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图1所示是某电路的一部分·已知流过灯泡的电流是1·5A,流过R1的电流是0·5A,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则流过滑动变阻器R2的电流是()(A)2A,方向由a到b(B)2A,方向由b到a(C)1A,方向由b到a(D)只有画出整个电路,才能作出正确判断分析:如图1所示,I1=0·5A,它是流出b点的;IL=1·5A,它是流进b点的·根据节点b的电流关系和IL>I1可知,R2上的电流方向应是由b流向a,且其大小为:I2=IL-I1=1A·故正确答案为(C)·例2如图2所示是电路的一部分·其中R1=5Ω,R2=1Ω,R3=3Ω,I1=0·20A,I2=0·10A,则电流表上的电流为()(A)0·20A,方向向右(B)0·20…  相似文献   

2.
例如图1所示,R1=3Ω,V1的示数是6V,V2的示数是9V,若图中两电阻交换位置后,两电压表示数不变,求A、B间的电压。分析原电路可等'效为如图2所示,设R1、R2、R3两端电压分别是U1、U2、U3,图中R1、R2、R3串联。因为V1测R1、R2两端电压和,所以U1+U2=6V。V2测R2、R3两端电压和,所以U2+U3=9V。因为U1+U2≠U2+U3,所以U1≠U3,R1≠R3。解1、列方程法:由I=RU知:U1+U2=I(R1+R2),U2+U3=I(R2+R3)。当R1=R2=3Ω,有:I1(R1+R2)=6V,I1(R2+R3)=9V。解得I1=1A,R3=6Ω。A、B间电压U=I1(R1+R2+R3)=1A(3Ω+3Ω+6Ω)=12V。解得I2=0.5A,…  相似文献   

3.
第一部分 练习题1 选择题(1)就一般情况而言,一个电容的(  )。 A 电压不能突变 B 电流不能突变 C 电压及电流均不能突变(2 )电流源Is流过两并联电阻R1=40kΩ、R2 =80kΩ,则流过R1的电流I1比流过R2 的电流I2 (  )。 A 大    B 小    C 相等(3 )三个电阻R1、R2 、R3 并联,其等效电阻(  )。 A R =R1+R2 +R3 B R =1R1+1R2 +1R3 C 1R =1R1+1R2+1R3(4)图1所示电路中,I、U分别为(  )。 A 1A、10V B .2A、5V C 1A、5V图1 选择题(4)示意图(5)在直流电路中,电感(  )。 A 相当于短路 B 相当于开路…  相似文献   

4.
例1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电阻R=6Ω,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示数为2A。求:(1)电源电压;(2)电阻R消耗的功率;(3)在原电路中电阻R两端并联一个电阻R1,为使电阻R1消耗的功率为6W,求电阻R1的阻值;(4)在原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R2,为使电阻R2消耗的功率也为6W,求电阻R2的阻值。答案(1)电源电压U=IR=2A×6Ω=12V。(2)电阻R消耗的功率P=IU=2A×12V=24W。(3)电阻R1与R并联,电阻R1消耗的功率P1=U2/R1,6=122/R1。解得:R1=24Ω。(4)电阻R2与R串联,电路中的电流I2=U/(R R2)=12/(6 R2)。电阻R2消耗的功率P2=I22R2,6=I22R2。解得:R2…  相似文献   

5.
李明 《中学教与学》2003,(11):33-33
例题 在图 1所示电路中 ,电阻R1=1 2Ω ,R2 是最大阻值为 2 0Ω的滑动变阻器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开关S ,电流表○A1示数为 0 5A .如果电流表○A2 的量程是 3A ,○A1的量程是 0 6A ,为了不损坏电流表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得小于多少欧姆 ?错解 :电源电压为U =I1R1=0 5A× 1 2Ω =6V .为了不损坏电流表 ,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应为I2 =I-I1=3A - 0 6A =2 4A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得小于R2 =UI2=6V2 4A=2 5Ω .分析 :要求解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的电阻最小值 ,应首先分析一下 ,在什么情况下 ,滑动变阻器连…  相似文献   

6.
一、已知条件开放型1.如图 1,R1和 R2并联 ,已知 R1=10 ,通过 R1的电流 I1=3A,请你补充一个条件 ,数据自定 ,求出电阻 R2 的电功率大小 ,以及每分钟电路消耗的电能为多少 ?(要求三个不同的补充条件 )解析 :(1)补充条件 :通过 R2 的电流 I2 =1A。P1=(3A) 2× 10 =90 W。由 I1R1=I2 R2 得 ,R2 =(10 × 3A) / 1A=30 。故 P2 =I2 2 R2 =(1A) 2 × 30 =30 W。每分钟消耗的电能W=(P1+ P2 ) t=(90 + 30 )× 6 0 J=72 0 0 J。(2 )补充条件 :已知 R2 =2 0 。P1=(3A) 2 × 10 =90 W。U=I1R1=3× 10 V=30 V,I2 =U/ R2 =30 / 2 …  相似文献   

7.
1.条件开放例1 如图1所示的电路,R1与R2并联,已知R1=10Ω, 通过R1的电流I1=3A,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求出电阻R2的电功率的大小。(03年武汉) 分析由题意可知U2=U1,而U1=I1R1=3A×10Ω=30V.  相似文献   

8.
1推导设定值电阻R上加电压U1时流过的电流为I1,加电压U2时流过的电流为I2,则R=UI11=UI22=UI22--IU11=ΔΔUI(设U2>U1)。功率变化:ΔP=P2-P1=U22R-UR12=(U1+U2)R(U2-U1)=(U1+U2)(UR2-UR1)=(U1+U2)(I2-I1)=(U1+U2)ΔI或ΔP=P2-P1=UR22-UR12=(U1+U2)(U2-U1)R=(UR2-UR1)(U2-U1)=(I2+I1)(U2-U1)=(I1+I2)ΔU。2应用例1如果加在定值电阻的电压从8V增加到10V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相应变化了0.2A,则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所消耗电功率的变化量为。分析与解直接由结论知:R=ΔΔUI=100V.2-A8V=10Ω,ΔP=(U1+U2)ΔI=(8V…  相似文献   

9.
我们先来看一个测验题的解法在△ABC中,求证sin~2A+sin~2B-sin~2C=2·sinAsinB·cosC。证明左边=1/2(1-cos2A)+1/2(1-cos2B)-(1-cos~2C)=cos~2C-1/2(cos2A+cos2B)=cos~2C-cos(A+B)·cos(A-B)=cos~2C+cosC·cos(A-B)=cosC[cosC+cos(A-B)]=cosC2cos1/2(C+A-B)cos1/2(C-A+B)=2cosCcos1/2(180°-2B)cos(1/2)(180°-2A)=2cosCcos(90°-B)cos(90°-A)=2sinAsinBcosC=右边  相似文献   

10.
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公式I=RU表示.使用欧姆定律时,要注意的是指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的I、U、R三者的关系.其变形式为U=IR及R=UI.再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I1=I2=I、U1+U2=U、R串=R1+R2;并联电路:I1+I2=I、U1=U2=U、R1并=R11+R12),可以去求解电学中的计算类问题.由于同学们在解题时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或对题设条件的认识不透彻,导致错解.现结合具体例题解析,以供同学们解题时借鉴.例1如图1所示,有R1、R2两个阻值分别为2Ω、4Ω的电阻串联…  相似文献   

11.
滑动变阻器与电表相结合的题型较多,在这里我们主要谈一类受滑动变阻器的限制,求电流表、电压表变化范围的问题.[例1]如图1,R1=5Ω滑动变阻器标有“2A,10Ω”字样,电源电压U恒定为3V,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下端移到上端时,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多少?[解析]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下端时,R2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为10Ω,因R1与R2串联,则电流表的示数I=UR1+R2=3V5Ω+10Ω=0.2A,电压表的示数为:U=IR2=0.2A×10Ω=2V.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至上端时,R2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零,则:电流表的示数为:I'=UR1=3V5Ω=0.6A,电压…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灵活运用因式分解可以帮助我们简捷地解决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许多问题.本文举例如下.例1在串联电路中电压U与电流I及电阻R之间的关系为U=I(R1+R2+R3),当I=2.5,R1=3.8,R2=2.3,R3=1.9时,求电压U.解当I=2.5,R1=3.8,R2=2.3,R3=1.9时,U=I(R1+R2+R3)=2.5×(3.8+2.3+1.9)=2.5×8=20.答:当I=2.5,R1=3.8,R2=2.3,R3=1.9时,电压U等于20.图1例2如图1,在一块边长为acm的正方形纸板的4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b(b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科对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做为一名物理教师,在近几年教学中,凡遇到学科间综合题就给同学们渗透有关数学知识,下面举几例与大家共同探讨:1“合比”知识在电学中的应用例1电阻R1与R2串联,在电路中,已知两端的电压为1.5V,两端的电压为4.5V,R1 R2=600Ω,R1、R2各为多少Ω?解由R1与R2串联可知I1=I2,得R1/R2=U1/U2=1.5V/4.5V=1/3。因为R1 R2=600Ω,所以将R1/R2=1/3,运用合比变为(R1 R2)/R2=(1 3)/3,得R2=450Ω,R1=150Ω。例2如图1所示,若R1=5R2,电流表A1,A2,A3的示数分别为I1,I2,I3则I解1∶I2=,I3∶I1=。由图可…  相似文献   

14.
电路如图1所示.已知:R1=R2=R3=10Ω,电源电动势E1=5V,A点的电位U=10V,C点的电位Vc=-4V.求B点的电位Vb及流过R3的电流I3.  相似文献   

15.
1实验器材稳定学生电源、一块待测电压表,两个固定电阻(R1=400Ω,R2=550Ω),一个电阻箱(只能用×100Ω档)电源E、开关两个、坐标纸。2实验处理2·1半偏法:如图1(半偏法电路图)图1半偏法电路图此方法要求电阻箱必须是连续变化的。2·2伏安法测电阻:因本实验中没有电流表,有电压表和电阻箱,可以用下面方法:如图2(伏安法测电阻)图2伏安法测电阻因本实验有学生稳压电源,总电源电压是不变的。当电阻箱电阻为R1时,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U1;当电阻箱电阻为R2时,读出电压的读数U2,利用公式U1+R1U1Rg=U2+R2U2Rg(电压表的内阻为Rg)…………………  相似文献   

16.
1串联电流相等的应用如图1所示,电阻R1和R2串联,因为I=U/R,I1=I2=I,所以U1/R1=U2/R2=U/R。例1如图2所示,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电阻是R1的3倍,A、B之间电压为8V,当滑片P从  相似文献   

17.
一、填空题(每空1分,30分)1.欧姆定律的表达式为,在电压U一定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R越小,通过导体的电电流I越,两个电阻R1和R2(R1>R2)串联接入电路中,通过R1的电流(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通过R2的电流.2.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0V,开关闭合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是0.10A和2.0V,则通过R2的电流是A,R2两端的电压V,R1的电阻是Ω.3.一只“PZ220—40”的灯泡,其额定电压为V,额定功率为W,灯丝电阻是Ω.4.一个白炽灯泡铭牌上标有“220V100W”字样,则这盏灯的灯丝电阻为Ω,如果灯丝断了之后,重新将灯丝搭上,设灯丝…  相似文献   

18.
有些物理题所给模型,表面上看起来陌生、复杂、甚至超纲等,如果经过我们合理地想象、处理后,能把题给模型变换成与之等效或相关的熟悉模型,我们就可借助熟悉模型来巧妙地解决这类问题。现举两例如下: 例1 如图1a所示,设两节干电池的电动势 1= 2=1.5V,内阻r1=r2=0.5Ω,电阻R1=1.5Ω,R2==1.5Ω,R3==6.5Ω,求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I1、I2和I3。  相似文献   

19.
题如图所示,电阻R1=4Ω、R2=8Ω、R4=4Ω, 如果R2两端的电压为U2,通过R2的电流为I2, 电阻R3两端的电压为U3,通过R3的电流为I3, 并且,求R3的值。分析这是一道很特别的电学习题,电路有两条支路,每条支路由两个电阻串联而成。在由R1和  相似文献   

20.
例:有一只小灯泡,它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为8.3Ω,正常工作时电压是2.5V,如果我们只有电压为6V的电源,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解:R1=8.3ΩR2=?一法:I=U1R1=82..55ΩV=0.3AU2=U-U1=6V-2.5V=3.5VR2=UI2=03..35VA=11.7Ω析:此种解法可称为水到渠成法,即由已知数据能算出什么就先算出什么,为了条理清晰,最好先画好已知图,在图上把已知量、未知量、过渡量都标清楚。本题由已知可直接算出I和U2,接着由I和U2推出R2。当然也可由U和I先求出总电阻R,再由R2=R-R1,求出R2。二法:I=U1R1I=UR22则RU11=UR222.5V8.3Ω=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