光所对准的,依然是山水美丽、六畜兴旺、闭塞贫穷的山村。  相似文献   

14.
以"红色经典"《红色娘子军》中人物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原来的电影文本与改编后的电视剧文本的比较研究,厘清两个时代不同文本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所表现出的不同审美诉求,以此探寻"红色经典"电视剧改编时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5.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于2008年11月3日在浙江乌镇举行。本届获奖作品共四部,分别是:贾平凹《秦腔》、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麦家《暗算》、周大新《湖光山色》。其中《秦腔》以终投第一列居榜首。  相似文献   

16.
刘岩岩 《文教资料》2013,(17):20-21
《秦腔》以对日常生活的书写描绘了乡土中国民间文化在现代化与传统的对接中所面临的尴尬处境与最终失落的苍凉图景。书中对民间生活的描写、对民间文化的思考及乡土中国命运的选择都展现了极为丰富的民俗学内涵。秦腔所面临的巨大困境折射出的是整个民间文化的困境,而民间文化作为乡土中国生存的氛围势必会引起人们的生存困境与迷茫。传统民间文化在与现代化碰撞的过程中该何去何从,成为《秦腔》所探讨的深刻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让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丰富,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红色资源当成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我想,要真正传承与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审视、挖掘红色资源,以打造"红色课程",开设"红色课堂",丰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底蕴。一、红色资源教育价值的审视思想政治课教学承担着"铸德育魂"的使命,而红  相似文献   

18.
小说《白鹿原》以长句为主,同时运用大量排比句,二者有机融合,使小说的语言节奏和语言气势与秦腔的豪迈激越、厚重大气相融合,流露出浓厚的秦腔韵味。  相似文献   

19.
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由我国五十年代的文学小说改编而成的红色经典抗战歌剧,以抗战历史作为小说背景,以抗战英雄为人物构造核心脉络,讲述了在风雨飘摇的抗战时期亲情、友情、爱情与民族抗战事业相交织的故事。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红色精神丰满了人物的形象以及故事结构框架,其所歌颂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渗透了民族红色精神的价值观念,讴歌了一个历史时代的红色文化。本文以红色精神在《野火春风斗古城》这一歌剧中所渗透与融合的内容为例,简要分析红色精神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那一份纯美     
双舟文学社湖南永州四中双舟文学社成立于1995年4月,出版社刊《高坡》、《四中人》,出版校报《双舟苑》。文学社以"加深文学素养、活跃校园文化"为宗旨,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文学新苗。学生先后有120多人次荣获"中华杯"、"茅盾杯"、"叶圣陶杯"、"中国少年作家杯","写作杯"等全国各类作文大赛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部分同学出版了中长篇小说。2003年10月,该文学社还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学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